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汇报

枕***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9KB
约10页
文档ID:137647859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汇报_第1页
1/10

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的调查汇报   摘要: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正确地把握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    我们于****年**月至**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正确地把握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详细目标和方法  详细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实状况2.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3.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靠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老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经典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数次老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含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实状况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含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升本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她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取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和她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觉,90%的学生全部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一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和老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和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和现实生活联络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爱好。

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关键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目前,专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专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围在调查中我们发觉,大部分学生对专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爱好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期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她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老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期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可能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尤其指出的是,老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她们的学习  4.学习目标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计划,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主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百分比随年级改变,且该心态展现出一个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和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显著不一样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她们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她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好且成绩优异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她们中的大家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一样课程上的努力程度她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络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因为年纪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定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实际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她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汉字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她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老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觉,因为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老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

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应的是一个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在调查中我们发觉,农村初中生因为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她们的学习需求含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她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足培养自己的专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标明确,但含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过,经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觉,学生的学习目标含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标主观性突出表现在:她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苦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显著,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含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另外,40%的学生期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她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收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略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学生学习目标的不协调性关键表现为思想和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极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对应的主动性,而是展现出一个消极等候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索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情况成因分析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情况,其主流是主动向上的,她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略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慨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法不停改变,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改变极为兴奋,因为她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她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伴随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取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

不过,中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标需要尤其指出的是,因为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步淡化了对学习的爱好,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3.农村教育全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个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主动作用,是使她们认识到了含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主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络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法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略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儿女,处于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溺爱,她们通常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觉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尤其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个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方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专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因为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造成学生需求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老师的影响  在很多的影响原因中,我们认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目前的问题是,因为老师行为滞后,因此使老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原因很复杂,因此帮助她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主动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发明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目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她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试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定使她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所以,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试验场所、科技知识含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因为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方面也不深入,因此有必须以专题汇报的形式,向她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美好前景;向她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她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详细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她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一样职业关键是务农的特点、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她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教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爱好、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教导是当务之急  3.在一般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认为当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能够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认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目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需致力于追讨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订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评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表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就必需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课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评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含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爱好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进老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处理老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和大多数老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亲密相关的,她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爱好,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础上是属于这种情况处理老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措施:一是提升老师的工资水平,为她们提供接收继续教育和进行终生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确保老师考评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升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质量,改变目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