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咆哮山庄读书笔记

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71KB
约14页
文档ID:140013075
咆哮山庄读书笔记_第1页
1/14

咆哮山庄读书笔记   《咆哮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咆哮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咆哮山庄》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全部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好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么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论怎么样,不论是因为何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能够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大家生的真谛了!  《咆哮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影响和控制,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大家领会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小说中的主人公全部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这些长久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大家看来就显得很尤其,很有新鲜感有些人说《咆哮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全部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专题升华的才华和能力我认为这些也就是为何《咆哮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我发觉在《咆哮山庄》中我学到了许很多多,其中另我感慨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

不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全部应该向往自由  爱米莉·勃朗特的《咆哮山庄》一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经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展现了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人性因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它以狂飙般猛烈的情感达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她的疯狂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示了她非同通常的叛逆精神这是一个特殊环境下造成的特殊性格,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命运  一、特殊环境造成特殊性格  环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变环境的努力过程中形成,所以,大家说环境塑造性格深入而言,特殊的环境必定造成特殊的性格《咆哮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过分残忍的性格,完全是她周围的环境所造成的  毋庸置疑,金钱主宰一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正是一个金钱的社会,在那里,贫穷是可耻的不论是否因你的过失而造成的贫穷,不论是否你有努力的过程,只要你现在仍是衣衫褴褛,你就注定遭受耻辱贫穷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耻辱生活就像一把刻刀,不停雕刻、改变着希斯克利夫的性格  希斯克利夫是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她是贫穷的她被咆哮山庄的老庄主恩萧收养,改变了她贫穷的生活。

老恩萧和她女儿凯瑟琳的善意接纳和关心使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她用最好的方法回报恩人——打快乐,接收他人,并逐步和凯瑟琳相爱了即使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异常讨厌她,不过甜蜜的爱情让她计划为了凯瑟琳去奉献一生,“永远生活在凯瑟琳的阴影下”,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唤,遭受无穷的嘲讽,她也毫不介意  可没过多久,生活又和希斯克利夫开了个玩笑老恩萧死了,辛德雷成为了咆哮山庄的主人,这一改变使希斯克利夫降为了仆人,她再次贫穷所不一样的是,她此时拥有了凯瑟琳的爱,她把自己的爱全给了凯瑟琳,除了这个,她什么全部没有了,甚至是尊严对于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凯瑟琳几乎就是她的生命,是她生活的全部期望  然而,这份爱并没有连续多久,凯瑟琳受制于那个世俗的社会,受制于金钱的诱惑,最终决定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即使她说“我对埃德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成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则像树下面永恒不变的岩石,即使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须的,永久的相信当希斯克利夫听到凯瑟琳说:“嫁给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我的身份”时,用肝肠寸断这多个字来形容她当初的心情也并不认为过。

  凯瑟琳的变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终一点爱消失了,强烈的爱化为了强烈的恨,强烈的恨化成了她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表面看,这一切全部是因为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实际上却显露了那个时代强烈的的价值取向——贫穷是可耻的!  二、特殊性格决定特殊命运  拿破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假如有些人嘲笑我个子矮,我就砍去她的头,这么她就和我一样高了”相信希斯克利夫和拿破伦的想法一样:和其没有尊严,任人欺凌地度过一生,还不如痛痛快快地较量一番既然弱者不得好活,强者也不得好死正是爱和恨的鲜明反差,正是特殊环境下的爱恨情仇造成了希斯克利夫那份独特的个性,而那份独特的个性,又如火山的迸发,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希斯克利夫既然播种下了仇恨、残忍的性格,就将收获悲剧的命运  希斯克利夫的复仇需要建立在金钱的平台之上她的复仇并不是简单的杀死仇人,而是要占有咆哮山庄和画眉山庄对她而言,只有占据了咆哮山庄和画眉山庄,才有了的财富,才有了凌驾一切的权利,才有了欺辱仇人的资本和复仇的最大可能她屈服于了周围的环境,她的心灵所以而痛苦,因痛苦而扭曲,因扭曲而变得固执、残忍,她的恨难以抹去……  确实,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是能够了解的,换了任何一个人全部会有复仇的想法,毕竟没有什么比因贫穷而丧失尊严,丧失爱情更让人悲愤的了。

