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但家长们往往把幼儿园当做 了教育幼儿的主体但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 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长应该重视的不仅是幼儿园环境,还应该有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家 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每个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与 其他幼儿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然后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按着普遍的大众的教学方法 教导着每一个儿童,在幼儿园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习惯不一的幼儿,但是老师只能在照顾 大部分幼儿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对个别儿童进行特别指导,这往往是不够的,于是便出现 了家园合作,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为了对幼儿实行更好的家庭教 育,有效的实现家园合作使幼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一方面,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 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 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
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 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 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无 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争执, 更多表现出来的不是宽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认为自己没错,都是对方的错,然后在幼儿园的 大环境中,这样的问题是容易被忽略的,这便需要家长的合作,需要家长配合并在家庭中就 要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有宽容理解的心态因此,家庭教育在矫正幼儿问题行为中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 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 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 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 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 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并且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全面性等特点首先是启蒙性,幼儿对外部世界的 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幼儿生长的首要环境便是家 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 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 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 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第二便是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 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上小学、初中、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 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 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第 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 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 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 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呢?不是说是要让幼儿在家庭中学习多少知识, 掌握多少数字语言,做多少作业,而是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引导和习惯教学。
那家庭教育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呢?什么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 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习惯的教育行为它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经研究 发现有这样几种类型:积极型、严厉型、成就压力型、溺爱型和极端行最后概括分民主型、 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民主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会给孩子一定自主权利,满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确 对待孩子犯错,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这种民主型 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强,具有成就动机等良 好社会适应性的个性特征而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交往需要沟 通和交流,沟通是联结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纽带民主权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这一 点,他们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陪他们玩游戏,听 他们讲各种有趣地事情,给他们说故事,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幼儿与家长之间不再有隔阂, 彼此的心灵靠得更近幼儿与父母有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就会变得开朗、外向,愿意自我 表现并会对自我进行肯定。
幼儿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不能 操之过急,一个经过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会使幼儿的自信心大增,变得积极向上 权威型:权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无视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 犯错,过于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经常惩罚斥责孩子这种教养方式以家长说了算,父母和孩 子是不平等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比较多的表现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 行为,他们在学校中却有较好的表现在权威型家庭中充满着严肃的命令、规范和要求,父 母对幼儿的行为有着绝对的控制,他们不能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久 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性地、盲目地按父母的指令做事,逐渐失去自我和丧失自信,遇事后 只能习惯性地等待着父母替自己解决,而不会主动去处理问题,最后只能成为父母个人意愿 的"执行者"和思想的"代言人"权威型的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很少或根本不 会从幼儿的发展特点出发他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让幼儿学这学那,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极大地 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 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于是当孩子没有能达成父母的这些希望时,他们就会恨铁不成钢,对 孩子大声责骂,甚至是奉行棍棒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会越来越"乖",而在外面 则会变得越来越霸道,欺软怕硬,他们相信暴力才能解决问题溺爱型: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很多的爱与期待,但是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和对其行 为进行控制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经常娇惯放纵孩子,迁就孩子任何要求,迁就孩子的 错,一切为孩子代劳,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威信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容易表现得 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往往会表现出哭闹等行为对于 父母,他们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当今的幼儿,不可否认他们是聪明 的、机智的,对外界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力和适应力,但在看智力的同时再来看他们的生活 能力,却是如此的不堪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5、6 岁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在后面追着喂饭,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曾经有一个幼儿点心吃橘子的时候他竟然连皮一起咬, 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会剥,不知道怎么剥,在家都是妈妈剥好喂我吃的"想一想,这 就是我们社会未来的主人,这样的主人如何能肩负起社会的重责?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对任何事都有兴趣,都想弄个究竟,而当孩子想去尝试和探索的时候,往往就会遭到娇惯溺 爱型家长的阻拦。
老师组织小朋友用粉笔在地上画画,所有的小朋友都画地很高兴,只有欣 欣小朋友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粉笔丢在一边,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画啊?"他说:"妈妈 说:'粉笔很脏,不能玩'"老师突然发现欣欣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他不会搭积木,不会小 兔跳跳,不善于想象,欣欣说:"妈妈都不让我这么做"是啊,父母的一句不允许,阻挡了 幼儿尝试与探索的道路,湮灭了幼儿的无尽得想象,也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忽视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不干预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了 解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的事自己定,不过问或者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 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现在的生活节 奏在不断地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这就迫使许多年轻父母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 力花费在自己的工作上,于是对于幼儿的关心就少了,有的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幼儿的物质要 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计可是他们是否知道,幼小的孩子并没有很强的名 牌意识,他们觉得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了,在物质方面并不会刻意去追求什么,而在情感方 面他们却要求的很多,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玩,一起说话,需要得到 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是任何物质所无法取代的。
文文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于是便将 他托付给奶奶抚养,虽然经常看到文文穿得比其他小朋友好,也经常带高档的玩具来幼儿园, 但却很少看到他笑,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文文奶奶说:"文 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虽然他们常常给文文寄回来漂亮的衣服和 高档的玩具,但文文却一点也不开心,只有在爸爸妈妈回家的那几天才能看见文文发自内心 的开心和喜悦" 像文文这样的孩子由于得不到亲情地关爱,往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 关心他人,交不到朋友,变得不和群和孤僻在这几种教育方式下,我们更倡导与建议家长采用民主权威型,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乐 观、向上、独立、宽容、勇于创新的个性,才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父母在寻求合适教养方 式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为前提,为幼儿提供自由发展的机会,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对幼 儿合理施爱,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用,并将不同的教养方式融合使 用,才能让幼儿健康成长和形成优良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