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水面积变化特征分析1引言....................................................................2博湖自然地理概况.......................................2.1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因子.....................................2.2博湖水文状况..................................................3数据来源...............................................................3.1研究方法..........................3.2etm,tm图像..........................3.3NDVI,NDWI方 法.....................................................4.结果与分析.........................................................4.1湖泊面积变化分析.............................................4.2湖泊面积变化因子分析........................................4.3博斯腾湖水面积还原措施.......................................4.4合理利用水资源...............................................4.5保护和扩展湖周植被.........................................5结论..................................................................6参考文献...........................................................1. 引言2. 新疆博斯腾湖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东南,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地处焉耆盆地的最低处 ,由于受内陆极端干旱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湖泊面积显著变化。
湖泊面积变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不同年份的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990-2010 年湖泊面积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特征年内湖泊水面面积变化的原因3. 关键词: 博斯腾湖;水面面积变2博斯腾湖的地理概况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东南86º40′~87º26′E,41º56′~42º14′N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它既是开都河的尾间,又是孔雀河的源头,兼有调控开都河来水、供应孔雀河流域的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以及向塔里木河中下游紧急调水等多种功能.博斯腾湖水域而积约1300㎞2,蓄水量99亿㎥,湖面海拔1048m,东西长55㎞,南北平均宽20㎞,均水深为7.5m,最浅0.8~2米,最深为16m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黄水沟、清水河、乌什塔拉河、曲惠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湖泊地质地貌情况:湖泊可分为构造湖、冰川湖、火口湖、堰塞(se)湖等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ao)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
博斯腾湖在地质构造上为天山西褶皱带内部的坳陷区,属中生代断陷湖所以博斯腾湖是一个构造湖博斯腾湖流域地处封闭的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自山前向博斯腾湖依次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开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盆地湖泊气候情况:博斯腾湖四周高山环绕,春季气候多变,干旱少雨,夏季干燥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蒸发量大,全年多晴日,年平均气温7.9℃1月份平均气温-12.7℃,极端低温-30.2℃,平均水温0.6℃;7月份平均气温22.8℃,极端高温38℃,平均水温23℃平均日照率达67﹪~68﹪2.1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因子2.2 博斯腾湖水文状况博湖是世界著名的绿色走廊的水源补给区,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白天鹅保护区在其流域之内因此博湖99亿㎥蓄水量的水资源,是当地经济的生命线博斯腾湖水位波动大,生产与生态矛盾突出,博斯腾湖面积和水位变化经历了2个主要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87年, 湖水呈现下降趋势,于1987年达到海拔1045.00m的最低水位, 比1956 年前最高水位下降3.34m1987年后,博斯腾湖水又开始上升,从1987年的海拔1045m上升到2002年的1048.9m。
图1 博斯腾湖1958~2002 年间湖水水位变化图焉耆盆地有大小河流十余条,总径流量约38.83×108㎥ .其中开都河为最大河流,年径流量33.4×108㎥ 开都河1958~1965年间属平水年,农业引取水量较小;l966~l975 年也属平水年,但是农业引取水量较高;1976~1985年间开都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到历史最低点,而农业用水引取水量却达到了历史的高点;1986~1995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开始回升,农业引取水量较趋于平稳;l996~2000年开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历史的最高点,而农业用水引取水量却有所减少由此可见,博斯腾湖水位变动主要原因是开都河径流量的变化和流域农业用水近年来,焉耆盆地从开都河的引水量约保持在11×108㎥/a左右,余水均进入博斯腾湖3数据来源3.1研究方法根据遥感影像中不同光谱波段对不同地物的反射率特征,以 博斯腾湖的 1990,2000,2010年的 ETM遥感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平台,被覆盖、岩土裸露及水面水体相关的特征关系、对该流域内分布的各类中小型水库塘坝的水面和水体信息的分析和提取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验证,来提取水面面积变化.3.2 etm,tm图像3.3 NDWI方法4湖泊面积变化4.1湖泊面积年变化4.2湖泊面积变化因子分析5博斯腾湖水面积还原措施5.1合理利用水资源出现水资源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博湖水质变劣的主要原因是焉首盆地从开都河大量引水洗盐开荒,每年从农田排进湖中3.24x108m3高矿化度水,相当于排进43.7x104t而目把大量农药、化肥带进湖泊,造成有机污染,还导致灌区地下水位上升,使耕地次生盐渍化甚至沼泽化,变水利为水害也减少了入湖淡水量,使湖水位下降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改善博湖生态环境的前提可采用以下对策:焉耆盆地应尽可能开采地下水,以减少对开都河水引用量,增加流入博湖水量;控制焉首盆地洗盐开荒和水稻种植面积;有效减少农田排水、排盐量,从而减少入湖盐量;高水费,研究表明,当水费提高到1.341元/m3可节约用水56.8%,此结论包括农业用水另开都河解放二渠灌区,实行按方收费后,引水量减少20%,而产量增加10%总之,应开源节流,增加入湖淡水量,减少入湖盐量5.2保护和扩展湖周植被湖周扩展植被应遵从自然规律,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及地下水位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游区内可适量种植花草,其余区域则应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乔、灌、草相结合,可选择胡杨、梭梭、沙枣、柽柳、沙棘、苜蓿等耐盐碱、耐旱、易成活,生长快并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利用这些乡土植物自然生繁的规律,辅以人力,提供种源并满足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条件,以后靠降水及地下水即可生长。
湖周发展植被不仅能固定流沙,降低湖滨地下水位,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而且可作为放牧场,通过牲畜的啃食带走一部分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以后可种植其他资源植物6结语.4. 认为气候要素中降水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另外,人类活动引起绿洲变化,而绿洲农业灌溉用水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还分析了湖泊萎缩引起的湖泊水质恶化以及湖滨植被退化和区域沙漠化等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湖泊面积是流域生态保障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反应湖泊流域生态情况的重要指标7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