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东兴区石子小学 唐胤才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石子小学 唐胤才题记: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 什么是感恩“感恩 ”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 《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 ”,有“感恩戴德 ”之意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二、小学生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强烈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 “小皇帝 ”“小太阳 ”,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1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 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三、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一)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 《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二)父母之恩哀哀父母 ,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 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 《赵州桥》、《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 《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 《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2四、感恩教育的 施( 一)教 以身作 ,关 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 教 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 的言行 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 在日常的学 生活中 刻关心学生 于学生表 出的关 行 , 不吝惜地 声 “ ”⋯⋯ 儿童天性 模仿,当我 他 关 , 他人的帮助 有感激之心 ,会 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 孩子一种行 上的暗示, 孩子意 到,原来生活中有 么 得感 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 的感恩意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 ,引 幼儿学会感恩作 一名教 , 充分挖掘周 境中的 源, 学生 行感恩教育1. 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 故事,如《羊羔跪乳》《 反哺》《 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班会、思品 中 学生 行春 化雨般的引 , 醒学生心灵深 的感恩的善根,使他 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 化,促使感恩心理的形成2. 可以充分利用一些 日,比如三八 女 、重阳 等 的 日 各种感恩活 , 指 学生 自 自己的教 、 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除此之外, 可以 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 心作 比如: 老 和同伴做一件好事, 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 些具体而形象的活 , 学生学会正确地 待他人的无私和 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 3. 一些活 情境, 指 学生用心理 位的方式 极参与感恩活 ,体会父母呵 他 ,养育他 的 辛比如,开展 “我做小 的爸3爸妈妈 ”的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学校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家中,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 ?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学生感恩品德的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学生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见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庭成为学生感恩教育的沃土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