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电动车发展战略继比亚迪9月27日获得巴菲特旗下中美能源控股公司18亿港元入股资金之后,10月6 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因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的半导体制造企业一一宁 波中纬,其电动车商业化步伐开始加快这家于2003年初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凭借其在 电池领域的技术资源优势正在另一条全球掘金之路上阔步前行产品战略早在2003年3月比亚迪刚进入汽车产业就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 式成立了电动汽车研究所,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2亿元,基于比亚迪汽车的现有基础和优势, 建成电动汽车研发、测试中心和生产基地比亚迪在10月12日开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发布了其新能源汽车 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一一DM技术比亚迪方面透露,搭载DM技术的F3DM双模混合动力车 将于2008年底前投入量产,纯电动汽车也将于2009年正式投入市场目前,比亚迪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方面,比亚迪发挥在电池行业 的技术优势,''铁”动力电池的研发能力居于国内首位、世界一流的水平比亚迪电动汽车研发平 台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近300人的研发和测试队伍,已经基本具备电动汽车研发的能力,现 已完成关于电动车的专利240多个,企业标准15个。
海外市场战略比亚迪为电动汽车展开的海外拓展步伐早已开始2008年上半年,比亚迪与以色列IDB 控股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委托IDB集团独家代理电动汽车在以色列的销售和服务这标 志着中国电动汽车一旦投入商用,就将立即进入以色列市场,比亚迪还希望借此行动进一步拓展 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比亚迪计划以新能源汽车作为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的敲门砖,而巴菲特的投资可以加速其在 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比亚迪将通过F3DM混合双模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来打入欧洲市场, 计划2010年试运行,2011年正式推出,并与其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计划保持同步比亚迪电动车战略优势在2003年,随着上市的最终完成,比亚迪登临电池行业巅峰对于一个不到10年时间即 做到行业第一的企业来说,继续电池行业,显然无法满足其勃勃雄心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布局的 转移与调整,成为比亚迪的自然选择在众多''外行造车”失败的情况下,比亚迪能够一枝独秀的原因,在于充分其集中内部资源, 在已有的商业领域成功后,迅速进行战略转移利用内部的资源繁衍一个又一个新业务此前,比亚迪已在电池领域建立了绝对竞争优势,短期内,还无别的竞争对手可以超越他们 因此,比亚迪选择汽车行业,整个产业链各项业务之间可以发生聚合效应。
在电子部件、模具、 车载电池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使比亚迪可以先把握住某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零件,再组成整车的 集成优势,造就了一般民企无法超越的制高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成功进行产业转移,具备几个独特的根基:其一是在主业方面, 建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使竞争者难以短期突破,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为新产业的成熟 赢得了时间;其二是在产业布局上,选择了处于发展初期的,未来潜力巨大的行业,可以迅速完 成原始积累,不至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其三,区别于国内多数企业,比亚迪一向注重技术研发, 使其在新产业领域具备强大的技术储备附:比亚迪集团概览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并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目前主要拥有IT、汽车两大产业比亚 迪在广东、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区建有七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1,000万平方米,并在美 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 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具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优势和整车生产平台IT主要产品—沃充电电池、楸晶显不屏模组、塑胶无、键形、柔性电 路板.摄像圣、充电器等主蜜客户活基业、摩托罗拉、二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薛体汽车.四大产业基地•上海建设有一新的爵契Ph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 发1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叩项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深圳规划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胞各达到30万甑 升建成第一研发中心,捋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象汽 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 业格层1,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2D03-2D0S 1-8比亚询汽车销虽(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比亚迪2003年从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公司开始进入汽车制造领域,2006年销量突破6 万辆,实现了 436.6%的增长,2007年销量一举突破10万辆,其中F3产品上市两年即达到 年产销10万辆的规模。
在2008年整个市场大环境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前8个月已经完成了 8.5万辆的销售任务比亚迪旗下车型上Mm福莱瘩2O&3 年微型F32005年9月紧漆型F3-R2007年4月.紧谨型 :F6200S年3月中型F02008年9月微型F1预计200S年底微型F8施计2008牛底跑车F3DM预计如®年底双模电动紧凑型至J16DM顼计200S年底双模电动中型车在车型产品的开发上,在2005年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比亚迪旗下只有福莱尔一款微型轿 车,2006年才开始有了新产品,发展到现在旗下拥有多款F系列车型和即将量产的各种新能源 汽车,产品线从下向上延伸,涵盖了微型、紧凑型、中型等多个级别,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特 别是电动车的研发与产业化,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附:国内外电动车发展状况目前各国电动车研发水平差距并不太大,基本在一条起跑线上因此,电动车的开发有利于 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努力缩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我国电动车行业取得的成果在各种场合,政府相关部门都重申了对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仅国家科技部的“863计划” 就投入了 24亿元,在众多清洁燃料技术中,电动汽车也被列为''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
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清源公司已开始批量出口国外,而国 内的众多电动汽车厂商也都试制成功了自己的电动汽车北京奥运会期间,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京华客车公司开发的50辆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在奥 运村内环线等3条公交线路上运行,由清华大学、北汽福田开发的3辆燃料电池客车将在公交 线路上进行为期一年的示范运行这些电动汽车的试运营慢慢地揭开了中国电动汽车当前发展状 况的面纱,同时拉开电动车商业化的序幕国内电动车企业发展状况比亚迪自2003年就开始研发电动车,其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今年底有望上市销售;2007年年末,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如期 完成,承担着开发研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新能源汽车的重任,承担了多项国家''十 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2008年,山东中融的两轮和三轮电动车成功面世之后,中融的四轮电动轿车也已经研制成 功并成功下线,只等政府部门颁发''准生证”;同样,江苏新日和澳柯玛也在等待''准生证"国外电动车企业发展状况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就推出了一款镍金属混合电动汽车,2000年推出的混合动力 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仅2.94L;克莱斯勒、福特、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2001年已相继结束了电动汽车在公路上的试验 行使,开始投入商用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