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数字地面模型概述数字地面模型概述 7.2 DEM常用数据模型常用数据模型7.3 DEM数据的获取数据的获取7.4 数字地形可视化数字地形可视化7.5 数字地形分析数字地形分析7.6 DEM的应用的应用为了表示地形起伏必需存储三维数据,这首先为了表示地形起伏必需存储三维数据,这首先必需研究必需研究三维数字地面模型三维数字地面模型DEM的表示方法的表示方法 DEM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图形法图形法整体整体局部局部傅立叶级数傅立叶级数高次多项式高次多项式规则数学分块规则数学分块不规则数学分块不规则数学分块点数据点数据线数据线数据规规则则 不规则不规则水平线水平线典型线典型线典型特征典型特征密度一致密度一致密度不一致密度不一致三角网三角网邻近网邻近网山峰、洼坑山峰、洼坑隘口、边界隘口、边界垂直线垂直线山脊线山脊线谷底线谷底线海岸线海岸线坡度变换线坡度变换线规则格网模型将空间区域分成规则的等距离单元,规则格网模型将空间区域分成规则的等距离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数值,通常在数学上表示为一个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数值,通常在数学上表示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中表现为一个矩阵,在计算机中表现为一个二维数组二维数组,每个格网,每个格网单元或数组元素对应一个高程值。
单元或数组元素对应一个高程值用规则采样点数据(或把不规则采样点数据内插成用规则采样点数据(或把不规则采样点数据内插成规则点数据),而后,以规则点数据),而后,以矩阵形式矩阵形式来表地面形状来表地面形状它已成为栅格数据结构中它已成为栅格数据结构中DEMDEM的通用形式的通用形式按平面上等间距规则采样,或内插所建立的数字地面按平面上等间距规则采样,或内插所建立的数字地面模型,称为基于栅格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以写成以下模型,称为基于栅格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形式:DTMZi,j,i=l,2,m;j=1,2,n式中,式中,Z为栅格结点(为栅格结点(i,j)上的地面属性数据,包括土)上的地面属性数据,包括土地权属、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当该属性为海拔地权属、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当该属性为海拔高高程程时时 ,则该模型即为,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1.模型的表示模型的表示规则格网(规则格网(grid)模型模型(i,j)(i,j+1)(i+1,j)(i+1,j+1)(i,j)(i,j+1)(i+1,j)(i+1,j+1)2.格网的含义格网的含义3.格网数据结构格网数据结构 4、规则格网的优缺点、规则格网的优缺点 由于受观测手段所限,或专业要求,在实际中获取由于受观测手段所限,或专业要求,在实际中获取的数据常不是规则格网数据,大多为不规则的离散的数据常不是规则格网数据,大多为不规则的离散数据。
如地震观测中观测的地层结构数据,水利中数据如地震观测中观测的地层结构数据,水利中观测的地下水资源数据等观测的地下水资源数据等l不规则三角网(不规则三角网(TINTIN)模型)模型通过不规则分布的数通过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生成据点,生成连续的三角形面连续的三角形面来逼近地面的地形表面来逼近地面的地形表面三角形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三角形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观测点数据的位置和密度数据的位置和密度lTINTIN将区域内有限的点集,连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将区域内有限的点集,连成相互连续的三角面,使离散点为三角面的顶点使离散点为三角面的顶点1、不规则三角网表示、不规则三角网表示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是一种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是一种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型,其数据格式在概念上类似二维数据结构中带其数据格式在概念上类似二维数据结构中带拓扑结构的矢量数据结构,只是拓扑结构的矢量数据结构,只是TINTIN模型中不定义模型中不定义岛和洞的拓扑关系建立岛和洞的拓扑关系建立不规则三角网(不规则三角网(TINTIN)模型把不规则分布的)模型把不规则分布的数据点,按优化组合的方法,生成数据点,按优化组合的方法,生成连续的三角形连续的三角形面来逼近地面的地形表面面来逼近地面的地形表面。
