2022-12-271Seismic Wave time distance Curve2022-12-272l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内容提要:l 这一章中主要讨论反射波,绕射波,多这一章中主要讨论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波传播时次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波传播时间间t与炮检距与炮检距x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在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在t-x坐标中表示出来,所得到的曲线图象,坐标中表示出来,所得到的曲线图象,称为时距曲线,即称为时距曲线,即t与与x关系曲线,它属于关系曲线,它属于运动学的问题因此,讨论普通采用几运动学的问题因此,讨论普通采用几何作图的方法下面引见在均匀,层状、何作图的方法下面引见在均匀,层状、延续介质中,在不同的界面处延续介质中,在不同的界面处(程度,倾程度,倾斜斜)波的时距曲线及时距方程波的时距曲线及时距方程2022-12-273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一、时距曲线的概念一、时距曲线的概念(T-X Curve Conception)二、单个程度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二、单个程度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Single Plane Interface Reflection T-X Curve三、单个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三、单个倾斜界面反射波时距曲线 四、程度层状介质共炮点反射波时距四、程度层状介质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曲线方程Horizontal Layer Media Condition Common Shot Point Reflection Time Distance Equation2022-12-274l为了定量地阐明不同类型的波在各种介质构造为了定量地阐明不同类型的波在各种介质构造情况下传播的特点,在地震勘探中主要采用情况下传播的特点,在地震勘探中主要采用“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这个概念。
时间这个概念时间和间隔的关系是经过速度联络的和间隔的关系是经过速度联络的l震源激发的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产生各种波的速震源激发的波在地下传播时会产生各种波的速度不同的波由于到时出不同,会有各种波的度不同的波由于到时出不同,会有各种波的时距曲线时距曲线2022-12-275地震记录的根本方式地震记录的根本方式地震记录地震记录-以测线方式记录地震波的以测线方式记录地震波的反射或折射波反射或折射波2022-12-276l地震测线地震测线-观测点接纳点以线性方式陈观测点接纳点以线性方式陈列成线一个震源用一条测线接纳,称二维列成线一个震源用一条测线接纳,称二维地震观测;用多条测线接纳称三维观测地震观测;用多条测线接纳称三维观测l普通炮点和接纳点都放在同一测线上,叫纵普通炮点和接纳点都放在同一测线上,叫纵测线,炮点与接纳点不在同一线上,叫非纵测线,炮点与接纳点不在同一线上,叫非纵测线二维观测大多用纵测线方式二维观测大多用纵测线方式2022-12-277l记录方式:记录方式:l单道单道(自激自收自激自收)接纳接纳-一炮一一炮一道道(效率很低效率很低);l多道接纳多道接纳-一炮多道一炮多道(如今常用如今常用96-12096-120道,最多达上千道道,最多达上千道);l多线多道接纳多线多道接纳三维记录中用三维记录中用多线接纳每线上有多道;多线接纳每线上有多道;l三分量接纳三分量接纳在一道上接纳三在一道上接纳三个振动的波。
个振动的波2022-12-278自接自接自收自收方式方式单炮多道单炮多道 接纳方式接纳方式多炮多炮多道多道接纳接纳方式方式2022-12-279l各种观测方式震源和接纳之间的陈列各种观测方式震源和接纳之间的陈列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称观测系统,在地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称观测系统,在地震资料采集一章详细描画震资料采集一章详细描画l炮检距炮检距-激发点到接纳点的间隔叫炮激发点到接纳点的间隔叫炮检距,也叫偏移距可有最小炮检距检距,也叫偏移距可有最小炮检距和最大炮检距和最大炮检距l波传播游览时波传播游览时-从激发到被接纳到所从激发到被接纳到所需的时间即为传播时间需的时间即为传播时间2022-12-2710l这两个参数是可以直接测试得到的,用曲这两个参数是可以直接测试得到的,用曲线方式给出它们的关系称时距曲线,用定线方式给出它们的关系称时距曲线,用定量的关系式表示那么为时距方程量的关系式表示那么为时距方程l各种波有不同特点的时距曲线,在地震记各种波有不同特点的时距曲线,在地震记录中,在地震勘探中主要根据时距曲线的录中,在地震勘探中主要根据时距曲线的形状来识别各种波形状来识别各种波l炮间距炮间距-炮与炮之间的间隔;炮与炮之间的间隔;l道间距道间距-道与道间的间隔;道与道间的间隔;l线距线距-测线间的间隔;测线间的间隔;2022-12-2711l波至波至(初至初至)-)-接纳点由静止形状到因波到达开场振动接纳点由静止形状到因波到达开场振动的时辰,这个时辰称为波的初至。
