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全自动吹贴灌旋一体化装备项目物流管理分析全自动吹贴灌旋一体化装备项目物流管理分析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2二、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2三、 必要性分析 4四、 物流领域若干新观点 4五、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 7六、 供应链的特征与类别 10七、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15八、 物流信息系统 20九、 企业物流系统 22十、 项目概况 23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 2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3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4十二、 项目投资分析 35建设投资估算表 37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38流动资金估算表 40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1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2一、 产业环境分析云南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2.32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6位、居第18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70%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云南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长期的水电弃水正在终结;制造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二、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利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材料、零部件、软件、工艺、元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快补齐轻工产业短板推进轻工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加快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和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提升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成果创新示范应用大力开发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高端专用装备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编制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化妆品、乳制品等领域产业链图谱,建立风险技术和产品清单,推动补链固链强链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体系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支持乳制品、罐头、酿酒、粮油等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综合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智能制造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在家用电器、家具、皮革、造纸、塑料制品、缝制机械、五金制品、洗涤用品、食品等行业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动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培育一批网络安全示范标杆培育数字“三品”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进轻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轻工业提质增效引导轻工行业完善服务型制造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客户体验中心、设计中心等机构,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用户参与设计能力三、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物流领域若干新观点1.黑大陆和物流冰山说德鲁克认为“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这里,德鲁克是泛指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主要针对物流黑大陆”说法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领域,如果理论研究和时间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
黑大陆”说是对20世纪中在经济界存在的愚昧的一种反对和批判;指出在当时资本主义繁荣和发达的状况下,科学技术也好,经济发展也好都远未有止境黑大陆”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和实践皆不成熟所以,“黑大陆”说是一种未来学的研究结论,是战略分析的结论,带有很强的哲学的抽象性,这一学说对研究物流领域起到了启迪和动员作用物流冰山”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之下,而露出水面的仅是冰山的一角物流便是一座冰山,其中沉在水面以下的是人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人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小部分西泽修先生用物流成本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德鲁克的“黑大陆”说,事实证明,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正是物流的潜力所在2.第三利润源说“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人们已肯定这“黑大陆”虽不清楚,但绝不是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富饶之源。
尤其是在经受了1973年石油危机的考验之后,物流已牢牢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今后的问题就是进一步开发了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个是人力领域资源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式获取,其后则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节约消耗、综合利用、回收再用乃至大量人工合成资源而获取高额利润,人们习惯称之为“第一个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个领域被习惯称作“第二利润源”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逐渐被人们重视,按时间序列成为“第三利润源”这三个利润源分别侧重于生产力的不同要素:第一个利润源的挖掘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第二个利润源的对象则是生产力中的劳动者,第三个利润源则主要挖掘生产力要素中劳动工具的潜力,与此同时又挖掘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因而更具有全面性第三利润源”理论的最初认识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物流是可以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目标的系统,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判断;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的盈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
第三利润源”的理论反映了日本人对物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反映了他们与欧洲人、美国人的差异一般而言,美国人对物流的主体认识可以概括为“服务中心”型,而欧洲人的认识可以概括成“成本中心”型显然,“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的认识与“利润中心”的差异很大服务中心”和“成本中心”主张的是总体效益或间接效益,而“第三利润源”的“利润中心”主张的是直接效益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第三利润源”,不只把“第三利润源”看成直接牟利的手段,而特别强调它的战略意义,特别强调它是经济领域中潜力将尽的情况下的新发现,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也许会对今后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同曾经廉价原材料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样这恐怕是现在学术界中更多人的认识,“第三利润源”的真正价值开始从直接利润延伸到战略意义了五、 国际物流发展趋势21世纪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不可抑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球物流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物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内外物流的发展情况,可以将21世纪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归纳为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下面对部分趋势进行介绍。
1.信息化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物流的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及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回应、电子标签、物联网等技术与观念已经在物流中得到普遍采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不可能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物流的面貌2.自动化,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其效果是省力化另外,物流自动化的效果还有: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于物流配送中心中,在我国,这些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3.网络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趋势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靠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个过程,在未来就会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的过程也可自动进行。
