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 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0 %〜70 %症状 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 ,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整个生育 期均可发病 ,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 ,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 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 ,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 ,边缘褐色 ,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 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 ,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 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 ,茎易折断 ,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 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 ,病斑中央黄褐色 ,外围暗青色 ,周缘浅黄色 ,病斑上有 时轮纹明显 ,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 ,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 初呈水浸状 ,渐变 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 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 ,后变灰白色 ,种子瘪瘦,无光泽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称核盘菌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 ,似鼠粪状 ,初白色后变灰色 ,内部灰白色 菌核萌发后长出 1 至多个 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盘状子囊盘 ,盘上着生一层子囊和侧丝 ,子囊元色棍棒状 ,内含单 胞无色子囊孢子 8 个,侧丝无色 ,丝状 ,夹生在子囊之间。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 混杂在种子 间越冬或越夏我国南方冬播油菜区 10~12 月有少数菌核萌发 ,使幼苗发病 ,绝大多数 菌核在翌年 3~4 月间萌发 ,产生子囊盘我国北方油菜区则在 3~5 月间萌发子囊孢 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 ,借气流传播 ,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 ,长出菌丝体 ,致寄主组织 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 ,再侵入茎秤 ,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 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 0~30 °C ,最适温度20C,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 C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 可萌发,其中以15C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 囊抱子0~35 C均可萌发,但以5~10 C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 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 30mm 则发病轻,低于 10mm 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 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 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根据该病发生为害特点 ,应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其 流行1) 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2) 多雨地区推行窄厢深沟栽培法 ,利于春季沥水防、渍,雨后及时排水 ,防止湿气滞 留3) 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秦油 2 号,中双 4 号,蓉油 3 号,江盐 1 号,豫油 2 号,滁油 4号,甘油 5号,皖油 12号、13号,核杂2号,赣油 13、14号,油研7号,黔油双低 2号, 青油 14 号,821,81004 等4)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 ,用 10%盐水选种 ,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 ,选好的 种子晾干后播种5) 每年 9 月选好苗床 ,培育矮壮苗 ,适时换茬移栽 ,做到合理密植 ,杂交油菜 667m2 栽植 10000~12000 株6)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避免偏施氮肥 , 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 ,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 ,及时中耕或 清沟培土 ,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叶 ,防止病菌蔓延 ,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减轻发 病7) 药剂防治稻油栽培区重点抓两次防治 一是子囊盘萌发盛期在稻茬油菜田四 周田埂上喷药杀灭菌核萌发长出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二是在 3 月上、中旬油菜盛花期一、二类油菜田喷 80%多菌灵超微粉 1000 倍液或 40%多硫悬浮剂 400 倍液 ,7 天 后进行第二次防治。
此外还可选用 12.5% 治萎灵水剂 500 倍液或 40%治萎灵粉剂 1000 倍液、 50%复方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 倍 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50%甲 基硫菌灵 500 倍液、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液也可用菜丰宁 100g 对水 15~20L, 把油菜的根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后定植 提倡施用真菌王肥 200 时,与 50%防霉宝 (多菌 灵盐酸盐)600g混合加水60L,于初花末期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效达85%也可在油菜 盛花初期喷洒20%防霉宝缓释微胶囊剂667m2用药40g,防效优于多菌灵、赤霉清等8)生物防治 用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和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及 T. harzianum) 效果较好 ,有希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