使每个离散点为三角使每个离散点为三角面的顶点面的顶点即即TINTIN将区域内有限的点集划分为相连的三角将区域内有限的点集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2、模型的表示、模型的表示不规则三角网(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模型3、不规则三角网的生成、不规则三角网的生成Delaunay算法的三种类型算法的三种类型 点文件点文件 三角形文件三角形文件 点号点号 坐标点坐标点 三角形号三角形号 顶点顶点 邻接三角形邻接三角形 N1 X 1 Y1 Z1 T1 N1 N5 N6 T2 T5 /N2 X 2 Y2 Z1 T2 N1 N4 N3 T1 T3 T6 N3 X 3 Y3 Z1 T3 N1 N2 N4 /T4 T2 N4 X 4 Y4 Z4 T4 N2 N3 N4 T3 /T8 N5 X 5 Y5 Z5 T5 N8 N5 N6 T1 /T6 N6 X 6 Y6 Z6 T6 N4 N5 N8 T2 T5 T7 N7 X 7 Y7 Z7 T7 N4 N7 N8 T6 T8 /N8 X 8 Y8 Z8 T8 N3 N4 N7 T4 T7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N1N6N2N8N7N 3N4N5 4、模型的数据结构、模型的数据结构5、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的优缺点、不规则三角网模型的优缺点大比例尺数据高程模型大比例尺数据高程模型通常采用能表示地性线的不规则三角网,以便通常采用能表示地性线的不规则三角网,以便较精确地显示小区域地形特性。
较精确地显示小区域地形特性小比例尺数据高程模型小比例尺数据高程模型通常可采用规则格网模型,以显示大区域宏观通常可采用规则格网模型,以显示大区域宏观地形特性地形特性等值线是等值线是DEMDEM模型的平面表示形式,是地形表模型的平面表示形式,是地形表示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示方法示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表示方法等值线图以符号化的模型来表示空间立体地形等值线图以符号化的模型来表示空间立体地形形态它由形态它由一系列数值相等的点一系列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的曲线反映,连成的曲线反映连续递变的面状分布地形特征连续递变的面状分布地形特征它反映的是连续递变的面状分布特征,如等高它反映的是连续递变的面状分布特征,如等高线、等温线等线、等温线等1、等值线图的概念、等值线图的概念2、等高线、等高线l等高线模型由一系列等高线模型由一系列等高线和其高程值等高线和其高程值构成;构成;l每条等高线是一组有序的坐标点序列,也可认为是每条等高线是一组有序的坐标点序列,也可认为是带有高程属性的多边形或弧段带有高程属性的多边形或弧段l等高线模型只能表达区域内部分高程值,等高线外等高线模型只能表达区域内部分高程值,等高线外的高程值用其外包等高线的高程值插值得到。
的高程值用其外包等高线的高程值插值得到等高线离散化,等高线等高线离散化,等高线内插可生成格网数据内插可生成格网数据等高线可生成等高线可生成TINTIN数据数据3、等高线的数据组织结构、等高线的数据组织结构 由于实际地形无一定数学规律可循,因此,影响由于实际地形无一定数学规律可循,因此,影响DEMDEM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原始数据的获取,其中主要包括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原始数据的获取,其中主要包括:l数据采集的数据采集的密度密度;l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位置位置(选点)注意注意:任何一种内插方法均不能弥补由于取样不当所任何一种内插方法均不能弥补由于取样不当所造成的信息损失造成的信息损失1)数据采集的精度数据采集的精度2)数据采集的方法数据采集的方法3)数据采集的原则)数据采集的原则 4)数据采集的后处理数据采集的后处理1)网格尺寸的确定网格尺寸的确定 网格尺寸的确定是网格尺寸的确定是DEM数据网格化的重要问数据网格化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数据模型的精度题,它关系到数据模型的精度网格尺寸的确定首先应分析地形的形态特征网格尺寸的确定首先应分析地形的形态特征一般地说,采样点的密度基本上确定了网格点的密一般地说,采样点的密度基本上确定了网格点的密度。
