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从2012级开始实行)一、 培养目标 1.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具有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二、 研究方向01小波分析及其应用02 小波分析与逼近03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04 密码与信息安全05椭圆曲线理论与应用06最优化理论、算法及其应用07动力系统理论及应用08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09应用非线性分析10交通优化模型与算法11大规模科学计算12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13不适定问题与算子广义逆理论14图论及其应用三、学习年限1,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提前毕业标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在本学科的SCI或EI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在本学科指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包括已经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若是同其他人联名一起发表的中文论文,则要求该学生为第一作者;若联名发表的论文是外文文章,则按国际上对发表数学论文的通用规则,作者排序可以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来排另外,对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列为第二作者的也可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若对学位论文发表的合格性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做最后的仲裁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与学分课程分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等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1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和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72学时,2学分)。
(2)学科通开课:即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有共性的专业通开课 (3)研究方向必修课:即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第二类:选修课 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第三类:补修课补修课指的是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补修相关课程补修课不得少于2门,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 3.学分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课程学分具体分配体系如下: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9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包括系列专题讲座.讨论班)学分可多选学科通开课作为研究方向必修课,可多选研究方向必修课作为选修课五、 必修环节1. 实践环节(1)安排研究生一学期教学实践;根据应用数学不同方向的特点, 在导师指导下,安排一定时间的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和一定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
2)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应记录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中,经培养单位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2. 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按学院的统一要求进行中期考核和分流,成绩特别优秀者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考核不合格者则劝其退学,其余成绩合格者继续按计划攻读硕士学位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研究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批准后进入专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1.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2.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了解程度以及综合和独立研究能力,考察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充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3.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论文水平基本标准等按学院的统一规定执行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在读研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视同为已发表)署名要求与提前毕业标准中发表论文的署名要求相同 七、培养方式1. 采取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学者的集体培养优势,探索建立学术、实务双导师制3. 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合作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课程互认、海外实习等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进程4. .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学术报告等学术训练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5. 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列出本学科研究生必读和选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等目录,将文献阅读纳入考试范围或通过读书报告、开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
6. 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将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安排应用数学专业(专业代码070104)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361自然辩证法概论Dialectics of Nature1181第一外国语硕士英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2721博(硕)法语一外博(硕)德语一外博(硕)日语一外博(硕)俄语一外学科通开课注明:即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应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有共性的专业通开课在导师指导下至少选修3门,其中泛函分析必选20201001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372120201002拓扑学Topology3721或220201003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3721或220201004Sobolev 空间与广义函数Sobolev Spaces and Distributions3542或3测度论Measure Theory3721研究方向必修课注明:即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Theory and Algorithm of Optimization3541或2高等数值分析Advanced Numerical Analysis3541或2偏微分方程现代数值方法Modern Numerical Method on PDE3542或3数理统计Mathematical Statistics3541202010012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2362不少于6学分202010029数学规划理论与算法Mathematical Programming:Theory and Algorithms2542或3202010021动力系统Dynamical Systems2542或3202010025小波分析及应用Wavelet and Its Applications2541或2202010034数论与密码number theory and cryptography2542或3202010035组合优化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2542或3202010036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论Distributed Parameter Systems Control Theory2542或3算子广义逆Generalized Inverse of Operators2542反问题计算Computational Inverse Problems2542202010026高等数值代数Advanced Numerical Algebra2542或3202010027智能计算Intelligent Computation2542或3202010018代数数论Algebraic Number Theory2542或3202010024分形几何及应用Fractal Geometry and its applications2542或3202010033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2542或3 202010022偏微分方程基础Founda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2542或3202010013代数拓扑Algebra Topology2542或3202010014代数学Algebra2542或3202010017调和分析基础fundation of Harmonic Analysis2542或3选 修 课公 共 选 修 课注明: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第二外国语博(硕)英语二外Second Foreign Language2721硕士法语二外硕士德语二外硕士日语二外体育P.E136就业指导Instruction of Career136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202010037讨论班Seminar2363或4应用密码学Applied Cryptography2362或3202010054常微分方程和分歧理论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bifurcation2542或3202010055矩阵分析Matrix Analysis2542或3202010058有限元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Finite Element2542或3202010059网络算法与复杂性理论Network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Theory2542或3202010060凸分析Convex Analysis 2542或3202010061混沌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Chaos control andsynchron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2542或320201006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System2542或3 202010068泛函不等式Functional Inequality2542或3202010080网络最优化理论与算法Network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lgorithms2542或3202010081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Optimal ControlTheory andApplications2542或3202010082代数编码理论与信息安全Algebraic codingtheory andinformation security2542或3202010083系统优化与管理决策方法System optimization and managementdecision-making method2542或3202010084变分不等式理论与应用Variational Inequality Theoryand Applications2542或3202010085分岔与混沌理论与应用Bifurcation andChaos Theory andApplication2542或3202010069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er Statistics2542或3202010070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2542或3202010074数学风险理论Mathematical risktheory2542或3202010090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2542或3202010091统计学习基础Foundation ofstatisticallearning2542或3202010086随机规划与不确定规划Stochastic programming andUncertain programming2542或3202010087有限元与边界元的数学理论与方法Finite element and boundary ele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and methods2542或3202010089现代应用数学方法Modern methods of applied mathematics2542或3202010057代数几何Algebraic Geometry2542或3202010044几何变分问题Geometric Variational Problem2542或3202010043微分拓扑Differential Topology2542或3202010048应用偏微分方程Application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2542或3202010049非线性椭圆方程理论Theory of non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2542或3202010050拟微分算子理论Pseudo-Differential Operators2542或3202010051拟线性双曲守恒律组Hyperbolic Equations of Conservation Laws2542或3补修课补修课指的是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补修相关课程。
补修课不得少于2门,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ling3542根据方向选定数学物理方程 Equ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4721或3数学实验Mathematical Experiments3542优化理论与方法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lgorithms4721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