二是组织的网络化,比如,我国台湾的计算机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是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制造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计算机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计算机迅速发送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计算机网络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互联网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的网络化势不可挡4.智能化这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的自动化进程中,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5.柔性化柔性化本来是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但需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能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整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资源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物流的柔性化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此外,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和共同化等也都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六、 供应链的特征与类别(一)供应链的特征第一,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受不同外部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生产技术和不同产品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态结构、不同行为主体构成和采用不同控制方式的供应链另外,同一供应链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如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可能具有不同甚至是相互冲撞的目标由此,对于某一企业来说,若要找到最优的供应链发展战略,其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二,供应链上的供需匹配是一个持续的难题供应链上的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始终存在时间差和空间分隔通常,在实现产品销售的数周或数月之前,制造商必须先期决定生产的款式和数量这一策略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系统的生产、仓储、配送等功能的容量设定,以及相关的各种成本构成。
因而,供应链上供需匹配隐含着巨大的财务和供应风险第三,供应链系统的动态变化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即使制造商和销售商能够较准地得到某些消费信息,如通过各种合同与订单,还需要面对消费季节性波动、消费趋势、广告、促销、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成本构成和计划的制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实现系统成本最小化然而,消费需求和成本结构参数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这增大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另外,还受行业竞争的制约最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者和销售商等合作伙伴的组成结构和行为方式,也需要不断优化组合第四,供应链上不断出现新的人们所不熟悉的课题许多产品生命周期有不断缩短的趋势某些产品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生产和销售厂商可能只有一次订单或生产机会,没有历史数据可供制造商用于判断和分析消费需求此外,在这些行业中,产品获利性高,使得消费需求变得更为难以判断,许多产品上市以后,采用撤油定价策略,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价格和消费成为互动的博弈关系其实,无论传统生产与流通,或现代生产与流通,都有原材料供应、制造加工和分销等一般过程因此,供应链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关键在于人们是否主动地去关心供应链问题,并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传统供应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浪费,重构和改善供应链的运作方式,以此提高竞争优势。
二)供应链的类别1.按主要功能划分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即物理功能和市场功能划分,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类型,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1)有效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的物理性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运送至消费者手中有效性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类企业可以关注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以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2)反应性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的市场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价格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对于这类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2.按供求关系划分供应链按总体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供应与销售的市场界面的设定,可以大体分为生产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类型1)生产推动型系统,主要根据长期预测或销售订单进行生产决策,其主要形式为面向成品库存生产2)需求拉动型系统,按照实际消费需求,开展计划和组织协调生产,其主要形式为面向订单生产。
3.按产品划分供应链按产品划分可以分为消费品供应链与生产物品供应链消费品是最终用户为了使用而购买,并直接用于消费的商品生产物品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而购入的物品,生产物流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转移,并成为最终产品内在的一部分通常消费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个人、家庭或团体消费者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和决定购买某种消费品在购买消费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仅考虑物品的性能价格比,而且涉及较多的个人偏好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另外,最终消费群体的分布与人口的居住分布直接相关,面广量大,较为分散而生产物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厂商或企业生产物品与消费品相比,不仅购买和消费的目的不同,而且购买方式和数量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生产物品的用户和该产品的功能效用与相关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用户群体较为稳定,远不如消费品用户那样面广量大消费者选购某种商品,并不一定是有关该商品的技术内行,这与生产物品的采购有较大区别在消费品的购买中,消费者既有计划购买又有即兴购买生产物品的购买者,往往是具有该产品专门知识的专家在采购生产物品的过程中,要求掌握生产物品用户的具体技术要求,以及了解其采购和审核决策部门的运作方式而且,销售人员应该掌握商品性能、价格、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必需的知识。
消费品供应链和生产物品供应链这两种类型供应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流转物品、消费特征、需求变化、供应链运营形式和增值效应五个方面若将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供应链下游处,即消费品的分销渠道,称为供应链的前端,消费品供应链具有明显“前端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分销渠道特征和销售商重要作用两个方面分销渠道有多种形式,通常有直销(零级渠道)、一级渠道、二级渠道、三级渠道等例如,在三级渠道中,从制造商开始,通过一级批发商、中间商(又称专业批发商)、零售商,将消费品送至消费者手中消费品的分销渠道呈现多渠道、多种企业参与和多种形式等特征生产物品的分销渠道则相对简单因此,销售商可以通过销售网点的合理布局、商品分拣、再包装、配送等提供各种增值,可以通过改善店铺新产品的导入、商品陈列、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吸引和刺激消费另外,销售商通过零售网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即时和动态的消费需求信息,以需求带动生产在市场经济环境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消费品供应链“前端特殊性”的表现则,更为明显前端特殊性”的存在,是销售商有可能成为整个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七、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一)供应链的概念对于供应链的概念,有许多解释,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将供应链定义为: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消费者,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努力这些工作努力可以用计划、寻找资源、制造、交货和退回五种基本流程来表述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将供应链定义为:①供应链是自原材料供应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联系跨越供应商与用户的整个流程;②供应链涵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形成了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链对上述概念进行整理,可以归纳出供应链概念的以下“共性”:(1)供应链上存在不同行为主体,如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及原材料供应商2)供应链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3)供应链具有特定的功能,以及某种结构特征,呈现出网状结构等4)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供应链上的工作流也有研究称为商流,是指业务规则、交易规则及其操作流程;实物流也即物流,是指从供应链上游到下游直至客户手中的物质转换流程和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传递、交货状态、交易条件和库存等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有权契约等。
