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计系统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选推荐表2013 年度)题目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单位人口就业处编发日期2012年9月25日编写背景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老年 人口的现状和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明了我市老龄化主 要成因和人口老龄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 文章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社会评价被《迈向小康社会的中国人口》(重庆卷)采用推荐评语文章及时关注当前热点问题,现状分析清晰明了,重点 突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为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 重要参考依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备注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建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比重攀升到 11.56%,十年提高2.72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空 巢老人”125.6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37.7%,人口老龄化加速一、 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基本特征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通常用 65 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来判定,如果超过 7%则判定该国家或地区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总 人口(按常住人口口径计算,下同)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333.41 万人,占总人口的 11.56%,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 准。
进一步分析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呈现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 快;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老年人口 中逾三成为“空巢老人” 一)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上世纪中期的高生育率,本世纪的低 生育率,以及社会经济快速进步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2000 年 我市就以老龄化社会的姿态跨入本世纪,往后十年我市老龄化加速发 展,截止2010年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十年增长81.57万人,平均每年 增加 8.16 万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 8.84%迅速攀升 至 11.56% ,年均增速 2.85 个百分点图一. 重庆市历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41210老年8人6口比4重20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二)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居全国首位2010 年,在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为 11.56%,居全国之首,与全国平均水平 8.87%相比,高 2.69 个百 分点,而2000 年我市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88 个百分点,10 年间这一 差距扩大了 0.81个百分点我市65岁及以上老人比重也由2000 年 并列第二位,上升到全国第一位。
2000-2010 年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 人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快于其他30 个省市区2010 年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 333.41 万人,居全国第 17 位,位次与 2000 年持平三)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 保障体系、医疗体系、福利制度等不断健全,环保休闲意识逐步增强 老年人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颐养天年,长寿老人逐年增多,开始出现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2010年,我市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56.54 万 人,占老年人口比重 16.96%,十年增加 22.63 万人,年均增速达 5.25 个百分点,远远高于我市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 中的寿星“百岁老人”由 2000年的485人,增加到 826人,增长 70%四)农村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镇 从城乡分类看,2000年市、镇、乡的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 别为 8.69%、7.52%、9.13%,高低相差1.61 个百分点到2010年, 市、镇、乡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 8.66 %、9.74 %、14.31 %,其中 除市老年人口比重下降0.03 个百分点外,镇和乡分别上升2.22 和 5.18 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迅速拉大,高低相差5.65个百分点,乡村 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 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或市外转移加快,青壮年人口的移出,老年人口 在乡村沉积,必然导致乡村老龄化程度快速增加图二.重庆市五普、 六普城乡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00%市 镇 乡(五)老年人口中逾三成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是指没有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龄人口,既包括无子 女的老龄人口,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龄人口从 2010 年人口 普查资料看,我市65 岁以上“空巢老人”户达到88.28 万户,占老 年户的 34.5%,这一数值比 2000 年增加 53 万户,比重增长 16.3 个 百分点2010 年“空巢老人”125.64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7.7%, 比 2000 年增加 73.5 万人,比重增长 17 个百分点2010年在这些“空巢老人”中,65至 79岁相对低龄的为110.53 万人,占87.9%,80岁以上相对高龄的为15.11万人,占 12.1%二、 我市人口老龄化成因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 经济发展,人口转移的因素。
总和生育率低、人口流出、生活条件改 善是我市人口老龄化的三大主要成因一)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率2010 年我市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8,低于国际公认的 2.1 的世 代更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降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近30 年的低生育率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减少,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计 划生育30年使我市减少人口出生1800万;二是由于生育观念的变化, 不愿多生孩子,生育意愿降低二) 人口净流出,加剧全市尤其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近年来,我市流动人口总体呈净流出趋势,青壮年人口流出市外, 或向主城较发达地区转移,老龄人在家留守,也是我市老龄化进程加 快的主要成因按户籍统计资料计算,我市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 10.52%,而按常住人口计算,这一比重为 11.56%,两者相差 1.04 个百分点同时,经济欠发达的部分区县青 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主城或市外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加速了全 市老龄化进程,尤其是乡村老龄化进程三)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 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老年 人的健康观念、生活质量、医疗条件、社会保障、环境设施等都有了 很大的变化和改善,促进了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延长,平均死 亡率逐步降低。
2010 年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5.7 岁,比 2000 年增长3.8岁平均死亡率为6.46%比2000年下降了 0.44个千 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为37.47%,下降14.15个千 分点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必将、而且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劳动 力老化问题,养老投入问题,老年人的抚养问题等等人口老龄化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象,反之,也会对现阶 段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一,老年抚养比提高, 2000 年我市 老年抚养比为 11.4%,2010年提高到 16.2%,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 担明显加重;其二,劳动力老化,我市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由 2000 年的 34.2岁提高到2010年的 36.5岁,劳动力逐步老化,增加 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负面效应;其三,用于老年保障的社会资源 大量增加,一定程度减少了经济建设投资二)依赖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弱 化2010 年,25.6%的家庭户中有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这么 庞大的家庭群体中,和亲属共同居住生活无疑能得到更好的照顾。
越 来越多的亲缘家庭将呈现“214”结构,年轻夫妇2 人抚养1个孩子, 赡养 4个老人,家庭负担重、生活能力不足将成为摆在年轻夫妇面前 的现实问题从另一层面观察,家庭中是单个和两个及以上老人独立生活户比 重由 2000 年的 18.2%攀升到 2010 年的 34.5%这说明独自居住的老 年人逐年增多,依赖子女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 能弱化尤其是在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出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缺 少了子女的关爱,生活保障不足,条件设施欠缺,自助生活能力较差, 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这就对农村养老机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四、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建议老年人是具有很大社会价值的群体,如何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 条件,增强保障能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他们的社 会价值,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是民生导 向发展经济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内容为此,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目标,结合老年人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针对我市实际,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加快实施老龄化 战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充分体现和落实“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是要提高对老龄化的认识,充分认识老龄化 问题的重要性、严峻性、紧迫性、艰巨性,增强老龄社会意识在此 基础上,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老龄 化战略,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认真贯彻实施,发挥积极 作用,把老年人、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老年人能更好的共 享社会发展成果,体现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根据城乡不同情况,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福利 制度,逐步构建和谐完备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 社会养老机构为辅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 完善适合城乡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制度,扩大和充实公共养老 福利机构,增强设施保障能力,适度发展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加大规 划营建休闲场所力度三是加大扶持发展老龄产业力度老龄产业包括制造产业,也包 括服务产业我市已进入老龄化时代,庞大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必然 会推进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成为市场所需,社会 所求应结合民生导向的发展战略,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 给予政策倾斜,降低产业成本,积极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健康发展, 实现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人口受益双赢。
四是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重要的一环就 是要进一步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合理调整老年群体和其 他群体之间的关系,制裁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积极倡导 敬老养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依法保障老年人养老、医疗、救济、福利 等合法权益,逐步形成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本法的老年法律法规 体系五是加强对老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老年工作服务管理机构,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应对老龄化趋势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 对老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老年工作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协调沟通,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安臵下岗职工,发挥社会自愿力量等多种措 施,充实老年服务队伍,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素质技能培训,加强监 管,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