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体设计要求1、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2、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中心广场周边及小区东、西、北三个主入口等设计3、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4、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西北高层住宅区域与“8字路”环形区域高差相差4~5米,“8字路”环形区域与东侧花园洋房高差相差4~5米,充分考虑园区的自然高差,可设计为自然坡地搭配点景植物,形成条纹状景观机理5、创造出层次丰富的五重垂直绿化,营造出富有生命灵动气息的生活体验;6、景观设计要兼顾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还原自然面貌,创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7、控制软硬景比例;控制乔木和大灌木占总成本比例;在有限硬景总成本下,减少面积,做出精致感;园区公共区域车、人行道路石材硬铺不宜采用大块材料,主要是易破碎和色差不好处理;园区道路不宜人为过度弯曲,浪费材料、铺贴费用;8、对整个小区的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对缺陷的地方比如配电间、车库出口等要进行优化处理;9、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要求;10、水体多布点状壁泉、点状涌泉或溪流,减少大面积水体。
二、 竖向设计1 整体设计原则1.1 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1.2 要根据有色院景观设计方案及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并应时时跟进调整;1.3 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协调;1.4 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边坡支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1.5 景观的竖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考虑,地下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1.6 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以项目原生地貌为设计雏形,依势造出台地、坡地景观,自上而下随着地势层层递进借势建园,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2、 设计原则:2.1 分项设计原则见表格分项内容设计要点技术要求出入口通用1山地或坡地建筑要在道路边考虑设置挡土墙,高差较大时,应考虑分级设置;2结合树木、花坛、水景、岩石等自然要素形成丰富环境,增加亲和力;3 注意场地的排水处理 人行1应通过设置步行系统及活动空间的方式使建筑的人行出入口有足够缓冲来避让车辆(心理感受)2 尽量消除道路与出入口场地的高差,无法满足要求的应设置台阶或坡道以适应坡度;3根据地形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踏步形式1步行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否则应设踏步。
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 以内2踏步的尺度应比室内更平坦、舒适,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3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4 控制踏步的级数并设置休息平台;地面材料要防滑,材质体现自然特征5自动人行道出人口畅通区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畅通区有密集人流穿行时,其宽度应加大;分项内容设计要点技术要求 出入口车行1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入口标高与道路的关系,在满足道路坡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道路的线型长度以节约成本2与建筑的车库出入口有足够避让车辆的缓冲空间(注意交通)3 尽量消除道路与出入口场地的高差,无法满足要求的,场地的坡度要有过渡处理1接近出入口的缓冲段的路面坡度以小于5%为宜2 增设必要的减速和反光镜装置3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道路及停车场1 强调经济性、合理性与安全性2 尽量避免穿越步行系统; 3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使道路布线与地形结合,做到沿行等高线布置,注意布线与建筑的关系;4 局部可考虑做架空及穿越式的联系;5停车场注意道路断面形式与建筑的结合、为了减少对步行系统及建筑的影响,利用地形高差形成适当的分隔、增加绿化,减少噪声及汽车尾气的污染。