的时辰,这个时辰称为波的初至l相位相位-准周期性运动的一次循环振动波形图上某个准周期性运动的一次循环振动波形图上某个特定的位置特定的位置(极大或极小值极大或极小值),这个相位与物理中的相,这个相位与物理中的相位概念不同地震相通常指反射波组的特征,包括振位概念不同地震相通常指反射波组的特征,包括振幅、延续性及其构造等幅、延续性及其构造等l同相轴同相轴(event)-(event)-一组地震道上整齐陈列的相位,表示一组地震道上整齐陈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也就是波至可以是反射、折射、绕振幅变化表示,也就是波至可以是反射、折射、绕射或其它类型的波前射或其它类型的波前2022-12-2712l1时距曲线时距曲线(T-X Curve):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t和和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间隔爆炸点与检波点之间的间隔x的关系曲线,的关系曲线,t-x曲线,曲线,简称时距曲线简称时距曲线共炮点时距曲线共炮点时距曲线Common Shoot Point Time Distance Curve:由一点激发,假设干接纳点接纳,由一点激发,假设干接纳点接纳,所记录的时距曲线;所记录的时距曲线;l3。
共中心点共中心点(共反射点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时距曲线Common Middle Point Time Distance Curve:炮点与接纳点以某一中:炮点与接纳点以某一中心点对称所记录的时距曲线;心点对称所记录的时距曲线;2022-12-2713tNt0S 00XXS地 面RBO Mt=X/VDt=X/VD t图 7.3 8 一 个 水 平 界 面 的 反 射 波 时 距 曲 线 图2022-12-2714 1程度界面共炮点程度界面共炮点(CSP)反射波时距曲线反射波时距曲线Plane Interface CSP reflection T-X Curv2程度界面共中心点程度界面共中心点(CMP)反射波时距曲线反射波时距曲线Plane Interface CMP reflection T-X Curv 2022-12-2715l(1)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Common Shoot Point Reflect Wave T-X Curve Equation)l(2)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特点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特点l (Common Shoot Point Reflect Wave T-X Curve Character)l(3)正常时差正常时差 Normal Movement(NMO)2022-12-2716lA.地质模型;地质模型;l Geology Model 反射界反射界面面R,速度,速度V,埋藏深度,埋藏深度H,O点放炮,点放炮,S点接纳时间点接纳时间t;l B、虚震源:、虚震源:O*l C、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l T-X Curve Equation l t=2.OB/V=(X2+4h2)1/2 /Vlt2/(2.h/V)2-X2/(2.h)2=1 l 双曲线双曲线HyperbolatNt0S00XXS地面RBOMt=X/VDt=X/VDt图7.38 一个水平界面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图2022-12-2717lA是一双曲线是一双曲线Hyperbola(以以X=0,t坐标对称坐标对称);lB曲线顶点坐标曲线顶点坐标(X=0,t=2.h/v),也是极小点,也是极小点tmin=2.h/v;lCt0特征点,他是在特征点,他是在t轴上的截距,轴上的截距,t0=2.h/v,又称回声时间,自激自收时间,界面法线的双程又称回声时间,自激自收时间,界面法线的双程游览时,游览时,h=t0.V/2,可确定炮点处界面法线的深度;可确定炮点处界面法线的深度;lD双曲线以双曲线以t=X/V为渐近线,直达波是反射波为渐近线,直达波是反射波的渐近线,的渐近线,(直达波总是先到达接纳点直达波总是先到达接纳点);lE时距曲线对应地下一段反射界面。