供应链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基本供应链、段落供应链、最终供应链及全球供应链1.基本供应链基本供应链由一家企业、该企业的直接供货商和直接客户组成,包括了供需的最小循环它是供应链的最基本模式,每一个企业都是一个基本供应链的组成部分2.段落供应链每个段落供应链均由若干基本供应链组成,每个段落供应链皆提供不同的部件或服务,为产品增加附加值3.最终供应链各个段落供应链联合起来则成为一条最终供应链,每一个最终消费者享用的产品或服务都由一条最终供应链所提供4.全球供应链顾名思义,全球供应链是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全球供应链概念是随着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结成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实现该段供应链的最优化而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不是为全球化而全球化,而是以放眼全球的眼光,根据不同产品特性和经营环境将供应、生产、市场置于最适合的地方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每一条供应链的目标都是使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一条供应链所创造的价值,就是最终产品对于顾客的价值与供应链为满足顾客的需求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即所谓“供应链盈利”根据整条供应链的盈利性确定供应链的成功性,因此,寻找“供应链收入”与“供应链成本”的来源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
对于任何一条供应链来说,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最终顾客,只有顾客能带来正的现金流另外,所有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将增加整条供应链的成本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好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是供应链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样,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对供应链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②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盈利和共担风险的原则;③促进信息充分流动的原则应用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按信息充分流动的原则,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实现集成化管理三)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系统观念这是指把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供应链看成是由采购、制造、分销和销售等构成的一些分离的功能块为了有助于整体运作,供应链需要有新的业绩评估方法2.战略决策这是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基于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快速反应等多种要求,以及重要性排序,建立整个供应链的共同目标和行动方案3.动态管理这是指对供应链的价值增值过程和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动态管理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的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库存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
4.建立新型的企业伙伴关系,这是指通过仔细地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将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改变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新型企业关系表现为信息共享,有共同解决问题的协调机制等5.开发核心竞争能力这是指供应链上的企业努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即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保持和强化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八、 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流是整个企业物流系统的关键因素,以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物流系统称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根据其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层次,即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及决策分析三个层次根据前述企业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相应地又可划分成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及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信息功能各层次上的物流活动和决策如金字塔形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纵向分为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和决策分析三个层次;在横向分为供应子系统、生产(库存)子系统和销售(配送)子系统业务处理层主要支持企业的日常物流运作,解决日常业务中遇到的物流问题其主要功能为数据登录、查询、统计及对数据的适当处理计划控制层主要帮助企业建立进销存调的计划机制及控制机制,辅助物流部门进行决策。
其主要管理手段是依据一定理论,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库,综合大量业务数据作出计划及控制分析结论决策分析层主要帮助决策层领导进行决策分析,为中长期目标服务作为例子,该层次应包括对供应商的研究,以作为形成战略联盟的依据;对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机会的分析、开发和提炼;对顾客改进服务要求的分析和反应;企业物流网络设施的选址和配置等该层次还可以包括对市场的预测分析及对商品流转的分析等一般系统采用对话方式提问决策者,决策者输入相应的经营参数,系统作出相应的备选方案供决策者选用作为业务处理、计划控制和决策分析这三个层次的基础,数据管理层将有效地保存企业物流涉及的有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管理该层次为在其上的三个层次提供原始数据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有数据库来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它还有相应的模型库和知识库模型库为各个层次的定量分析提供相应的模型及算法,知识库保存有用的物流知识作为分析和推理的基础由于在零售企业的范围内其内部物流作业主要表现为库存管理,因此生产(库存)子系统转为库存管理模块因为运输存在于企业采购、生产及销售各环节,也可单独建为一个功能模块九、 企业物流系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以信息为纽带将企业的各项物流活动联结为一个整体。
企业物流被看做是使企业与其供应商和顾客相联系的一个系统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交换系统与上游供应商之间形成供应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系统与下游顾客之间形成销售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在系统内部,企业物流系统可再细分为供应物流子系统、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及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供应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与上游供应商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销售(配送)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与下游顾客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换;生产(库存)物流子系统主要负责将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料、零部件等转换为下游顾客所需的商品及服务一般来说,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上游到下游,即沿着供应商→本企业→顾客这一方向流动而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方向主要是从下游流向上游,即沿着顾客→本企业→供应商这一方向流动企业物流是新的系统体系它的特点体现为:第一,企业物流系统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在长期的企业发展历程中都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因而,一旦形成物流观念,按新的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就会迅速发挥系统的总体优势第二,企业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较大,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高。
第三,企业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总是链接多个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以长期稳定第四,企业物流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这是指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一些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在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在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时,物流这个新系统往往因较多地受原系统的影响和制约而不能完全按物流系统的要求运行十、 项目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1、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地点: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4、项目联系人:谭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74.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838.4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2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8%;建设期利息464.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3%;流动资金4154.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9%。
五)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2838.4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367.96万元六)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470.52万元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8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1760.58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4547.9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2.9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00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7736.60万元(产值)八)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24个月的时间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10年,其中建设期2年(24个月),运营期8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
