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9 年春《电路理论》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 分一、单项选择题1、词头兆代表的倍率是 10 的( )次方 A.6C.-3B.3D.-62、理想电流源与任何二端元件( )可等效为该理想电流源A.串联 B.并联C.串并联都可3、下列哪项与其他选项不是同一概念?( ) A.非独立电源C.受控电源4、只有( )正弦量的相量才能相互运算 A.相同频率C.不同频率5、正弦量的最大值是有效值的( )倍 A.0.707C.1.414D.串并联都不可B.独立电源 D.受控源B.相同大小D.不同大小B.1D.1.7326、当单位正电荷沿任一闭合路径移动一周时,其能量( )A.增大C.不改变B.减小D.变化不定7、一电路有 3 条支路,2 个节点,那么它有( )个独立的 KCL 方程A.4C.2B.3D.11 / 158、电容的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通过电容的电流( )电容上电压的变换率A.正比于C.反比于9、磁场能量的单位是( ) A.WC.JB.等于D.无关于B.VAD.A10、三相负载星形连接时,负载端线电压的有效值是相电压有效值的( )倍。
A.0.707C.1.41411、下列哪项不是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 A.电流C.电压12、电压源与电阻串联可以等效成?( ) A.电压源与电阻并联C.电流源与电阻并联B.1D.1.732B.电容D.电功率B.电流源与电阻串联D.其他选项都不正确13、( )是电路在外加激励和储能元件的初始储能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响应 A.全响应 B.零输入响应C.零输出响应D.零状态响应14、RLC 并联电路中电纳值大于零时,电路( )A.呈感性C.呈阻性B.呈容性D.不定性质15、工程中常用( )来说明谐振电路选择性的好坏A.品质因数C.频率B.功率D.通频带答案:1~5 AABAC 6~10 CDACD11~15 BCABD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元件是无源元件?( )A.电阻元件 B.电感元件2 / 15C.电容元件 D.理想电压源 2、满足哪些条件的电压源才允许并联?( )A.电流相等C.电压相等3、下列哪些元件是动态元件?( ) A.电容C.电感B.方向一致D.极性一致B.电阻D.电流4、交流电具有下列哪些特性?( )A.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B.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C.在一个周期电流平均值为零 D.在一个周期电压平均值为零 5、对称三相电源的三个电压源具有哪些特点?( )A.振幅值相等C.频率相同B.振幅值不等D.频率不同答案: 1、ABC 2、CD 3、AC 4、ABCD 5、AC三、判断题(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实际的电路器件在工作时的电磁性质是单一的 )2、在实际生活中,恒压源是不存在的 )3、一个不闭合电路开口处从 a 到 b 的电压降 Uab 应等于由 a 到 b 路径上全部电压降的代数和 )4、在星形和角形两种连接方式中,当第三端钮断开时,两种电路中每一对相对应的端钮间的等效电阻 也是相等的 )5、利用网孔电流法计算时,各支路电流等于与之相关的网孔电流的代数和 )6、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模型来代替 )7、等效电路指的是: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网络,对外电路来说,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 模型来代替 )8、电容是一种记忆元件 )9、一阶电路是指只有一类储能元件的电路 )10、把全响应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能较明显地反映电路的工作状态,便于分析过渡过程的 特点 )3 / 15X L 11、交流电的有效值等于它的瞬时值的平方在一个周期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 )12、参考正弦量是一个固定的正弦量 )13、复导纳和复阻抗相乘结果为 1 )14、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有源二端网络可化成一理想电压源与一复阻抗串联 )15、三相四线制电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管负载是否对称,负载的相电压总是对称的。