时距曲线对应地下一段反射界面2022-12-2718lA.定义定义Definite:任一:任一接纳点反射波走时与接纳点反射波走时与炮点反射波走时之差炮点反射波走时之差;即;即 l tn=tx-t0 ltn=tx-t0=t0(1+x2/(v2.t02)-t0)1/2 l =t0(1+x2/(v2.t02)1/2-1)l化简化简(Simplify),用二,用二项式展开,略去高次项式展开,略去高次项,得正常时差:项,得正常时差:tn=x2/(2.t0.v2)2022-12-2719VhhxVttt2412200022ttVxtVht0022/1202/1222222)2(1)41(241hxthVVxVhhxVt12hx022020021)(211 tVxtVtxtt02202tVxttt或或其中其中当当那那么么这个准确公式有时讨论问题不够直观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二项式展这个准确公式有时讨论问题不够直观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二项式展开可以得到简单的近似公式,以后讨论某些问题时经常用到开可以得到简单的近似公式,以后讨论某些问题时经常用到2022-12-2720lB.正常时差特点:正常时差特点:Normal Movement Characterl a.各点正常时差不同;各点正常时差不同;lb.当当V,t0一定时,正常时差与一定时,正常时差与X成正比,对同成正比,对同一个反射界面来说,随一个反射界面来说,随X增大,正常时差增大;增大,正常时差增大;lc.当当X一定时,正常时差与一定时,正常时差与t0成反比,成反比,t0增大,增大,时差减小;对地面同一检波器来说,接纳到的时差减小;对地面同一检波器来说,接纳到的深层反射界面的正常时差比浅层的小;所以,深层反射界面的正常时差比浅层的小;所以,浅层时距曲线陡,深层时距曲线缓。
浅层时距曲线陡,深层时距曲线缓2022-12-2721lC正常时差校正正常时差校正Normal M o v e m e n t Correctionl 各个接纳点时间各个接纳点时间减去相应的正常减去相应的正常时差,即,各点时差,即,各点都 变 成 了都 变 成 了 t 0 时时间间正常时差校正常时差校正lt0=tx-tn2022-12-27222022-12-27232022-12-2724l(1)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CRP)Common Reflect Point Reflection Time Distance Curve Equationl(2)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特点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特点Common Reflect Point Time Distance Curve Equation character.l(3)共炮点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的异同共炮点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的异同(CSP and CRP Compare 比较比较)2022-12-2725炮点炮点 接纳点接纳点 炮检距炮检距 反射点反射点 反射时间反射时间 反射波振反射波振幅幅O1 S1 X1 R T(X1)O1 S1 X1 R T(X1)A1A1O2 S2 X2 R T(X2)O2 S2 X2 R T(X2)A2A2。
On Sn Xn R T(Xn)On Sn Xn R T(Xn)AnAn这就是这就是n n次覆盖,这也是多次覆盖的过程次覆盖,这也是多次覆盖的过程Multi Sample)(Multi Sample)2022-12-2726lA 术语术语Term:lR:共反射点或共:共反射点或共深度点,对每一个深度点,对每一个接纳点共,有一个接纳点共,有一个反射点;反射点;lM:共中心点或共:共中心点或共地面点,它是共反地面点,它是共反射点射点R 在地面的投在地面的投影点,也是接纳距影点,也是接纳距的中心点;的中心点;0 x1x2xixt0t1t2tiOiO2O1O1S2SiMRx1x2xit0t1t1t2tiV图 6.1 4 5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S12022-12-27271)时距曲线方程时距曲线方程(CRP)CommonReflectPointReflectionTimeDistanceCurveEquation.lA 术语术语Term:lXi:炮检距炮检距(Offset),它是变化的它是变化的(Variation);lSi:接纳点:接纳点(Receive point),称共反射点,称共反射点的叠加道,或共反的叠加道,或共反射点道集射点道集(Common R e f l e c t P o i n t Traces);0 x1x2xixt0t1t2tiOiO2O1O1S2SiMRx1x2xit0t1t1t2tiV图 6.1 4 5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S12022-12-2728lt=(Xi2+4.h2)1/2/V (i=1,2,3,n)lh:M点法线深度;lXi:炮检距;lV:速度2022-12-2729lA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 是 一 双 曲 线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 是 一 双 曲 线hyperbola,与共炮点时距曲线方式一样,与共炮点时距曲线方式一样l t2=t02+X2/V 2;lB双曲线的极小点位于共中心点双曲线的极小点位于共中心点M点的点的正上方,即正上方,即 tmin=tm=2.h/V lC.