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脊髓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患者男,41岁,四肢无力伴双上肢疼痛5天就诊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1级,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病理征(-),尿潴留病变位于:A.高颈髓段B.颈膨大C.胸髓段D.腰膨大E.周围神经2.患者脐右侧阵发性疼痛半年,右下肢无力3个月左侧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肌力3~4级,腱反射亢进,右Babinski征(+)病变水平在:A.脊髓右半侧T10水平B.脊髓左半侧T10水平C.脊髓右半侧T12水平D.脊髓左半侧T12水平E.脊髓L1完全横贯性损害3.脊髓节段的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脊髓可分成30个节段 B.C5~T2节段组成颈膨大部 C.L1~S2节段构成腰膨大部 D.脊髓园锥部由S3~尾节组成 E.高颈髓部包括C1~4节段4.脊髓交感中枢位于: A.C5~8侧角 B.C8~T1侧角 C.C8~T12侧角 D.C8~L2侧角 E.T2~L3侧角5.脊髓副交感中枢位于: A.T3~L3侧角 B.L3~S3侧角 C.S1~5侧角 D.S2~5侧角 E.S2~4侧角6.男,28岁,1周前头痛、鼻塞、流鼻涕和全身酸痛,3天前出现颈背疼痛,伴四肢无力,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征(-),C4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尿潴留。
应考虑的诊断是:A.Guillain-Barré综合征B.急性脊髓灰质炎C.重症肌无力D.脊髓压迫症E.急性脊髓炎7.男性,64岁1日前清晨因双侧季肋部疼痛而醒来,发现双下肢不能活动,T6以下痛觉消失和束带感,深感觉正常,尿潴留最可能的诊断是:A.脊髓前动脉综合征B.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C.大脑前动脉区脑梗死D.Guillain-Barré综合征E.腰椎间盘脱出8.急性脊髓炎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B.脊髓休克C.脑脊液蛋白增高D.压颈试验通畅E.眼球震颤9.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最常损害的脊髓节段是: A.颈膨大部 B.T3~5节段 C.T7~10节段 D.腰膨大部 E.园锥部10.急性脊髓炎的表现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散发,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可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可先出现病灶相应部位根痛及束带感 D.急性发生脊髓横贯损害症状 E.早期通常不出现脊髓休克现象11.男,24岁,7个月前无诱因缓慢出现左胸电击样疼痛,夜间加重4个月前左下肢进行性无力,近1个月右下肢无力,排尿困难查体:双上肢正常,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T4以下感觉减退。
最可能的诊断是:A.脊髓压迫症B.急性脊髓炎C.运动神经元病D.急性脊髓灰质炎E.多发性神经病12.男性,40岁,2年前出现右胸背部疼痛,1年半前右下肢无力,左下肢痛温觉迟钝,近6个月双下肢无力,上楼困难,排尿困难和便秘3个月,不能行走1个月查体: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膝反射亢进,双Babinski征(+),双T7~8以下痛觉温度觉、音叉觉减退最可能的诊断是:A.脊髓炎B.脊髓蛛网膜炎C.脊髓空洞症D.髓外硬膜内肿瘤E.脊髓内肿瘤13.女,42岁,右上肢逐渐无力半年,尿潴留4个月查体:右上肢肌萎缩,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4~5级,双Babinski征(+);双上肢及肩背部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最可能的诊断是:A.髓外硬膜外病变B.髓内病变C.后角病变D.前角病变E.髓外硬膜内病变14.腰穿压颈试验不通畅,应考虑为:A.急性脊髓炎B.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脊髓占位性病变D.脑干病变E.大脑病变15.压迫性与非压迫性脊髓病变最主要的鉴别依据是:A.上下肢瘫痪的顺序B.有无神经根痛C.有无脊椎压痛、畸形和破坏D.脑脊液蛋白是否增高E.腰穿压颈试验是否通畅16~18共用题干某患者逐渐出现左上肢放射性疼痛4个月,伴左胸部疼痛。
查体:左上肢肌力4级弱,右上肢5级,双下肢4级,排尿困难,双膝、踝反射活跃,脑电图正常,腰穿压颈试验不通畅16.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Guillain-Barré综合征B.多发性神经病C.急性脊髓炎D.急性脊髓灰质炎E.脊髓压迫症17.此患者的病变部位可能在:A.周围神经B.胸段脊髓C.颈膨大D.高颈段脊髓E.后颅窝18.为明确病因,下列哪项检查没有意义:A.体感诱发电位B.脊柱X线平片C.腰穿和脑脊液检查D.脊髓MRI检查E.脊髓造影 19.下列哪项不符合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A.根性痛常是首发症状 B.脊髓损害常自一侧开始 C.感觉障碍呈上行性进展 D.尿便障碍较早出现 E.椎管梗阻程度较重20.脊髓半切损害综合征最常见于: A.脊柱结核 B.髓外硬脊膜内肿瘤 C.硬脊膜外肿瘤 D.髓内肿瘤 E.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21.某患者一年前开始右上肢疼痛,咳嗽时加重,半年前右上、下肢逐渐无力,伴左下肢麻木逐渐向上扩展,右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肌力4级,右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肌力3~4级,右上肢深感觉障碍,左T1水平以下痛、温觉缺失。
