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课程代码:03708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1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2.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1A.严复 B.孙中山 C.梁启超 D.康有为3.1899年11月,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划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1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4.天京事变后,率部出走的太平天国领导成员是A.李秀成 B.石达开 C.杨秀清 D.韦昌辉5.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2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7.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著作是A.《革命军》 B.《仁学》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A.科学、进步 B.独立、富强 C.民主、科学 D.自由、民主9.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袁世凯复辟帝制 B.中共“三大”的召开C.五卅惨案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0.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11.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C.“左”倾冒险主义 D.“右”倾机会主义12.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届三中全会C.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 D.中共六届四中全会13.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A.陕北保安地区 B.西康甘孜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14.1932年3月,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A.伪满洲国 B.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5.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的会议是A.国民党五全大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C.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D.国民党六全大会1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李鼎铭提出提案,建议根据地A.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B.实行精兵简政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D.开展大生产运动17.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中共参政员是A.周恩来 B.彭德怀 C.毛泽东 D.林伯渠18.1945年10月,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共合作协定》C.《国内和平协定》 D.《国共停战协定》19.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A.一二·一运动 B.一二·九运动C.五·二〇运动 D.抗暴运动2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12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21.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2.1950年2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A.《中苏友好条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D.《中苏互不侵犯条约》2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C.互助合作 D.股份制24.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解决敌我矛盾 B.解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5.中共八大提出的建设方针是A.多快好省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可持续发展D.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26.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首次明确提出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必须坚持“两个凡是” D.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27.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A.为彭德怀彻底平反 B.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C.为刘少奇彻底平反 D.为陈毅彻底平反28.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A.计划经济 B.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自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9.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D.《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0.中国收回香港的时间是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12月31日C.1999年1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1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32.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A.《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3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C.兴办学校、医院和福利事业 D.“准富者请人雇工”34.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A.官督商办 B.官商合办 C.商办 D.官办35.下列学会由维新派创办的是A.广学会 B.南学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36.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有2A.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B.改革兵制,训练新军C.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D.奖励工商,兴办实业37.在中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A.武汉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淞沪会战 D.桂南会战38.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确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没收外国垄断资本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A.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40.1956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事件有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 中共八大的召开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发表D.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 第三,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42. 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的主要内容答: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3.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答: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4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特点。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45简述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答: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历史地位答:(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义旗,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了二战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使其南进计划被迫推迟,为亚洲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47.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答:中共十三大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指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