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只反映界面上一个共反射点时距曲线只反映界面上一个点;点;2022-12-2730l 两者时距曲线方式完全一样,都是双曲线,但物理含义不同;共反射点共反射点(段段)t0含义不含义不同同 动校正含义不同动校正含义不同 CSP 一段界面一段界面 炮点处炮点处H回回声时间声时间 各道反射时间与各道反射时间与炮点处炮点处t0时间之时间之差差 CRP 一个反射点一个反射点 M点处回点处回声时间声时间 各道反射时间与各道反射时间与M点点t0时间之差时间之差 2022-12-27310 x1x2xixt0t1t2tiOiO2O1O1S2SiMRx1x2xit0t1t1t2tiV图6.145 共 反 射 点 时 距 曲 线S12022-12-2732l1。
倾斜界面共炮点倾斜界面共炮点(CSP)反射反射 波时波时距曲线距曲线 l2倾斜界面共中心点倾斜界面共中心点(CMP)反射反射波时距曲线波时距曲线 2022-12-2733l地下的岩层并不是一定程度的,多数与地面有一个角地下的岩层并不是一定程度的,多数与地面有一个角度l在有倾角界面时,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接纳点的间隔、在有倾角界面时,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接纳点的间隔、深度和界面倾角也可以用一种时距曲线方程表示深度和界面倾角也可以用一种时距曲线方程表示l原那么上讲,得到一个界面的反射时距曲线,就可用原那么上讲,得到一个界面的反射时距曲线,就可用此关系求出界面的深度倾角和速度这是反射勘探研此关系求出界面的深度倾角和速度这是反射勘探研讨地下构造的根本原理讨地下构造的根本原理2022-12-2734lSingle dip interface Common Shoot Point(CSP)Reflect wave T-X Curvel 两种情况:两种情况:l1)界面上倾方向与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正向一致;轴正向一致;lShoot Point in Interface Down Direction.l 2)界面上倾方向与界面上倾方向与X轴正向相反。
轴正向相反lShoot point in Interface Up Direction.2022-12-2735l地质模型:倾角地质模型:倾角,炮点处的法向,炮点处的法向深度深度h,速度,速度V,下倾放炮,上倾,下倾放炮,上倾接纳;接纳;lA时距方程时距方程(T-X Equation)l作虚震源作虚震源O*,虚震源在地面投影,虚震源在地面投影点点M,OM=XM,OS=X,求方程,求方程:lt =O*S/Vl =(MS2+MO*2)1/2/Vl =(X-Xm)2+(2.h.cos )2)1/2/VlXm=2.hsin,O*M=2.h.coslt=(X2-4.h.X.sin+4.h2)1/2/V2022-12-2736lt=(X2+4hXsin+4h2)1/2/Vl将上时距曲线化简:将上时距曲线化简:lt2.V2=(X+Xm)2+(2.h.cos)2lt2 V2/(2.h.cos)2l-(X+Xm)2/(2.h.cos)2=1l(双曲线双曲线2022-12-2737l对倾斜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作变换:对倾斜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作变换:sin44122xhhxVt1)(2222bxxatm公式变换公式变换sin2hxm式中sin44sin44222222hhbVhha此式为界面倾斜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双曲线方程。
