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lis****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25KB
约2页
文档ID:47133179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_第1页
1/2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说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墨池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墨池记?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那么  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那么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墨池记?翻译/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他能到达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忧墨池不能知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墨池记?注释  〔1〕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  〔2〕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  〔3〕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

  〔4〕洼然:低深的样子  〔5〕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  〔6〕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著有?临川记?六卷,其中提到:“王羲之尝为临川内史,置宅于郡城东南高坡,名曰新城旁临回溪,特据层阜,其地爽垲(kǎi,地势高而枯燥),山川如画今旧井及墨池犹存〞  〔7〕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王羲之“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dān,酷爱)之假设是,未必后之也’〞(?晋书·王羲之传?)  〔8〕信然:果真如此  〔9〕邪:吗,同“耶〞  〔10〕方:当……时  〔11〕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但他轻视王述,两人感情不好后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朝廷任王述为扬州刺史,管辖会稽郡羲之深以为耻,称病去职,誓不再仕,从此“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12〕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  〔13〕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  〔14〕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  〔15〕岂有:莫非  〔16〕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

肆恣,任意,尽情  〔17〕休:停留  〔18〕书:书法  〔19〕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晋书·王羲之传?:“羲之书初不胜(不及)庾翼、郄愔(xìyìn),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庾)翼深叹伏〞所能:能够到达这步  〔20〕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  〔21〕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  〔22〕及:赶上  〔23〕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  〔24〕那么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那么,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  〔25〕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26〕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  〔27〕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  〔28〕其:指代墨池  〔29〕章:通“彰〞,显著  〔30〕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31〕揭:挂起,标出  〔32〕推:推测  〔33〕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  〔34〕不以废:不让它埋没。

  〔35〕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  〔36〕推:推广  〔37〕学者:求学的人  〔38〕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39〕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  〔40〕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41〕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思念余,也是“遗〞的意思  〔42〕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  〔43〕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