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鉴赏家全文《鉴赏家》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 您收集整理的汪曾祺鉴赏家全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 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汪曾祺鉴赏家全文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 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 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 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 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 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 “给您称—? ”—“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 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 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 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 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 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 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 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 给别的果贩。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一一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 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 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 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 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 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 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 前后,批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 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 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 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 节令了的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
他们都是学布 店的,都出了师了老二是三柜,老大已经升为二柜了谁都认为老 大将来是会升为头柜,并且会当管事的他天生是一块好材料他是 店里头一把算盘,年终结总时总得由他坐在账房里哗哗剥剥打好几 天接待厂家的客人,研究进货(进货是个大学问,是一年的大计, 下年多进哪路货,少进哪路货,哪些必须常备,哪些可以试销,关系 全年的盈亏),都少不了他老二也很能干量布、撕布(撕布不用 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口一的一声,布就 撕到头了),干净利落店伙的动作快慢,也是一个布店的招牌顾 客总愿意从手脚麻利的店伙手里买布这是天分,也靠练习有人就 一辈子都是迟钝笨拙,改不过来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人比人,这是 没有办法的事弟兄俩都长得很神气,眉清目秀,不高不矮布店的 店伙穿得都很好什么料子时新,他们就穿什么料子他们的衣料当 然是价廉物美的他们买衣料是按进货价算的,不加利润;若是零头, 还有折扣这是布店的规矩,也是老板乐为之的,因为店伙穿得时髦, 也是给店里装门面的事有的顾客来买布,常常指着店伙的长衫或翻 在外面的短衫的袖子:“照你这样的,给我来一件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 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 不好看? ”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 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 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 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 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叶三还是卖果子他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 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 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 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一一画室叶三不须通报, 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陶 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
四太爷,枇杷,白沙的!”“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 ——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 别处没有!”他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 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 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 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 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 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 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因为季陶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 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陶民听了, 实在难受他还知道,他如果随声答音,应付几句,某一名士就会在 别在应酬场所重贩他的高论,且说:“兄弟此言,季陶民亦深为首肯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季陶民最佩服李复堂他认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大幅小 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而且不装模 作样,没有江湖气。
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陶 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陶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叶三说 没花钱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的玻璃里镶了四幅画,—— 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他用四张“苏州片” 跟那家换了苏州片”花花绿绿的,又是簇新的,那家还很高兴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 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 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 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 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 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 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 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 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陶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 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陶民看看,季陶民觉得也还不 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季陶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 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季陶民给他起 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迳题 “画与叶三”季陶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 不起他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 卖钱, 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 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 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 很奇怪,姓“边”,叫“边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边听涛说他是专程 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边听涛非常虔诚,要了 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 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边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边听涛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 装在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李复堂,名解,字宗扬,复堂是他的号,又号懊道人他是康熙 年间的举人,当过滕县知县,因为得罪上级,功名和官都被革掉了,终年只作画师他作画有时得向郑板桥去借纸,大概是相当穷困的他本画工笔,是宫廷画家蒋廷锡的高足后到扬州,改画写意,师法高其佩,受徐青藤、八大、石涛的影响,风度大变,自成一家仿旧的画,多为工笔花鸟,设色娇艳,旧时多为苏州画工所作,行销各地,故称“苏州片”苏州片也有仿制得很好的,并不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