此式为界面倾斜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双曲线方程留意:上述二个规范的双曲线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地表为留意:上述二个规范的双曲线方程是有条件的,即地表为平面,地下分界面为光滑的平面界面程度或倾斜,覆平面,地下分界面为光滑的平面界面程度或倾斜,覆盖介质为均匀介质盖介质为均匀介质2022-12-27383 3极小点位置极小点位置 以倾斜界面双曲线为例,根据双曲线的特点可以倾斜界面双曲线为例,根据双曲线的特点可知,该方程的极小坐标为:知,该方程的极小坐标为:Vhthxcos2sin2minmin对于倾斜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对于倾斜界面的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其极小点总是相对激发点偏曲线,其极小点总是相对激发点偏向界面的上倾方向一侧由右图还向界面的上倾方向一侧由右图还可看到,可看到,xminxmin点实践上就是虚震源点实践上就是虚震源在测线上的投影,由震源点在测线上的投影,由震源点O O到到xminxmin的反射波射线是一切射线中最的反射波射线是一切射线中最短的一条,并且反射波时距曲线是短的一条,并且反射波时距曲线是对称于过对称于过xminxmin点的点的t t轴的2022-12-2739l界面程度时,在界面程度时,在S S点、点、O O点、点、S S点三个位置自激自收,点三个位置自激自收,反射波游览时都相等,即。
反射波游览时都相等,即l同样在程度界面,炮检距不为同样在程度界面,炮检距不为0 0时,在时,在O O点激发点激发S S点接纳,点接纳,存在正常时差,即存在正常时差,即tORSt0tORSt0假设取OS=OSOS=OS=x=x,那么,那么tORS=tORtORS=tORS SVhtttss202022-12-2740倾角时差概念倾角时差概念 界面倾斜,倾角为界面倾斜,倾角为,测线与界面倾向一致,这时虽然还,测线与界面倾向一致,这时虽然还有有OS=OSOS=OS=x=x,但,但 ,它们之差称为倾角时差,它们之差称为倾角时差,这是由于界面倾斜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激发点两侧对这是由于界面倾斜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SORORStt由于倾角时差由倾角引起,由于倾角时差由倾角引起,所以,假设测出了界面的所以,假设测出了界面的倾角时差,那么有能够利倾角时差,那么有能够利用它来估算界面倾角,而用它来估算界面倾角,而了解界面倾角,这是了解了解界面倾角,这是了解地下构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地下构造的一个重要内容2022-12-2741sin44122hxhxVtS2/122)4sin4(1 2hhxxVhtS)8sin41(220hhxxttSsin44122hxhxVtS)8sin41(220hhxxttS知倾斜界面的时距曲线为:知倾斜界面的时距曲线为:作变换作变换在在x/x/2h2h1tmin,假设知,假设知t0V,那么可求取炮点处界面的法线深,那么可求取炮点处界面的法线深度度h这也叫时深转换。
这也叫时深转换lD时距曲线弯曲情况时距曲线弯曲情况:对不同深度界面而言浅层曲线陡,对不同深度界面而言浅层曲线陡,深层曲线缓;深层曲线缓;lE反射界面长度与炮检距关系反射界面长度与炮检距关系:当界面程度时,地下反当界面程度时,地下反射界面长度是地表炮检距的一半射界面长度是地表炮检距的一半.2022-12-2749lA真速度真速度(V)Velocity:波沿射线方向传播的速:波沿射线方向传播的速度;度;Along to Ray Direction Propagation Velocityl 视速度视速度(V*)Apparent Velocity:沿恣意方向观测:沿恣意方向观测波前传播时,所测得的速度,波前传播时,所测得的速度,2022-12-2750l设一平面波以设一平面波以 角入射到角入射到测线上,测线上,lt1时辰波前到达时辰波前到达S1点,点,l波前位置为波前位置为S1D,lt1+t时辰波前到达时辰波前到达S2点,波前位置为点,波前位置为S2t2,l X/V*l=S/V=t l 一切一切lV*=V.X/S=V/sinl视速度视速度真速度真速度 2022-12-2751l视速度特点视速度特点:l1)视速度视速度真速度,且随入射方向不同在变化。
真速度,且随入射方向不同在变化l2)波沿测线传播时,波沿测线传播时,=90度,度,V*=V,(Vr*=Vr);l3)波沿恣意方向传播时,波沿恣意方向传播时,090,V*=V/sin;l4)当波射线垂直测线时,当波射线垂直测线时,=0,V*;2022-12-2752l l(1)不存在共反射点不存在共反射点 not Exist CRP;l2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l3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特点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特点Common Middle Point Time Distance Character2022-12-2753l 当界面倾斜时,野外任务炮点和接纳点仍以共中心点对称布置,但这时地下已不存在一个共反射点了,反射点R1,R2,R3 分布在斜界面上的一段间隔上,该段称为共反射段,但仍存在一个共中心点M,所以,这时波的叠加称共中心点叠加(Common Middle Point stack);2022-12-2754R1R2R3R4h4h3h1O1O2O3D4O4MD3D1D2界面图6.151 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道集2022-12-2755a.倾角越大,分散程度越大;Dip The Large,the Scatter。
