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5. 卢沟桥烽火课型新授本课题课时数:3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3月 7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3、指导学生书写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课文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可举手提出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也很有价值,有谁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呢?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哪些词语的意思你知道?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学生认真欣赏《松花江上》这首革命老歌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指名预习的孩子回答学生开展自学,学习词语,尝试理解记忆积累烽火 咽喉 妄图 凌晨 伪军 挑衅歼灭 呐喊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哭爹喊娘 人仰马翻狼狈而逃 猝不及防人头落地 尸横桥头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可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词典上的解释,将词语意思讲清楚个别学生依次读自然段学生试分段: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这里主要安排自主学习环节,突出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自主学习词语。
在出示词语时,我有意将描写敌军与我军的词语罗列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联想,也为后面的复述作好准备作业设计既然是为了检测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授予学习字词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以体现“学为中心”的理念书写中要关注“妄”字,容易多一点,还有“喉”,有的孩子会多一竖 作业中设计加点字的理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板书设计: 5. 卢沟桥烽火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授后小记:授课日期 3 月 18 日教学课题5.卢沟桥烽火课型新授本课题课时数:3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 备课日期3月 7日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初步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词语复习: 1、指名两生朗读 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试着讲好这个故事二、细读课文一)指导学习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指名交流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生齐读2-3自然段)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如果让你来讲这一段,你会讲到哪些内容?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习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3)学生交流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片段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在此基础上,可问学生为什么找这些词呢?(师评)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 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出示表格,见最后)(3)给学生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师评: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 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禁想用掌声送给这些奋战沙场的英雄男儿,更送给你,把故事讲得这么生动!三、作业布置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完成补充习题生朗读: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抱头鼠窜 两面夹击生答: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描写的学生朗读后交流:(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可恶)(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无理)(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奸诈)(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英勇)(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蛮横)(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狠心)生答:要讲清(1)日军夜袭卢沟桥的时间、地点、结果 (2)日军的准备、袭击过程,我军的反应3)注意用上刚才交流过的关键词,使故事讲得更精彩交流: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生交流后答:(1)抓我军官兵的英勇来说2)抓敌军的惨败情景说学生用2、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开始讲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
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重点句子,圈圈画画,写上独特的理解,从而真正地学会朗读,能自主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讲故事时,以“如果让你来讲这一段,你会讲到哪些内容?”一问,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更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这段是复述的关键点,我在引导学生交流句子之后,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为熟练运用文中词语复述作准备引导学生从敌我双方两方面进行复述,重在指导方法板书设计: 我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 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卢沟桥烽火 日寇: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 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授后小记:学习本课时,让学生先划敌我双方表现的句子,再抓关键的词语来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谈得很不错,尤其是班上的男生,因为比较喜欢军事题材的课文,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上课时发言也特别积极。
但在概括能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1937年7月7日深夜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一句话概括,比较啰嗦授课日期: 3 月 18 日教学课题5.卢沟桥烽火课型新授本课题课时数:3 本教时为第3 教时 备课日期 3月 8日教学目标:1、认真学习课文,通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第三大题教学重点、难点:1、认真学习课文,通过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第三大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1、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谁来说?2、这三位同学回答得都很好,尤其是最后一位,能够在前两位的基础上,讲得更全面,更生动,值得学习!二、学习6-8自然段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
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平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4、同学们想到的词语真是丰富,这也引出了卢沟桥事变的意义:(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2) “序幕”是什么意思?(3) 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4) “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几个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5) 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四、升华认识: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三、作业1、正因为他们的团结一致,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2、完成补充习题第三大题三位学生详细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生解释“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生继续答: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生解释: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谈想法一开始安排复述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快速回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复述能力此段中有几个词语的理解对全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引导时,可多叫几位学生咱们,加深印象 词语的联想,是让学生感受国难当头,军民齐心对外的决心与力量此问的设计,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而后用书上的语言结合自身的理解,表达想法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复述——卢沟桥事变意义——军民一心、全面抗战授后小记:授课日期:3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