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她的天性,迫使她变得暴虐无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夫对咆哮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复仇是向那个无情社会的强烈控诉!假如没有那个畸形社会所带来的不平等,所带来的对贫穷的藐视,又怎会形成她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假如没有她倔强而残忍的个性,又怎会造成她疯狂的复仇?只是,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过于猛烈罢了,燃烧了他人,也燃烧了自己只要人性的物质导向还继续着,痛苦的心灵还挣扎着,反抗就会不停高涨着……这是一个现实妥协中的残忍个性!  可是,希斯克利夫除了残忍,天性中仍含有善良的因子,她在恶的过程中逐步发觉了善的可能临死前,她能够放弃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就表明了这点,甚至于她自己最终也认可:“无止境的报复只会带来糟糕的结局这使大家不得不深思:在罪恶、仇恨、怨毒的土壤里,能否开出漂亮的人性之花?  任何富有魅力的个性,全部应包含正负两方面的原因在环境的突变里,性格中隐蔽的原因就会爆发,和环境一起组成协力,扭转命运当弃儿希斯克利夫取得老庄主的关心和凯瑟琳的爱情时,她是善的,满怀感激的,但老庄主的逝世,尤其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改变了她生存的环境,她的性格为之突变,造成了疯狂的复仇可当她不停报复咆哮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时候,她所处的环境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她已经成为了咆哮山庄和画眉山庄的主人,她的仇人也相继死去。

身份的转变加之仇大家的死亡,使她复仇的动因一点点的瓦解,残余的爱再次萌发,她走向了“善”这种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转变,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含有了丰富性假如没有希斯克利夫向善的过程,这个人物也不过是个“扁形人物”罢了  希斯克利夫由善到恶,由恶向善的命运揭示了环境的巨大作用,表现了人物真实的行动轨迹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真正遵从了她本人的生活法则,毫无自己的主观臆造对于这一点,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谈到:“你将不是要求诗人矢忠于她所强加于诗人的倾向,而是要求她矢忠于她自己的倾向,不要违反她自己的天性,不要逃避她的天职”  能够说,爱米莉·勃朗特塑造的这一人物形象是真实、可感的,她是千千万万个贫穷小人物的缩影和象征,她的悲剧也是千千万万个富有社会中贫穷小人物的悲剧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不停向大家警示:人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当环境和人相对立的时候,人的个性就会发生改变,随之,命运也将为之改变这是希斯克利夫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是这部小说所显示出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咆哮山庄》经过一个爱情悲剧,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小说的情节实际上是经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和她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怎样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终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她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个崭新的改变——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含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期望之光  所以,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一直的一条红线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变幻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又是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小说一直笼罩在一个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和憎,辛德雷的皮鞭使她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她知道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她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她忠实的伙伴,她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终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一直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

艾米莉·勃朗特刻画这个人物时,有同情,也有愤慨;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标达成了,她不但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她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示了她非同通常的叛逆精神,这是一个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咆哮山庄》的小说是以希斯克利夫达成复仇目标而自杀告终的她的死是一个殉情,表示了她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个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她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她的天性原来是善良的,只是因为残酷的现实扭曲了她的天性,迫使她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个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咆哮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替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含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名著,我理所当然的认为它和其它十九世纪初女作家的作品一样,充满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弥漫着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带着典雅和小资品位,展示着俊男靓女的谈清说爱这是一个高尚的生活情趣,传输着绅士和淑女理应准循的爱情标准象奥斯丁,象夏洛蒂勃郎特的作品,全部是美好而幽雅,但或多或少,我以为有那么一点乏味  可是,《咆哮山庄》却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或说,它不但超出了那个时代大家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一样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咆哮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会英国贵族特有的典雅气质相反,你只看到狂风肆虐下的荒凉原野,只看到因压迫和虐待造成的刻骨仇恨,只看到跨越生死、超越天地的激情,只看到人性的撕裂、堕落和冰冻……  这就是《咆哮山庄》,爱和恨极端对立,又统一友好;这就是《咆哮山庄》,象一把利剑,直接刺穿人性的本质  有关这么一部作品,能够领悟地实在是太多太多,不过,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很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

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全部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全部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感人心的内核——爱和恨的纠缠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相互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相互的痛苦和欢欣,负担相互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相互纠缠、相互折磨中期待团聚  极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生未婚,保守、内向、缄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说问世一来就倍受争议:在女作家活着的时候,恶评如潮、骂声不绝;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却被评论界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主要的十部作品之一  小说之因此被不停争论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厉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内心阴暗狂野,耍尽手段报复世界的魔鬼  她从出场就是个被欧肖家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叫花子,在老主人逝世后受到凯瑟琳兄长亨得利的长久虐待和压迫,性格扭曲变态,仇视人类,甚至仇视世界在她得悉深爱的凯瑟琳嫌弃她而选择嫁给富有贵族林顿后,愤然离家出走,三年后重返咆哮山庄,开始了邪恶的复仇计划最终,她用龌龊卑劣的手段毁灭了两个家族,用上一代的恩怨处罚下一代的生活,在这片野风肆虐的平原上,把全部人的心冰封。