) 16、电路发生串联谐振,那么它的谐振阻抗值此时最小 )17、在无线电接收设备中,常用并联谐振作为输入调谐电路,用来接收相应频率信号 ) 18、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用 M 表示 )19、理想变压器没有阻抗变换的作用 )20、选用直流仪表测量一个非正弦周期电流,得到的测量结果是直流分量 )答案: 1~5×√√√√6~10√×√√×10~15 √×√√√16~20 √×√×√四、填空题1、把几个电容器首尾相接连成一个无分支的电路,称为 2、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相电流的 3、在电工技术中,为了工作安全,通常把电路的某一点与连接,称为 4、 I 表示正弦电流的 m5、VCCS 表示 6、 的单位为 7、最大值、角频率和初相位是正弦量的三要素,其中 反映正弦量变化的快慢 8、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可以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9、电路在工作时总是伴随有其他形式能量的 10、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称为 11、CCVS 表示 12、公式S =P2+Q2中,用符号 表示电阻的平均功率13、电路模型是由 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14、若不计输电线上的阻抗,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负载的相电压就是 。
15、感抗的单位是 4 / 1516、在两个线圈之间通过彼此的磁场建立起的相互影响的现象称为 现象17、非正弦周期量的 等于它的直流分量的平方和各次谐波分量有效值的平方之和的平方根 18、如果没有特别说明,通常所说的频谱就是 频谱19、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的电流与端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电流超前电压 20、线性电阻在电压 u 和电流 i为关联参考反向时,欧姆定律表达式为 21、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实际电路元件而连接成的图形叫作22、谐振电路中,用Z0表示 23、CCCS 表示 24、正弦交流电又称为 25、电路的接地点是电位 的参考点26、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阻抗为纯 27、一条支路是指一个或几个二端元件首尾相连中间没有分岔,使得各元件上通过的相等28、直流的英文简写为 29、正弦量的有效值等于它的振幅值除以30、 是用长度与各次谐波分量振幅大小相对应的线段表示,并按频率的高低把它们依次排列起来所得 到的图形31、使用叠加定理时,不作用的电压源用 代替32、相量指的是能够表示 的特征的复数33、参考点选取不同,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34、由电感线圈和相并联构成的谐振电路称并联谐振电路35、感抗与感纳相乘结果为。
36、谐振电路的 是用来描述电路选择有用电信号能力的指标37、电容在直流情况下其两端电压恒定,这时电容电流为38、三相负载连接成星形还是三角形,要看各相负载的 电压39、RLC 并联电路发生谐振时,测得电感电流的有效值为 0.5A,则电容电流的有效值为A40、某 6V 直流电压源发出功率 18W,则流过电流 A41、有源二端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为 20V,等效电阻为 2 ,则端口的短路电流为A5 / 1542、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测得端口电压的有效值为 20V,若电容电压的有效值为 200V,则该电路的 品质因数为 43、不对称三相负载的相电压对称是因为 的作用44、可以把非正弦周期变化的信号分解成一系列不同 的正弦信号之和45、互感电压前的正、负号取决于 的位置和端口电压的参考极性46、阻容电路具有隔直的作用答案:1、电容器的串联 2、相量和 3、接地4、振幅值/最大值/峰值5、电压控制电流源6、欧姆(Ω)7、角频率8、PLmaxU 2= S4 RS9、相互转换10、正弦交流电/正弦量 13、理想16、磁耦合11、电流控制电压源14、电源的相电压 17、有效值12、 P15、欧姆(Ω) 18、振幅19、90°20、 u =Ri21、电路图22、谐振阻抗25、等于零23、电流控制电流源 26、电阻24、正弦量27、电流28、dc 或者 DC31、短路线34、电容器 37、零40、343、中线29、 232、正弦量 35、138、额定41、1044、频率30、振幅频谱33、不变36、选择性39、0.542、1045、同名端46、耦合五、简答题1、什么是通路?答:通路是指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 量转化或信号处理。
6 / 152 • • • 2 2、什么是开路?答:开路是由于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线,而使整个电路未能构成闭合回路3、什么是短路?答:短路又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情况用一根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叫作电源 短路用导线把用电器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叫作用电器短路六、计算题1、已知下图所示电路中,u =10V , i S 1=2A,R =4.5W, R =1W,求1 2i2答: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 =Ri =4.5´2 =9 (V) R 1 11对左边回路列 KVL 方程有:uR1-u +u =0S 1则:u =u -u =10-9 =1(V 1 S R1)从图中右边回路的 KVL 方程得:R i +3u - u 2 2 1R1=0则:i =2u -3uR 1R2=9-3 ´11=6 (A)2、下图所示电路中,如果要使100W900W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试确定理想变压器的变比 ++* *nUS-U1-U-2100Wn :1答:已知负载R =100W,故次级对初级的折合阻抗Z =n 2 ´100 W L电路可等效如下图所示。