1 道路纵坡坡度最大控制在10%以内,且连续坡长不宜超过100米2 7~8%坡段连续坡长不宜超过200米3当平缓路段与陡坡路段相交时,在相交处应设不少于15米、坡度在3-5%缓和坡段;4停车场的路面的坡度控制在3%以内室外活动场地1无论何种条件下,机动车道路应避开活动场地;2如存在较大高差的户外商业空间可考虑车行交通的延伸以方便货流的出入;3步行系统与活动场地结合应尽量平坦;4注意与建筑空间的联系及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5活动场地为建筑的地库上盖的景观竖向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协调综合考虑覆土厚度、管线埋深、植物荷载、消防车及结构荷载;1要考虑交通的便捷、较小高差处应考虑无障碍设计;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 以内2过于平坦的场地要做人造地形,形成起伏,以营造小环境3如存在较大坡度及高差,除设置踏步外,可考虑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等机械传动交通;4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5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6 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园林景观建筑等允许少年儿童进入活动的场所,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也不应大于0.11m场地排水1 必须考虑场地有组织排水;2 雨水一般采取以地面排水为主、沟渠和管道排除为辅的综合排水方式3建筑有组织排水,考虑建筑对场地排水坡向的影响; 三、 道路景观1 设计原则:1.1 明确的导向性:通过道路的尺度、路面质地、材料色彩的选择强调道路级别。
1.2 强化观景视线: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交叉口设置绿地环岛,内种植物,形成重要的视线焦点1.3 便捷的连通性:休闲性人行步道、园道路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2 道路类别:类别设计要点建议断面道路断面八字路1设有双行机动车道, 2自行车道可独立或与机动车道合并,有材质区别3独立的上下行人行道,由绿化隔离带分隔,应考虑车辆掉头及人行过街设施4机动车道与非机车道间设侧石道路宽度8米,其中车行道路6米:1M(人行道)+6M(双行机动车道)+1M(人行道)见鼎城一期二批区域景观方案设计(详细可参一期一批相关道路断面设计)小区主入口道路1设有双行机动车道,2路边停车形式为水平停车,3独立的上下行人行道,由绿化隔离带分隔4机动车道与停车位设缘石,与绿化带设侧石5入口处可加设中间绿化带小区支干道路1设有双行或单行机动车道,2路边停车形式为为垂直停车3无独立的人行道,4机动车道与停车位设缘石5尽端路应考虑回车场车行道路宽度6米或5.5米5M(停车位)+6M(机动车道路)+5M(停车位)停车场1小区主要出入口宜设有集中地面停车场2地下停车场的通路3入口出租车停车带单行车行道路宽度3.5米,双行车行道路宽度6米 消防车道1与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2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车行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宅间小路1独立的人行休闲步道,2与绿地间为缘石3在单元入口处扩大为场地道路宽度1.5米 3 、道路材料材料名称使用部位相关材料(规格)沥青居住区主干道及小区主干道的机动车路面彩色沥青不透水沥青透水性沥青。
混凝土小区支路机动车路面,道路人行道剁斧\扫毛\切割透水混凝土混凝土小豆石人行道、广场水刷石混凝土卵石嵌砌人行道、广场上的节点卵石满铺卵石间铺混凝土预制块小区支路机动车路面,停车场、广场 水泥砖小区支路机动车路面,道路人行道透水砖花岗岩园路、广场片岩整石砂石散脯园路----跑步道砂土散脯木栈道园路----水岸道;游乐场防腐木;仿木纹材质弹性橡胶路面园路----活动场地跑步道;屋顶广场、露台合成树脂人工草皮 4 道路装置4.1 道牙类别材料尺寸部位侧石预制混凝土一字型道牙上口80或100,高100MM;L型道牙上口80或100,下口300,高100或120沥青路的有高差的道路收边同质的石料与重要广场相接缘石预制混凝土外露尺寸:一字型道牙上口60或80,与L型道牙相配时平放沥青路无高差的道路收边立砖外露尺寸:上口100或200铺砖路无高差的道路收边木条外露尺寸:上口10或15水泥路、砂石路无高差的道路收边同质的石料外露尺寸:上口100石板铺装路无高差的道路收边4.2 边沟位置形式技术参数车行道带铁篦子的L形边沟和U形平面型边沟水篦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于20mm。
