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13.50KB
约11页
文档ID:160860452
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_第1页
1/11

第12、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命制人:冯玉娟 审核人:高三历史组 编号12 时间:2012、10课标要 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3)了解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标注※的要求理解,标注★的要求识记)我的思考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强烈冲击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这是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2.维新思潮、革命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冲击了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思想)3.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政治)4.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通商口岸兴起经济)理解: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角度)※1、政治制度的变革;2、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3、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4、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表现1.“断发易服”(1)易服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人, 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②民国期间,政府颁布了 的形制,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 和 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 的法令②民国政府发出《 》,革除此陋习3)不缠足①清政府下令废除 ,但屡禁不止②维新派倡导女权运动,成立“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1910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2.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历程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③1872年创刊的《 》是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④1884年,申报馆创办《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⑤《小说林》《月月小说》《 》《 》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 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⑦新文化运动以后, 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传人中国:19世纪末期 第一部影片: 年摄制的《定军山》 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 》 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 》(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视野3.礼仪社会习俗演变表现呈现特点日常礼仪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 ,握手礼仪简化,显示出 、自由等文明精神近代婚姻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主要发生在 的知识层和官宦人家,内地和农村几乎没有变化丧葬礼仪厚葬成风,变化迟缓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瞩目※(三)、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点1.地域:由于受到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于各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由西方引进,具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近代时期,中西方文化、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和渗透3.水平:断发易服运动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但进展缓慢;沿海地区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较快,但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每一次社会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一定的社会示范作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向中国的渗透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四)、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影响积极: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4、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 ,成为 消极: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色彩;★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从根本上来讲,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2、特点:①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③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二)交通与通讯的表现1.交通的变化(1)铁路①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 铁路②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③ 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④1909年, 设计施工的 建成通车⑤民国以后,商路的 收归国有,但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1872年,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3)航空:1918年, 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 拟订五大民航线路2.通讯的发展(1)邮政业务①清朝后期:1896年设“ ”,后设邮传部②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全部 ,1920年参加 ,后撤销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2)电报电信①清朝后期:1877年,台湾架设第一条 ②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观★(三)、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1.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和出行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社会生活)2.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3.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异地传输的速度,促进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4.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预习效果自测】1.(2010·安徽蚌埠高三三模)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2010·山东青岛高三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2010·浙江金华十校)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③“宋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2010·顺义高三二模)从旧式婚礼(图6)与新式文明婚礼(图7)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图6 旧式婚礼 图7 新式婚礼①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缠足的变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2010·天津十二区县高三联考)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③断发具有一定政治色彩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0·北京西城文科综合)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7.(2010·苏州高三调研)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2010·北京市丰台区期末)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 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 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9.(2010·山东济南一模)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发动机外币佣金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汉语受到严重冲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中央电视台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课内探究】1.(2010·山东胶州高三第一学段检测)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序号提问人籍贯提问内容回答要点27某君广州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43卓君烟台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发表专文详细介绍83友人金华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介绍具体方法135友人上海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播、数十里之远能闻之何人言语,此事甚奇面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传声电器,新发明之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材料二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日洋楼,挂灯日洋灯,火锅日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一一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不得摘抄原文)(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8分)【当堂检测】1.(2010·山东淄博高三一模)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2.(2010·衡阳高中联考一)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以下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图一毛泽东与田中角荣图二周恩来与尼克松图三 江泽民与欧盟委员拉米图四胡锦涛与连战A.图一反映中日建交 B.图二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图三反映中欧联合反美苏两霸 D.图四反映台海两岸关系的新发展3.(2010·衡阳高中联考一)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政治革命能移风易俗 B.政治革命引起审美观念变化C.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 D.民众生活方式开始全盘西化4.(2010·苏州五市三区高三期中考)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5.(2010·南京市第一学期期末考)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6.(2010·广东韶关第一次调研)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7.(2010·清远高三调研)广东省政府将城市的轻轨建设规划到清远,这个项目如果建成,广州到清远只需要25分钟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8.(2010·山东淄博高三一模)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叶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9.(2010·安徽宣城高三二调)20世纪初,实业家张骞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了解 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10.(2010·枣庄高三调研)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体现了笼统排外的思想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2、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表现?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的表现?4、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11青州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组高效导学案。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