病变部位在: A.左侧颈膨大及上胸髓 B.右侧颈膨大及上胸髓 C.双侧颈膨大 D.左侧颈膨大 E.右侧颈膨大22.某胸椎结核病人表现截瘫、双侧T10水平以下深、浅感觉障碍、尿便障碍;病变位于哪个椎体: A.第5胸椎 B.第7胸椎 C.第8胸椎 D.第9胸椎 E.第12胸椎23.患者左侧腰背痛1年余,右下肢麻木逐渐向上发展8个月,左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5个月查体:左下肢肌力4级,左膝、踝反射亢进,Babinski征(+),左侧平脐有一痛觉过敏带;右腹股沟水平以下痛、温觉减退第7胸椎棘突轻度压痛腰穿有椎管梗阻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胸椎结核 B.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 C.髓外硬膜内肿瘤 D.髓内肿瘤 E.髓外硬膜外肿瘤24.已确诊脊髓压迫症的病人,最重要的治疗是: A.早期应用激素 B.良好的护理 C.适量的抗生素 D.按摩 E.病因治疗25.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是: A.叶酸缺乏 B.恶性贫血 C.维生素B12缺乏 D.胃肠道疾病 E.髓鞘形成障碍2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感觉性共济失调B.痉挛性截瘫C.贫血D.抑郁、易激惹等精神症状E.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27.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主要部位在:A.脊髓前索和侧索B.脊髓前索和后索C.脊髓后索和侧索D.脊髓前角和侧索E.脊髓前角和后索28.脊髓空洞症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 A.一侧上肢或胸部自发性疼痛和痛觉缺失 B.双上肢和胸部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C.一侧Horner征 D.一或双侧手肌萎缩 E.皮肤营养障碍及Charcot关节29.脊髓空洞症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是: A.脊柱X线平片 B.脊髓造影 C.延迟脊髓CT扫描 D.脊髓MRI E.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X型题】 30.临床上推断脊髓病变节段可根据: A.神经根刺激症状 B.感觉障碍水平 C.棘突压痛和叩击痛 D.肌萎缩的部位 E.反射的改变31.急性脊髓炎与Guillain-Barré综合征的鉴别是,前者有: A.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B.脑神经麻痹 C.严重的尿便障碍 D.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E.多表现双下肢瘫32.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是: A.多见于青壮年 B.病前多有感染史 C.出现运动、感觉及尿便障碍 D.病变多累及胸段脊髓 E,脑脊液正常或蛋白与细胞数轻度增高33.急性脊髓炎急性期可出现: A.脊髓休克 B.尿便障碍 C.截瘫或四肢瘫 D.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障碍 E.多数可发生椎管梗阻34.急性脊髓炎与急性硬膜外脓肿鉴别在于后者: A.瘫痪严重 B.脊柱相应局部疼痛及明显压痛 C.存在化脓性病灶 D.尿便障碍明显 E.如腰穿可显示椎管梗阻35.急性脊髓炎的护理包括: A.褥疮的防治 B.尿潴留的处理 C.预防呼吸道感染 D.防止肢体与关节挛缩 E.控制泌尿道感染36.可以引起呼吸肌麻痹的疾病包括: A.周期性瘫痪 B.上升性脊髓炎 C.上位颈髓肿瘤 D.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E.脊髓蛛网膜炎37.急性脊髓炎与脊髓肿瘤鉴别在于前者表现: A.进行性瘫痪 B.感觉障碍两侧不对称 C.尿便障碍不明显 D.腰穿显示椎管无梗阻 E.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38.脊髓内肿瘤的症状体征特点包括:A.截瘫及锥体束征较晚出现B.尿便障碍早期出现C.根性痛少见D.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E.皮肤营养改变39.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 A.神经根刺激症状少见或无 B.脊髓症状多为双侧性 C.感觉障碍常呈下行性进展 D.尿便障碍出现较晚、较轻 E.椎管梗阻出现较晚、较轻40.脊髓外肿瘤的临床特点包括: A.明显的根痛 B.感觉障碍呈上行性发展 C.早期出现括约肌障碍 D.椎管梗阻出现较早 E.