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案纸第六章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

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3.50KB
约5页
文档ID:158568935
教案纸第六章第二节中国饮茶艺术_第1页
1/5

复习旧知】 中国十大名茶及产地和所属类别【引入新课】品茶大家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就论述了七碗茶的妙用: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回归简单,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想品尝古人茶碗里的味道,并不需要搭乘时光穿梭机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古老的茶依然存活着,优雅、朴素,那是让现代人陌生的,缓慢而温暖的时光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讲解新知】 一、饮茶方法(一)古代饮茶方法1、煮茶法唐陆羽《茶经》: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唐朝的煎茶道:煎茶道的茶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灸茶、碾茶、磨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等,煎制的时间比煮熬时间要短一些3、宋代的点茶道备器、洗花样、灸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盏、点茶(调膏、击拂)(二)现代饮茶方法1、绿茶的饮用方法1)玻璃杯泡饮法玻璃杯泡饮法,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第一步:泡饮之前,先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其制作工艺,察看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第二步:选择器皿玻璃杯或壶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饮细嫩名茶,便于观察茶在水中的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过程,人们称其为"茶舞"泡茶的具体操作,可视茶条的松紧不同,分别采用两种冲泡法第三步:湿看欣赏中投法泡饮茶条松展的名茶,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茶叶浮于汤面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在干茶欣赏以后,取茶入杯,冲入90'C开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时,稍停二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后再冲水至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下沉,或游移于沉浮之间,观其茶形动态,别具茶趣。

上投法:冲泡外形紧结重实的名茶,如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福建莲芯、凌云白毫、涌溪火青、高桥银峰、苍山雪绿等采用上投法洗净茶杯后,先将85-90℃开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一般不须加盖,茶叶便会自动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后,有的直线下沉,有的则徘徊缓下,有的上下沉浮后降至杯底,干茶吸收水分,逐渐展开叶片,现出一芽一叶、二叶,单芽、单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剑,叶如旗,汤面水气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趁热嗅闻茶汤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观察茶汤颜色,或黄绿碧清,或乳白微绿,或淡绿微黄……隔杯对着阳光透视,还可见到汤中有细细茸毫沉浮游动,闪闪发光,星斑点点茶叶细嫩多毫,汤中散毫就多,此乃嫩茶特色第四步:品一开茶待茶汤凉至适口,品尝茶汤滋味,宜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让茶汤与舌头味蕾充分接触,细细领略名茶的风韵此时舌与鼻并用,可从茶汤中品出嫩茶香气,顿觉沁人心脾此谓一开茶,着重品尝茶的头开鲜味与茶香第五步:品二开茶饮至杯中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水量时(不宜一开全部饮干),再续加开水,谓之二开茶如若泡饮茶叶肥壮的名茶,二开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余味无穷,齿颊留香,身心舒畅饮至三开,一般茶味已淡,续水再饮就显得淡薄无味了。