由最大功率传输条件可知,当 n ´100 等于电压源的串联电阻(或电源阻)时,负载可获得最大功率所以n2´100 =900 ;变比 n =3 7 / 15C 1 3 S 3、已知 R、L、C 串联电路,外加电压 u =220 2 sinwtV,设 R=10Ω,L=500mH求当 f=1000Hz,电路发生谐振时的电容值 C,谐振时的电流 I,电容上的电压 U 答:谐振时:f =2p1LC故C =1(2pf )2=L (2p´1000)12´500 ´10-3=0.0507 mFU 220V I = = =22AR 10WU =IX =22 ´ C C2p1´1000 ´0.0507 ´10-6=69.1kV4、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I =1A ,SU =10VS,R =20W1,R =10W2,R =30W3,R =10W4,试用叠加定理计算 U I+R1II1 2ISR2U-SI3R3-U+I4R4答:按叠加定理,作出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下图(b)和(c) ①电压源单独作用:IU¢=I¢= S =R +R1 3æçè1020 +30ö÷øA =0.2AI¢2=I¢=4U æ 10=çR +R è10 +10 2 4ö÷øA =0.5AU ¢=R I ¢ 4 4-R I ¢=(10´0.5-30 ´0.2 )V=-1V 3 38 / 15æ S 2 S 1 I¢I¢¢+R1I¢1I2¢R2R1I¢¢1ISI2¢¢R2U-SI¢3-R3U ¢+R4I¢¢3R3-U ¢¢+R4I4¢I4¢¢(b)(c)②电流源单独作用:I¢¢=1R3R +R1 3I =çè3020 +30´1ö÷øA =0.6AIR¢¢= 4R +R2 4æ 10 öI =ç ´1÷A =0.5A è10 +10 øU ¢¢=RI¢¢+RI¢¢=(10´0.5+20´0.6)V=17V 2 2 1 1③将单独作用的分量进行叠加:U =U ¢+U¢¢=(-1+17)V=16V5、试用叠加定理求下图所示电路中 6W 电阻的电压 U 。
答:按叠加定理,作出电流源和电压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下图(b)和(c)3AI ¢2I ¢11W+I¢¢21W+9VI¢¢3+5W6WU ¢5W-6WU ¢¢6W6W--(b)(c)①电流源单独作用:I ¢=251 5 +1 + ´62´3 =53(A)U ¢=6´ I ¢=5(V)2 29 / 15¢ ¢3 ( )( )ç ÷ S1¢ ¢ç ÷②电压源单独作用:1I = ´26 +9 1= A 6 ´ 1 +5 26 +(1+5)U ¢¢=6I¢¢=3(V)3③将单独作用的分量进行叠加:U =U¢+U¢=5+3=8(V)6、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IS1=10A ,US2=10V ,R =2W,R =1W,R =5W,R =4W,试用叠加1 2 3 4定理计算 I和 U S1答:按叠加定理,作出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下图(b)和(c)I¢I¢¢R1R2R1R2+R4++R4U ¢S1-IS1R3U ¢¢S1-R3U-S2(b)①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由分流公式可得:(c)IR æ 1 ö¢= 2 I = ´10 A =2A R +R è1+4 ø2 4U ¢S1=R I ¢+RI =(4´2+2´10)V=28V 4 1 S1②电压源单独作用,由欧姆定律可得:U æ10 öI = S2 = A =2A R +R è1+4 ø2 4U ¢S1=R I ¢¢=(4´2)V=8V 4③将单独作用的分量进行叠加:I =I¢+I¢¢=(2+2)A=4AU =U ¢+U¢¢=(28+8)V=36V S1 S1 S110 / 15ç ÷ L 7、如下图所示电路中,列写节点电位法求解各支路电流方程式(无需计算)。
答:选取节点 0 为参考点,节点电位V 、 V 为未知量1 2(G+G )V-GV =I 2 3 1 3 2S1-GV +(G+G +G )V=G U3 1 3 4 5 2 5I =G V2 2 1S5I =G (V-V3 3 1 2I =G V4 4 2)I =G5 5(V-U2S5)8、已知一个电感 L =3H ,接在 u =220 2 sinLX;(1)电感元件的感抗L(314t -60°)V的电源上求:(2)关联参考方向下流过电感的电流 i ;L(3)电感元件上的无功功率QL答:(1)电感元件的感抗为:X =wL = L(314´3)W=942W(2)电压的相量为U =220 Ð -60°V L流过电感的电流的相量为U æ220Ð -60°ö I = L =jX è 942 Ð90° ø LA =0.23Ð-150°A则i = 2 I sin L L(wt+y)=0.23 2 sin (314t -150°)Ai(3)Q =U I = L L L(220´0.23)var =50.6var11 / 15( )I u u 3A( )2 +8 +( ) ( )9、已知 R、 L、C并联,u =60 2 sin (100t +90 °)V,R=15W, L =300mH , C =833 mF,求i(t)。
