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1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0KB
约3页
文档ID:168045646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1_第1页
1/3

装 订 线 2011-2012学年度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编制: 审核:高二语文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 课题名称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一)【使用说明】认真阅读预习案,规范书写,独立完成练习案,保证学案完成质量【学习目标】掌握鉴赏诗歌所用表达技巧预习案【知识链接】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题型:赏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明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阐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析效果)例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使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二、表现手法(我们将重点学习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是一首诗在整体上采用的抒怀言志方式,即诗人是借助什么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题型:赏析手法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答题范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叙——析——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抒情手法:分为(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手法解析】(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二)、间接抒情: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1、借景抒情(前景后情、后景前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2、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4、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5、用典抒情: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6、叙事抒情:   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如杜甫《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究案1、 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2、  题菊花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色?练习巩固案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汴河怀古(唐)皮日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和       2)在本诗中,你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话是如何看待的?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