2、红茶的饮用方法(以红茶中的金骏眉为例)冲泡金骏眉红茶的器皿: 选用红茶专用杯组或者高脚透明玻璃杯,这样在冲泡时既可享受金骏眉茶冲泡时清香飘逸的茶香,又可欣赏金骏眉芽尖在水中舒展的优美姿态.泡金骏眉红茶的水温控制 泡红茶的水温,冲泡水温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适合的水温有利于金骏眉茶叶香气、滋味以及所富含的内含物的浸出. 一般我们选用煮沸后自然凉至85-90℃左右的水冲泡金眉,会较传统绿茶水温偏高的原因是在于金眉的选料及制作工艺特殊,水温太高了则会失去其活性. 金骏眉冲泡的茶量:冲泡金骏眉需要放多少茶叶呢?根据个人口味浓淡掌握,金骏眉茶3-5克即可,太多了浪费.金骏眉放茶方式: 由于金骏眉选料质嫩,均为茶叶芽尖,茶香醇厚馥郁,在杯中先注入少量的水(注水约1/10,冲泡容量以200ml为例)温杯,然后缓缓投入茶叶,再高冲热水,待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的时候可以细闻此时金骏眉所散发出的特殊的馥郁清香. 金骏眉冲泡方法:冲泡金骏眉红茶也可以采用中投法预先放入3-5克金骏眉进行温润洗茶后,为保护细嫩的茶芽表面的绒毛及避免茶叶在杯中激烈的翻滚,应沿着玻璃杯的杯壁细细的注入水,以保证茶汤的清澈亮丽. 金骏眉的出水时间品饮:第一次注水后,金骏眉(银骏眉)在杯中大约静置45秒,然后出汤品饮(杯中可预留冲泡投茶前的水量,可使每泡茶汤滋味均匀).茶友根据个人口感习惯可进行3-8次的重复泡饮.正宗的金骏眉采用科学的冲泡方法十泡没有问题.茶汤甜味依旧.二、茶 具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壶好茶关键在选器和用水上。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选择适当的茶具,调整水的温度,茶叶的用量以及茶叶的浸润时间,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和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泡一壶好茶主要有六大要素:茶具选择、茶水品质、茶水比例、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l 煮水器①水壶(水注)水壶用来烧开水,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和不锈钢壶②茗炉,茗炉即用来烧泡茶开水的炉子为表演茶艺的需要,现代茶艺馆经常备有一种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点燃后,将装好开水的水壶放在茗炉上,可保持水温,便于表演③“随手泡”随手泡”在现代茶艺馆及家庭使用得最多它是用电来烧水,加热开水时间较短,非常方便④开水壶开水壶是在无须现场煮沸水时使用的,一半同时备有热水瓶储备沸水l 置茶器① 茶则茶则是用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一般为竹木制品,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② 茶匙一种细长的小耙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③ 茶漏一种圆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将其放置壶口,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在壶外④ 茶荷用来赏茶及量取茶叶,一般在泡茶时用茶则来代替⑤ 茶罐装茶叶的罐子,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l 理茶器①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② 茶针用来疏通茶壶茶嘴,保持水流通畅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③ 茶浆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可用茶浆刮去泡沫l 分茶器——茶海茶海包括茶盅、公道杯、母杯茶杯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其倒入茶海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少分茶人数少,将茶汤置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苦涩l 盛茶器、品茗器① 茶壶茶壶主要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老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② 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功夫茶,多用茶盏做泡茶用具,一般一盏功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饮一巡江浙一带,以及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又有用茶盏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的,一人一盏,富有情趣③ 品茗杯品茗用的小杯子④ 闻香杯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⑤ 杯碟杯碟也称杯托,用来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l 涤茶器① 茶船(茶洗)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茶壶的水溢满,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② 茶盘茶盘指用以盛放茶杯和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使用,常用竹木做成③ 茶巾用来擦干茶壶或茶杯底部残留的水滴,或用来擦拭清洁桌面④ 容则拜访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⑤ 茶盂茶盂主要用来盛放茶渣和废水l 其他茶具①壶垫纺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和茶船,避免因摩擦撞出声音。

②温度计品茗时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三、各地风格各异的茶馆(一)粤派茶馆整个广州城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早上熟人之间见面时爱说“饮佐茶未?”(喝了茶没有?)的习惯用语广州把饮早茶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之意)的口头禅广州茶楼讲究饮茶的环境,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有日本式,东南亚式在高档的茶楼茶肆,装修极尽豪华,无论是大堂还是雅座,夏天凉风阵阵,吹尽身上暑气,冬天暖气融融,驱去三九寒气,还有悠悠的乐曲,一边听音乐,一边“叹茶”,真是“乐在其中”茶楼、茶肆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早茶市供应的点心,普遍都有五六十款之多,有的达八九十款甚至百多款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更有时令的,真可谓多姿多彩,琳琅满目 (二)京派茶馆京派茶馆的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层次复杂、功能齐全在其影响下,京派茶馆具有这几方面的特征长期以来,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派茶馆始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有环境优雅的高档茶楼、茶馆,也有大众化的以大碗茶为主要特征的街头茶棚明清以来,就有闻名遐迩的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茶饭馆和所谓野茶馆、棋茶馆,更有为数众多的季节性茶棚。

茶馆是北京民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茶馆文化是京味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清末民初的北京的社风民情三)川派茶馆川民一直就有好茶的习惯有民谚说“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川派茶馆主要在成都与重庆,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川派茶馆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社会功能四)杭派茶馆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的吴越文化影响下,杭派茶馆的发展是全国茶馆业中最发达最先进的代表在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上,西湖与“西湖双绝”——龙井茶、虎跑水是杭派茶馆得天独厚的优势新中国建立之初,杭州茶馆的数量不及成都一半,但杭州茶馆种类更为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当代各地茶馆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和经营类型基本没有超过杭州茶馆涉及的范畴如今,杭州新兴的茶馆分布是“一个中心,一枝横斜”它们以西湖为中心,环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滨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龙井路、梅灵路、茅家埠迤逦而去风景和茶相看两不厌课堂训练】一、观看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令学生更直观、感性地了解茶叶的缘起、茶文化的传播等二、中国十大名茶的名称、产地及属类【小结】 自从茶叶被作为饮品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致形成了二大类四小类:二大类是煮茶法和泡茶法。

自汉至唐,饮茶以煮茶法为主;自五代以后,饮茶以泡茶法为主四小类则是从煮茶法中分解出煎茶法,从泡茶法中分解出点茶法,不同的时代崇尚不同的方法煮、煎、点、四大类饮茶法各擅风流,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两宋尚点茶法,元朝以后尚泡茶法布置作业】P204 思考题第2题5。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