b.X越大,分散程度越大;Distance the Large,the ScatterC.深度越大,分散程度越小Depth the Large,The Smaller.2022-12-2756l类似于共炮点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类似于共炮点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t=(Xi2+4.hi2+4.hi.Xi.sin)1/2/V t=(Xi2+4.hi2+4.hi.Xi.sin)1/2/V l-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l式中:式中:hihi是变量,随炮点位置变化而变化,首是变量,随炮点位置变化而变化,首先把它变为先把它变为M M点的法线深度点的法线深度h0(h0(上倾放炮,下倾上倾放炮,下倾接纳接纳),hi=h0-h=h0-Xi.sin/2 hi=h0-h=h0-Xi.sin/2 代入上式,代入上式,整理得:整理得:l 2022-12-2757l t=(4.h02+Xi2cos2)1/2/V t=(4.h02+Xi2cos2)1/2/V l-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斜界面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l其中其中:V=V/cos:V=V/cosl -称 等 效 速 度称 等 效 速 度(E q u i v a l e n t(E q u i v a l e n t velocity)velocity)l=0=0时,时,V=VV=V,由于,由于,0 90,0 V V V,2022-12-2758 a.是双曲线是双曲线(hyperbola)t2=t02+(X2/V 2)hyperbola V=V/cos b.极小点极小点tmin总是位于共中心点总是位于共中心点M点处,点处,其值其值tmin=t0m=2.h/V,据此,可求出共中据此,可求出共中心点心点M点处界面的法线深度点处界面的法线深度h0,从而到达从而到达时深转换的目的。
时深转换的目的2022-12-2759反射波法总结反射波法总结n地震勘探中重要的方法是反射波法描画地震勘探中重要的方法是反射波法描画这种反射特性是借用光学中的反射定律这种反射特性是借用光学中的反射定律 n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系数决议于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普通说数决议于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普通说来,两边介质的波阻抗差别愈大,反射波来,两边介质的波阻抗差别愈大,反射波能量与入射波能量的比值愈高能量与入射波能量的比值愈高,2022-12-2760n即反射系数愈大当垂直入射时,反射系即反射系数愈大当垂直入射时,反射系数公式的方式最简单数公式的方式最简单 n n n其中其中R为垂直反射系数,表示反射波振幅为垂直反射系数,表示反射波振幅与人射波振幅之比值,与人射波振幅之比值,1 2 为上、下为上、下层介质的密度层介质的密度;1v1,2v2分别为上、分别为上、下层介质的波阻抗下层介质的波阻抗22111122vvvvR2022-12-2761n反射波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深部界面,早反射波法可以准确地确定深部界面,早已成为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并且在工已成为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
并且在工程,水文地质勘探中也广泛运用,它有程,水文地质勘探中也广泛运用,它有以下特点以下特点:n1.1.反射波法没有盲区反射波法没有盲区:所以可以在很接所以可以在很接近激发点的位置激发近激发点的位置激发2022-12-2762n2 2反射波法不象折射波法对波速有反射波法不象折射波法对波速有严厉的要求,普通说来,凡是波阻严厉的要求,普通说来,凡是波阻抗发生突变的地方,都能产生反射抗发生突变的地方,都能产生反射波,因此,只需它们有足够的厚度,波,因此,只需它们有足够的厚度,就可以发现脆弱夹层就可以发现脆弱夹层2022-12-2763n3 3反射波法要求界面比较反射波法要求界面比较 光滑光滑,否那,否那么会发生散射景象,使记录不易识别么会发生散射景象,使记录不易识别n4.4.在震源附近,浅层反射波几乎和面波、在震源附近,浅层反射波几乎和面波、声波等干扰波同时到达地面这些波构声波等干扰波同时到达地面这些波构成剧烈的干扰,使追索反射波非常困难成剧烈的干扰,使追索反射波非常困难因此,抑制和避开干扰依然是当前浅层因此,抑制和避开干扰依然是当前浅层反射波法一大课题反射波法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