度在采集优选点的情况下,网格点数应大于或接近在采集优选点的情况下,网格点数应大于或接近于样点数,取于样点数,取nN2n,N 为网格点数,为网格点数,n为样点数为样点数2)这里举例说明用地形图生成格网这里举例说明用地形图生成格网DEM扫描仪扫入地形图扫描仪扫入地形图预处理获得二值等值线预处理获得二值等值线细化二值等高线图细化二值等高线图跟踪赋值高程值跟踪赋值高程值插值生成插值生成DTM数据数据显示三维地面模型显示三维地面模型 在在GISGIS的发展历程中,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利用的发展历程中,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图形显示和分析以计算机技术,实现空间数据的图形显示和分析以充分直观的表示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因此,充分直观的表示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某种意义上说GISGIS的可视化研究早于科学计算可的可视化研究早于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视化的研究可视化技术包含交流和认知分析,它通常需要可视化技术包含交流和认知分析,它通常需要模型的支持如对地图的可视化形成了模型的支持如对地图的可视化形成了虚拟地图、虚拟地图、动态地图、交互式地图、及超地图等概念动态地图、交互式地图、及超地图等概念。
地形三维可视化的主要方法:地形三维可视化的主要方法:1 1)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通常,大比例尺地形用不规则三角网,以显示高精度通常,大比例尺地形用不规则三角网,以显示高精度小区域;小比例尺地形用规则格网,以显示宏观区域小区域;小比例尺地形用规则格网,以显示宏观区域2 2)图形的投影变换技术;)图形的投影变换技术;3 3)图形的消隐技术和裁剪技术;)图形的消隐技术和裁剪技术;4 4)光照模型和彩色合成技术光照模型和彩色合成技术逼真显示通常以三角形作为运算的基本单元,逼真显示通常以三角形作为运算的基本单元,地形分析和地形数据模型紧密相关地形分析和地形数据模型紧密相关nkkphnh1)(1 1)坡度的定义)坡度的定义 地面的坡度是表示地表面上该点倾斜的程度地面的坡度是表示地表面上该点倾斜的程度从数学说,地面的坡度是一个矢量,它既有大小从数学说,地面的坡度是一个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坡度定义为地形表面和水平面之间,又有方向,坡度定义为地形表面和水平面之间夹角的正切值夹角的正切值用矢量来描述坡度时,坡度是地面的法向量与用矢量来描述坡度时,坡度是地面的法向量与Z轴之夹角轴之夹角slope。
YZX(i,j)(i,j+1)(i+1,j)(i+1,j+1)n 坡度计算坡度计算 2)坡向的定义()坡向的定义(Aspect)地面的坡向就是坡面的朝向,粗略的可分为向南地面的坡向就是坡面的朝向,粗略的可分为向南、向北、向东、向西更细的还可进一步分为南、向北、向东、向西更细的还可进一步分为南、北、东、西、东南、西南、东南和西北向北、东、西、东南、西南、东南和西北向DEM模型中坡向定义为地形表面模型中坡向定义为地形表面法线在水平面上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的投影与X轴之间夹角轴之间夹角在地学领域中,通常根据在地学领域中,通常根据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位置,将其分成阳坡、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位置,将其分成阳坡、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阴阴 阴阴 半阴半阴 半阴半阴 半阳半阳 半阳半阳 阳阳 阳阳NSEWdirYZX(i,j)(i,j+1)(i+1,j)(i+1,j+1)n 坡向计算坡向计算坡向分类坡向分类 i,j-1 i,j i,j+1i-1,j-1 i-1,j i-1,j+1 i+1,j-1 i+1,j i+1,j+1 ALD/沟谷密度是表征地面破碎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沟沟谷密度是表征地面破碎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沟谷总长度谷总长度(L)与地表单元总面积与地表单元总面积(A)之比。
提取之比提取谷点和脊点,将地表单元内所有谷点在单元区域内谷点和脊点,将地表单元内所有谷点在单元区域内的延伸长度累加,便获得单元的沟谷长度沟谷密的延伸长度累加,便获得单元的沟谷长度沟谷密度为度为:与侵蚀与侵蚀程度程度 niniiiiAARAAR11/sec/坡坡实实 SatbtaSaScEsincossincossin大部分地形特征的提取算法是基于格网的大部分地形特征的提取算法是基于格网的DEMDEMAB A BA点和点和B点之间的通视性(点之间的通视性(intervisibility),指在,指在A点是否能看到点是否能看到B点ACB可视域分析可实现可视域查询,可视域分析可实现可视域查询,以查询所在观察点可视的区域以查询所在观察点可视的区域范围,得到可视域范围图范围,得到可视域范围图可见可见 不可见不可见 可见可见 不可见不可见 可见可见 不不LOS,Line of Sight Viewshed hiNi=1N建立建立DEM模型模型自动获取自动获取H、H坡度坡度决策条件决策条件自动分类自动分类1 当当Zij HZ 淹没淹没0 当当Zij HZ 未未淹没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