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修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6KB
约6页
文档ID:62086301
精修版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1/6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①____、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②________、③______,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④__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2)体现二、地球圈层的能量交换1.作用2.举例: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1)海洋与大气之间(2)势能的传输与交换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2.体现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⑮________O2制造⑰________呼吸作用O2⑯________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下图方框中罗马数字代表的内容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据此完成1~2题。

1.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考查点二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3.下列不能反映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能量交换的是(  )A.北赤道暖流的形成B.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C.海底火山喷发加热海水D.静风天气时瀑布附近有风存在4.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向大气输送大量(  )A.动能 B.势能 C.热能 D.化学能考查点三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5.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此作用把地理环境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联系起来2)箭头a表示植物叶片的________作用;箭头b、c分别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________,释放________3)植物能够使土壤中______不断积累,__________不断富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________作用。

4)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可概括为(多选)(  )A.调节气候 B.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 D.涵养水源方法技巧练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地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3)题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的(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3)阿斯旺大坝形成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B.地方性气候更温和湿润C.地下水位下降D.洪涝加剧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整体性的表现首先,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其次,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2)整体性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产生影响,不仅影响该组成要素,还会影响到其他要素,这是由于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是(  )A.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C.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大D.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2~3题2.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3.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下图是“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4.使空气中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光合作用 B.燃烧矿物燃料C.生物尸体分解 D.生物呼吸作用5.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CO2浓度增加 ②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6.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CO2+6H2OC6H12O6+6O2A.太阳辐射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大气中CO2减少致使地球上的植被覆盖率减小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和氮气D.光合作用把有机物合成为无机物题号123456答案二、综合题7.读“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海洋名称是________图中纬度8°在________半球,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____,表示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是________2)在上图中首先在字母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3)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中海洋两侧气候的影响4)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8.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从海底开始隆起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缓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达4 500多米,形成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其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阅读并分析联系框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序号填在框图中相应的位置上①太阳辐射强 ②气温低 ③空气稀薄(2)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牵一发”是指什么?(3)据图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知识清单①地貌 ②相互联系 ③相互影响 ④物质运动 ⑤能量交换 ⑥协调一致 ⑦制约 ⑧联系 ⑨动力 ⑩热能 ⑪动能 ⑫降低 ⑬升高 ⑭发展演化 ⑮CO2、H2O ⑰有机物 ⑯CO2、H2O基础达标练1.C 2.A [本题组通过实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水库的修建使水库周边土壤中的水增多,进而使库区植被覆盖率增大、植被的蒸腾作用加强,水库的建设也使库区的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多这是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导致的连锁反应,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C [该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北赤道暖流属于风海流,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海水的大规模运动;北大西洋暖流向沿岸地区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从而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静风天气时,瀑布附近水体运动产生风,这些都是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能量交换的体现]4.C [海洋将热能传输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5.(1)有机界 无机界 (2)蒸腾 CO2 O2(3)有机物 矿物质 主导 (4)ABCD解析 解答本题,按下列程序思考相关问题:光合作用的原料和能源是什么→它们分别来自哪一圈层→光合作用过程前后各要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光合作用的结果和意义怎样方法技巧练(1)D (2)C (3)B [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形成水库,改变了水文条件,由此所引发的土壤、水质、河口三角洲的萎缩等属于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带来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纳赛尔水库的形成,增大了水域面积,影响当地的地方气候,地方性气候会变得更湿润]综合提升1.D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向大气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同时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会加剧温室效应,最终将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体现了一种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变化这一整体性特点;同样在河流的中上游大量砍伐树木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水的含沙量增加,淤高河床,加剧洪涝,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A 3.B [该题以关联图形式为信息载体,考查不同地区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结合关联图,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气候中的降水差异造成的;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气候、土壤、生物也有一定影响]4.B 5.A 6.A [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CO2,再加上森林的大量砍伐,使空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原因是制冷设备中的氟氯烃物质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了臭氧层,而不是CO2增加造成的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7.(1)太平洋 南 A B (2)A:厄尔尼诺,气流运动逆时针 B:拉尼娜,气流运动顺时针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侧暖流减弱,水温降低,气候干燥太平洋东侧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气候湿润多雨4)秘鲁渔场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厄尔尼诺发生时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解析 本题要抓住东风、海水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云雨区位置、海洋两侧大陆名称等关键信息,找到突破口,加以回答。

8.(1)自上而下分别是:② ③ ①(2)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3)地壳隆起,海拔不断升高(地势高),气候逐步寒冷、干燥;气候寒冷,终年气温低,多冰川;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多冻土;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气候寒冷干燥,属于高原和山地气候,动物以食草、抵御寒冷的动物为主,如牦牛解析 注意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基本上都是源于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降水、太阳辐射、气温等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海拔较高有关教材P63 问题白云,其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是大海,它存在于蓝天,随着饱含水汽的空气对流上升,云层增厚,形成降水,水降落到山地,滋润着岩石圈表层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降落到地表的雨水通过江河或通过地下径流又汇入海洋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材P64~65 活动1.秘鲁渔场的形成,是气候、水文、生物等地理环境要素作用的结果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因受到来自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的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沿岸海水向大洋中心流动,形成离岸流,导致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流由于秘鲁寒流和沿岸上升流作用强烈,将富含磷酸等营养盐类的下层冷海水带到表层,导致海洋浮游生物繁衍迅速,大量鱼群来此觅食,因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

2.当太平洋东部海区水温异常升高时,将会导致鱼类死亡、大气环流异常、水旱灾害频发等连锁反应厄尔尼诺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表右栏所示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图示洋流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动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生物秘鲁寒流及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大气环流存在对流性环流,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天气、气候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3.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时,大量油田被炸,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使遥远的喜马拉雅山降黑雪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区域的联系性再如长江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都对长江流域的洪灾起到了加剧作用教材P68 活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运动,实现能量流动、转化,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氨气、水汽)→(氮气、氧气)3)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4)参与沉积岩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5)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巨大作用。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