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升训练试题D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2、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3、(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5、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6、孙老师在自己的班里设置了这样一种制度,每天哪位同学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话就可以领取一张卡片.卡片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找老师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孙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7、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8、宾宾看到安安扶老奶奶过马路很是敬佩,宾宾的这种敬佩感属于(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尊敬感9、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A.测量B.测验C.考试D.评价10、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11、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1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 “ 泛智教育 ” 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柏拉图的《理想国》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14、陈冬看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收到校长的亲自嘉奖后,也考试加倍努力学 习,力争职得优异成绩这种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内部强化15、( )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A.桑戴克B.斯金纳C.托尔曼D.班杜拉16、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17、旧的的制度下,可能出现新的教育萌芽,新的制度下,也可能存在旧教育的延续这种现象表明教育发展有( )A.相对独立论B.历史局限性C.社会制约性D.社会能动性18、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规则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19、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20、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21、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3、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师如何写好教案?2、简述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3、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材料:下面是有关中学生的几个生活情境:情境1: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到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一推开家门时,着急的妈妈便过去说了她几句,话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是嘱咐女儿不要回来太晚了。
但是,张欣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她叫到,“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你们根本就不相信我!”她的情绪非常激动,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情境2: 初二学生王芳非常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她眼里,丽丽简直就是个完美的人,她不容同学说丽丽的坏话可是有一天,当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告诉了别人,便匆匆找到了丽丽,对着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一个骗子,再也不信任她了情境3: 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发下来了,岳勇取得了他上初三以来最好的成绩,他非常高兴,兴奋不已,真想大声欢呼但当他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都考得不好时,他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的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2)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2、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讲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青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右方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张老师接着进-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
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题:(1)张老师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B2、B3、答案:C4、D5、A6、B7、C8、B9、B10、答案:C 心理起源11、答案:A12、答案:C 13、A14、B15、A16、答案:A性格特征17、A18、B19、【答案】D解析: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学习需要和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故本题选D20、【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21、答案:A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2、【参考答案】错误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 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参考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而教育目的制 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参 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 划2、参考答案:(1)明确识记任务,提高学习的目的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利用记忆术(4)进行组块化編码(5)适当过度学习(6)及时复习3、【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4、(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青少年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具体表现在:①爆发性和冲动性情景一中的张欣在妈妈表达了关心之后“暴跳如雷”,情景二中的王芳对好朋友“大声呵斥”,都是情绪外化的表现,体现出了爆发性、冲动性的特点;②外露性和内隐性一方面中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同时由于自控能力的增强而表现出一定的内隐性情景三中的岳勇成绩满意很想大声欢呼是情绪外露性的表现,但在同学面前能表现出“若无其事”体现了情绪的内隐性除此之后,中学的情绪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心境化和持久性的等特点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关注青少年的阶段性特征2)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情绪调节:①敏锐觉察情绪;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2、(1)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演示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首先,张老师在讲解植物吸水时,先安排同学们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萝卜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变化,这体现了实验法;其次,张老师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结果,这体现了演示法;第三,张老师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萝卜在什么情况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通过问答的方式明白原理,体现了谈话法;最后,张老师布置了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表建议和看法,体现了讨论法。
(2)张老师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首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材料中,张老师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谈话等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最终明白了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启发性数学原则其次,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系统的、连续的进行数学活动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植物吸水的原理,而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然后通过谈话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白植物吸水的原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