答:由 u 写出相量式可有: U =60Ð90°V对于 R:I =RU 60Ð90°= =4 Ð90°A R 15对于 C:I = jwCU =100 ´833 ´10 -6 ´60Ð(90°+90°)=-5(A) C对于 L:I =LU 60 Ð90° =jw L j100 ´300 ´10-3=2 Ð0°(A)\ 总电流I =I +I +I =4Ð90°-5+2Ð0°=5Ð127°(A) R C R由•可写出表达式为:i (t)=52sin (100t +127°)A10、应用叠加定理求下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答: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时的分电路如下图所示8W10W8W10W-uSi++136V-2W+u (1)-40W2W+(2)-40W+50V-2W8W+(3)-10W40W(a) (b)(c)136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有电路图(a),可得:u 1 =136 10 544 ´ ´40 = V40 ´10 10 +40 9 40 +105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有电路图(b),可得:u 2 =10 +50 2 +8 200 ´ ´40 = V40 ´ 2 +8 2 +8 +40 9 40 +2 +83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有电路图(c),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12 / 15= 3 ´ = V( )3 ( ) () () 1 2 3 S L L + - L R + 4 1 21 2 43 R +R + 3 41 2- tæ 10 ´40 ö2 ´ç8+ ÷è 10 +40 ø 32 16u =3 ´Siæ 10 ´40 ö 18 3ç8+ ÷+2è 10 +40 ø-u 16 1 8u =Si =- ´ =- V2 3 2 3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 u 为:544 200 8u =u +u +u =+ - =80V9 9 311、图中电路原处于稳态,已知:U =16V,R =6Ω,R =4Ω,R =10Ω,R =15Ω,1 2 3 4L =16mH1。
t=0 时开关 S 闭合求开关闭合后,电感支路的电流i (t )1与电阻 R 上的电压 u (t) 2 2USR3R4SR1L1i1R2+u-2答:由换路定律:Ui (0 ) =i (0 ) = S =0.8AR +R +R1 2 3由换路后的电路R Ui ( ¥) = 4 ´ SR +R +R R ´( R +R )R +R +R 1 2 4=0.6A时间常数tL L= 1 = 1R R RR +R3 4=0.001s由三要素公式得1i (t ) =0.6 +(0.8 -0.6) e t =0.6 +0.2 e L-1000 tA,t ³0u (t ) =R i (t ) =2.4 +0.8 e 2 2 2-1000 tV , t ³012、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I =3A,U =20V , R =20 W,R =10 W,R =30W,R =10W,试用 S S 1 2 3 413 / 15U 1 3ç ÷ ¢ ¢ç ÷ 1 S ç ÷ S 叠加定理计算UI+R1I1ISI2R2U-SI3R3-U+I4R4答:按叠加定理,作出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下图(b)和(c)。
①电压源单独作用:I ¢=I ¢= S =R +R1 3æçè2020 +30ö÷øA =0.4AI ¢=I ¢= 2 4U æ 20 öS = A =1A R +R è10 +10 ø2 4U¢=R I4 4¢-R I ¢3 3=(10´1-30 ´0.4)V =-2VI¢I¢¢+R1I¢1I2¢R2R1I¢¢1ISI2¢¢R2U-SI¢3-R3U ¢+R4I¢¢3R3-U ¢¢+R4I4¢I4¢¢(b)(c)②电流源单独作用:R æ 30 öI = 3 I = ´3 A =1.8A R +R è20 +30 ø1 3I ¢¢=2R æ 10 ö4 I = ´3 A =1.5A R +R è10 +10 ø2 4U ¢¢=RI¢¢+RI¢¢=(10´1.5+20´1.8)V=51V 2 2 1 1③将单独作用的分量进行叠加:14 / 152 (U =U ¢+U¢=(-2+51)V=49V13、图示电路采用工频交流电供电, f =50Hz ,U =200 V,I =10 A , I =10 3A ,U=220V,1 1求:(1)电流 I ;(2)电路的总有功功率 P ;(3)总功率因数 cosφ 。
答:(1)I =I 21+I22=20A;(2)R =U 200 201 = = W ; P =I I 10 3 3222R =(10 3)220´ =3464W3(3)S =UI =220 ´20 =4400V A ; cosj =P 3464= =0.79S 4400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