  用原著中一句话来形容克厉夫的人格最为贴切:“克厉夫先生她可是个人?假如是人,她可是疯了?假如不是,她可是个魔鬼?”  为何,为何女作家要选择这么一个魔鬼作为第一男主角?又或,她更多的是想挖掘一个人是怎样从人变成魔鬼的过程?  我更倾向于后者  克厉夫也曾经被鸥肖家的老主人疼爱过,也曾和凯瑟琳一起平等的读书、学习,生活得很愉快可自从老主人逝世后,她的生活权利就被完全剥夺,她过着被亨德利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猪狗不如的生活,唯一关心她的是凯瑟琳,唯一爱她的是凯瑟琳,唯一能抚慰她狂燥、仇恨之心的也是凯瑟琳她是她的好友、爱人和偶像,是她为之生存的一切可是,凯瑟琳却在选择婚姻时,选择了自己不爱的林顿,理由很简单:林顿年轻、英俊、善良而且富有在那个灾难性的夜晚,克厉夫偷听到了凯瑟琳的自白:她喜爱林顿,但并不真心爱她;她全心全意爱着克厉夫,但却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在那个夜晚,克厉夫没有听完凯瑟琳的全部表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的难过之地,她不知道凯瑟琳其后那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不过,即使她知道了又能怎样?她一无全部,除了被一场激情折磨的痛彻心肺,被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咆哮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悉克厉夫出走后,精神瓦解、濒临死亡。

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同,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她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咆哮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克厉夫已经消失,现在的克厉夫带着刻骨的仇恨、带着处心积虑的复仇计划、带着血腥屠戮的罪恶快感回到了旧日的旧居,她要把曾经的仇人、情敌一一逼上绝路,把对手的财产一步步占为己有这绝不是基督山伯爵似的快意恩仇,这是来自地域幽冥的邪恶诅咒  克厉夫最终完成了从人到魔的蜕变,完成了人性的根本扭曲和堕落而这在这惨痛的变态过程中,是仇恨还是狂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  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是对凯瑟琳背叛爱、逃避爱的恨,把克厉夫从人折磨成了鬼  至今无法忘怀凯瑟琳大声宣称:“克厉夫是我愉快的源泉,是维系生命的灵魂,我就是克厉夫!”的迷乱和痴狂;至今无法忘记,在凯瑟琳死后,克厉夫用头猛撞大树,绝望的自语:“没有了生命,我怎样活下去?失去了灵魂,我怎样活下去啊?!”  这是怎样的爱和恨?相互纠缠、相互折磨、相互谋杀凯瑟琳至死还对克厉夫当年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对克厉夫为了复仇娶她人为妻怀恨在心她折磨她,用明知残酷却伤透了心的冷言冷语刺激她、伤害她;克厉夫对凯瑟琳当年的背叛深恨不已,对凯瑟琳至今还怀疑她的深情而难过绝望。

她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愿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她、纠缠她、折磨她,直到她生命终止……  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相互的泪水洗刷相互的爱和恨,用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相互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激情燃烧相互的生命  这是怎样没有终止的爱和恨?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厉夫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她全部的财产后,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平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克厉夫深深感到一个抚慰在这十八年中,她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她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到她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触碰她的神智被无时无刻地幻觉折磨,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她怀疑她没有离开,她只是在有意和她捉秘藏……直到她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  假如说克厉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她不愿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相互的恨延续相互的爱,用相互的怨念维持相互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平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万劫不复……  这就是让全部读者陷入迷惘、激情和绝望的关键,这就是《咆哮山庄》在经过岁月洗礼后越来越灿烂的秘密勃郎特完全不象是一个古典的英国淑女,她头脑中的狂热和野性,她笔下为爱疯颠、为爱游荡于人间的怨灵,更象是二十世纪当代作家笔下对人性的探讨。

即使在今天,也极少会有一个作家选择克厉夫这么极端的角色作为男主人公最奇特地是,艾米莉并没有让这个看上去十恶不赦的魔鬼受到末日处罚  克厉夫最终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她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全部的评论全部对这么的结尾不可思义:这个不惜毁灭全部人的狂魔竟能够在死后取得安宁?竟能够在死时得和爱人永远团聚!  可是,我却很感谢艾米莉,或许,她真得抓住了爱的精髓  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止,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论以何种方法,直至相爱的人取得解脱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处罚的罪人,然而,她终其一生未能和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莫非不正是为她的爱和恨付出应有的代价,接收最残酷的处罚吗?那种在孤独、恐惧和绝望中等候和幽灵见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她的灵魂、一点点侵蚀她的肉体,最终把她推向死亡  今天的读者已经取得了足够的认知和开明看法,抛开虚假的道义教条和做作的品位情调,我们已经能够了解女作家为何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天才她笔下的克厉夫在被全部人唾弃的同时,却从人性角度展现出奇特刺眼的光彩,永恒的爱和至深的恨给予她独特的魅力,一个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

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克厉夫的一切全部是环境造成的,她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么的丑态以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  一个遵照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和恨以一个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得到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全部无法逃避的善和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咆哮山庄》,我只期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取得真正永恒的宁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