三)营业收入估算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80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28500.0030400.0038000.002增值税0.001278.491363.721462.562.1销项税0.003705.003952.004940.002.2进项税0.002426.512588.283477.443税金及附加0.00153.41163.64175.513.1城建税0.0089.4995.46102.383.2教育费附加0.0038.3540.9143.883.3地方教育附加0.0025.5727.2729.25(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462.56万元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
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31760.58万元,其中:可变成本26299.20万元,固定成本5461.38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30334.16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0.0018665.4519909.8224887.272工资及福利费0.001411.931411.931411.933修理费0.00373.30373.30373.304其他费用0.003661.663661.663661.664.1其他制造费用0.00271.85271.85271.854.2其他管理费用0.00349.87349.87349.874.3其他营业费用0.003039.943039.943039.945经营成本0.0024112.3425356.7130334.166折旧费0.00945.15945.15945.157摊销费0.0017.2117.2117.218利息支出0.00464.06464.06464.069总成本费用0.0025538.7626783.1331760.589.1其中:固定成本0.005461.385461.385461.389.2可变成本0.0020077.3821321.7526299.20(四)税金及附加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175.51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063.91(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063.91×25.00%=1515.98(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6063.91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515.98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6063.91-1515.98=4547.93(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0.0028500.0030400.0038000.002税金及附加0.00153.41163.64175.513总成本费用0.0025538.7626783.1331760.584利润总额0.002807.833453.236063.915应纳所得税额0.002807.833453.236063.916所得税0.00701.96863.311515.987净利润0.002105.872589.924547.93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0.001895.284036.689可供分配的利润0.002105.874485.208584.6110法定盈余公积金0.00210.59448.52858.4611可供分配的利润0.001895.284036.687726.1512未分配利润0.001895.284036.687726.1513息税前利润0.003973.854780.608043.95(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本期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2.91%。
本期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2.91%,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本期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1602.82(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1602.82万元(大于0),说明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本期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7.00年本期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7.00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0.0028500.0030400.0038000.001.1营业收入0.000.0028500.0030400.0038000.002现金流出9110.009110.0027381.5725728.0734456.382.1建设投资9110.009110.002.2流动资金0.003115.82207.723946.712.3经营成本0.0024112.3425356.7130334.162.4税金及附加0.00153.41163.64175.51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9110.00-9110.001118.434671.933543.62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9110.00-18220.00-17101.57-12429.64-8886.025调整所得税0.00993.461195.152010.99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9110.00-9110.00416.473808.622027.64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9110.00-18220.00-17803.53-13994.91-11967.27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8.98%;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12.91%;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5%):3267.91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5%):-1602.82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6.19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7.00年。
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本期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息备付率(ICR)为17.33本期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本期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本期项目达产年偿债备付率(DSCR)为16.14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本期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4735.269470.529470.529470.521.2当期还本付息116.01812.10464.06464.06464.061.2.1还本1.2.2付息116.01812.10464.06464.06464.061.3期末借款余额4735.269470.529470.529470.529470.522利息备付率17.333偿债备付率16.14(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38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1760.58万元,税金及附加175.51万元,净利润4547.9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2.91%,财务净现值-1602.8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7.00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本期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十二、 项目投资分析(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8220.0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15776.33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9553.89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
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5830.29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392.15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893.19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550.48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9553.895830.29392.1515776.331.1建筑工程费9553.899553.891.2设备购置费5830.295830.291.3安装工程费392.15392.152其他费用1893.191893.192.1土地出让金860.43860.433预备费550.48550.483.1基本预备费234.96234.963.2涨价预备费315.52315.524投资合计18220.00(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9470.52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464.05万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464.05116.01348.041.1.1期初借款余额4735.261.1.2当期借款9470.524735.264735.261.1.3当期应计利息464.05116.01348.041.1.4期末借款余额4735.269470.52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464.05116.01348.04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464.05116.01348.04(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
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4154.43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0.0017605.6918779.4023474.251.1应收账款0.007922.568450.7310563.411.2存货0.006161.996572.798215.991.2.1原辅材料0.001848.601971.842464.801.2.2燃料动力0.0092.4398.59123.241.2.3在产品0.002834.523023.493779.361.2.4产成品0.001386.451478.881848.601.3现金0.001408.451502.351877.941.4预付账款0.002112.682253.532816.912流动负债0.0014489.8615455.8619319.822.1应付账款0.005216.365564.116955.142.2预收账款0.009273.519891.7412364.683流动资金0.003115.823323.544154.434流动资金增加0.003115.82207.72830.895铺底流动资金0.005281.705633.827042.27(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