广场地面蝶形状和缝形铺地砖的地面卵石明沟、混凝土暗沟 4.3 路障、车档类别形式材料尺寸车档固定式(10CM)钢管\橡胶\混凝土\石材高度为70cm左右 间距为60cm; 有轮椅和其他残疾人用车地区,一般按90-120cm的间距设置,并在车档前后设置约150cm左右的平路,以便轮椅的通行可移动式可加锁由私人管理缆柱有链条式和无链条式 缆柱可采用铸铁、不锈钢、混凝土、石材;链条可采用铁链、塑料链和粗麻绳制作高度40-50cm左右,可作为街道坐凳使用; 间距宜为120cm左右带链条的缆柱间距也可由链条长度决定,一般不超过2m 4.4 隔离带、环岛类别形式 与道路有高差利用侧石或矮墙围合;雨水应排向道路栏杆在道路交叉口隔离带应退让3米;行人断口间距100米;种植乔木时宽度应大于2.5米;与道路无高差利用缘石或边沟围合;雨水可排向道路内部设置明沟排除道路雨水; 4.5 减速装置类别位置设置原则形式材料机动车减速小区主干道路交叉口组团入口前小区人行穿越主干道路小区主干道路下陡坡,上下桥拱型:坡度1:8设有绿岛,种植绿篱夜景照明:侧向埋地灯结合人行过街带毛面花岗岩 平型:最小宽度1米小料石、页岩人行过街带机动车道交叉口,平地型,保证人行道延续人行道材料 4.6 入口装置类别设置原则形式门卫室有车型管理的出入口根据项目具体管理模式设置站岗位两侧有开启的玻璃窗,前设窗,后设门;窗台高度900前后宜有挑檐,出挑宽度最小1000,两侧出挑宽度最大300室内外高差100地面入口区10米范围内机动车道宜设铺装地面如岗亭前后为铺装地面隔离带宽度500,长度6000与机动车道有高差由侧石围合铺装地面道轧小区主次入口位于隔离带上成品刷卡器与道轧、车行门、人行门靠近成品车行门别墅项目入口如铁艺门人行门非开放社区的人行出口如铁艺门 4.7 竖向设计:坡度:分项最大坡度横坡普通道路17%(1/6) 自行车专用道5% 轮椅专用道8.5%(1/12) 轮椅园路4% 路面排水1-2% 四、 绿化1 绿化分类表分类设计原则技术要求景观功能效果宅旁绿化 1、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不易遮挡阳光、视线(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南窗不宜种植高大常绿乔木;西窗宜种高大阔叶乔木)2、遮挡墙根、不好的地方;3、结合建筑立面选择植物尺度和种植位置1、临墙种植土高度必须低于室内标高2、沿街有特殊效果要求时,须做暗散水且深度接近6003、沿墙灌木宽度不宜小于600 4、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建筑立面效果,并为硬质景观增加色彩及季相变化 隔离绿化 隔离绿化可以分为三类:1、隔离自然因素:如寒风,沙尘,气味,噪音等2、隔离不良视线景观:在我们的园区中常用到3、进行交通分隔,作为交通隔离带存在 1、作为隔离自然因素的隔离带,所选用树种必须为树形高大,树冠密实的乔木树种,如果是防护工厂被污染空气活滞尘需要,则乔木树种还需具备吸附灰尘与不良气体的特征2、隔离不良视线的绿化树种,主要选择树形高大,轮廓优美,树冠密实的树种即可3、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m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路口路灯的照明1屏蔽不良景观,形成绿色背景面2限定道路空间,遮蔽汽车尾气,并形成林荫道路,具备一定导向性,限定视线走廊 坡地绿化 1、增加竖向可视景观,防止滑坡产生且增加山地住宅的景观趣味2、坡地景观营造注意形成景观层次,真正达到移步易景的效果;坡地台阶投影超过3m时需要设置休息平台(鞍山城市花园)尽量选用灌木或攀缘性树种,种植绿地坡地的坡度要最大不能超过45度,如果坡度太大,应该设置防滑坡的水泥砌体,否则不能种植植物坡地绿化要考虑排水问题,应该在坡底设置排水沟收集雨水。
对有角度的坡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在竖向上形成绿色景观带,丰富景观层次平台(上人屋面)绿化1、严格保证在建筑物整体荷载允许范围内进行;2、屋顶平台应具备良好的排灌、防水系统,以免导致建筑漏渗水;3、应采用轻质栽培基质,冬季应有防冻措施;4、绿化种植材料应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喜光、抗风、不宜倒伏的园林植物5、物种植宜选择在轻质塑料制品容器中防止屋顶渗漏,平台绿化中的构筑物设置要结合房屋结构进行位置设计 景观应该是尺度宜人的小空间,小景观 非上人屋面绿化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分等随着建筑物的高度而变化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度,夜间又比地面低2-3度;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温度高,有利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