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检测卷(二)代谢 A卷——基础保分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8·大丰高级中学段考)如图表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D.物质P和Q出细胞不是都消耗能量解析:选D 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图1物质P出细胞是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为主动运输,所以物质P不可能是氧气水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可用图2表示,但物质Q不一定是水物质P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物质Q出细胞是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物质P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物质Q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2.(2019届高三·无锡高级中学段考)将人成熟红细胞置于5%葡萄糖和0.9%NaCl的等体积混合液中,会发生( )A.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基本相等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C.细胞吸收O2,并与[H]结合生成H2OD.细胞吸收Na+,并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A 5%葡萄糖和0.9%NaCl均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人成熟红细胞置于5%葡萄糖和0.9%NaCl的等体积混合液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速率基本相等;人成熟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人成熟红细胞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3.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探究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①②2 mL 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2 mL 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1 mL 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6060结果检测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实验结果砖红色无砖红色A.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B.本实验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C.本实验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 ℃D.实验结果能说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解析:选A 根据表中信息,可以确定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及蔗糖的水解产物,所以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本实验中只设置了一个温度,故不能确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4.(2019届高三·苏北四市联考)对下列有关酶的曲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的酶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温度过低和过高酶都会失活B.探究pH对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可得到乙图曲线C.在丙图中的P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则最终产物的量也会随之增加解析:选C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左右,甲图所示的酶的最适温度是50 ℃,故不能代表唾液淀粉酶,另外温度过低,酶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不会失活;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都是约为7.0,图乙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1.5;丁图中若在P点增加酶的量,但由于反应物没有增加,所以最终产物的量不会随之增加。
5.(2018·盐城模拟)如图是在最适温度下,一定量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B.如果温度上升5 ℃,b点向左下方移动C.本实验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解析:选D b点时,催化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题干信息表明,此关系曲线是描绘酶在最适温度下起作用的结果,若温度上升5 ℃,反应速率会变慢,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麦芽糖酶能催化麦芽糖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都变砖红色,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的分解情况b点时,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6.ATP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下图是ATP的分子结构简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水解供能时①②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都将断裂B.水解①和②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后的产物之一可作为RNA分子的合成原料C.②和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后所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D.ATP在细胞中能与ADP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从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解析:选B 一般情况下,ATP水解供能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②③之间)断裂;①和②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后的产物是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分子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分子的合成原料;②和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后所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中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实现储能和放能,但能量不可以循环利用。
7.(2018·泰州中学二模)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叶片会变黄是因为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域C.无土栽培青菜幼苗时,营养液中缺少Mg将导致叶片变黄D.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解析:选A 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因此缺镁叶片会变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域;镁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因此无土栽培青菜幼苗时,营养液中缺少Mg将导致叶片变黄;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8.(2018·常州一模)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相关操作是(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B.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需将每一组底物和酶溶液分别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C.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D.绿叶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解析:选A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是控制自变量9.在光合作用中,“CO2+C5(RuBP) →2C3”需要RuBP羧化酶催化。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于催化14CO2与C5的反应,并检测产物中14C3的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中该反应发生粒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时,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RuBP羧化酶的活性与该酶的含量有关D.单位时间内14C3放射性越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就越高解析:选D 该反应属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在有光、无光条件下均可进行;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含量有关,但酶的活性与酶的含量无关,与温度、pH等有关;单位时间内14C3放射性越高,说明反应速率越快,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10.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解析:选C 植物体的细胞呼吸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缺少时进行无氧呼吸;在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此营养级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则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CO2,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者是乳酸;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有ATP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产生。
11.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某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方式B.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D.c和Ⅲ处液体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替代解析:选D 酵母菌有氧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Ⅱ 处可以检测到有酒精生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c和Ⅲ处都有CO2,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12.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⑥中C3的还原B.人体细胞中过程②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TPC.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D.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解析:选D 过程⑥是光合作用,过程⑤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C3的还原需要的ATP来自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⑤发生粒体内,能合成ATP,过程②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产生ATP;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④是酒精在醋酸杆菌作用下产生醋酸,醋酸杆菌是好氧细菌,过程④⑤都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①②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13.(2018·镇江一模,多选)图甲是在最适温度下,H2O2酶促反应速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相同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d点不移C.pH=a时,e点不移 D.pH=c时,e点为0解析:选AC 因为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数据,温度降低,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下降,反应时间延长,d点右移;H2O2量增加时,反应时间延长,d点右移;不同pH下,酶活性不同,但相同H2O2分解产生的O2量相同,e点不移;pH=c时,酶没有失活,仍然可以催化H2O2分解,e点不为014.(2019届高三·苏北四市联考,多选)下列有关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B.加盖玻片时,应避免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C.撕取洋葱表皮时,若材料过厚,会使细胞重叠而影响实验效果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无伸缩性,而原生质层有伸缩性解析:选AB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盖玻片下产生的气泡会影响观察效果;若撕下的材料过厚,显微镜下会看到很多细胞的重叠影像,影响实验效果;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15.(2018·泰州高三检测,多选)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面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①过程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B.[H]经⑤过程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氧气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D.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①过程旺盛解析:选ABD ①过程光反应产生的[H](NADPH)和ATP,可在暗反应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NAD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ATP形成的过程是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即①⑤⑥过程,暗反应(②过程)和多糖的水解(⑦过程)需要消耗ATP,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过程)不产生能量;长在向阳坡上的小麦比背阳坡上的小麦光照强度较强,光反应速率较快,光合速率较快二、非选择题16.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解析:(1)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说明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2)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叶片会相互遮挡,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3)由曲线图可知,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在高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低光照强度的环境下种植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明显减少,抑制了暗反应,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答案:(1)甲 (2)甲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