脑脊液蛋白增高明显41.脊髓压迫症的诊断须注意确定: A.病变位于脊髓 B.脊髓损害为压迫性 C.脊髓受压的节段 D.病灶在髓内或髓外 E.压迫性病变的病因及性质42.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常可以出现: A.神经根损害症状 B.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C.运动障碍 D.反射改变 E.自主神经障碍43.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的临床特点包括: A.患者有脑膜炎、椎管狭窄或椎管内注药史 B.可见脊神经根、脊膜和脊髓传导束受损的症状体征 C.病情常有明显波动,双侧体征多不对称 D.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E.脊髓造影显示边缘清晰的充盈缺损44.脊髓空洞症治疗的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尚无特效疗法 B.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C.可试用深部X线照射或放射性核素131碘疗法 D.椎管梗阻者可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E.小脑扁桃体下疝、颈枕区畸形可手术矫治45.脊髓空洞症与髓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是,前者: A.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可显示病变节段较长 B.病情进展较慢 C.尿便障碍、瘫痪及椎管梗阻早期出现 D.皮肤及关节营养障碍 E.脊髓MRI检查可显示空洞4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是: A.多为中年发病,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B.常伴贫血或胃肠道疾病 C.常见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 D.可见锥体束征,下肢常重于上肢 E.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出现 二、简答题1.脊神经有多少对?31对,包括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
2.马尾由哪几对脊神经根组成?由腰2~尾节10对脊神经根组成3.脊髓节段与脊椎的关系?颈髓节段较颈椎高1节椎骨,上中胸髓(T1~8)节段较相应胸椎高2节椎骨,下胸髓(T9~12)高3节椎骨,腰髓相当于10~12胸椎水平,骶髓尾节相当于12胸椎和1腰椎4.C8~T1节段侧角受损症状?Horner征,表现同侧眼裂小、瞳孔小、眼球下陷及面部无汗5.脊髓S2~4节段侧角的功能?为脊髓副交感中枢,发出纤维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功能6.脊髓哪些节段是供血薄弱区?T4和L1是两个大根动脉供血交界处,是供血薄弱区,易发生缺血性病变7.急性脊髓炎的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8.何谓脊髓休克?是脊髓急性严重的横贯性损害早期,表现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和尿潴留9.什么是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病变在1~2天或数小时内迅速上升,瘫痪及感觉障碍平面由下肢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麻痹,可导致死亡10.急性脊髓炎如何预防褥疮发生?2~3小时应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骶部、足跟及骨隆起处加垫气圈,经常按摩皮肤及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局部皮肤发红及时用70%酒精、红花酒精或温水轻揉,再涂以3.5%安息香酊。
11.髓内与髓外压迫性病变感觉障碍的特点?髓外压迫性病变痛温觉障碍常自下肢远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到受压节段;髓内压迫性病变则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早期病变节段支配区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鞍区(S3~5)感觉保留到最后才受累12.脊髓空洞症可合并哪些畸形?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弓形足、脊柱后凸或侧凸、颈肋、隐性脊柱裂、脑积水及颅底压迹等13.什么是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和周围神经,表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和周围神经病变等 三、论述题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①青壮年常见,病前数日或1~2周有前驱症状或感染诱因;②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根痛或束带感,数小时至2~3天发展为脊髓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表现完全性截瘫(早期脊髓休克)、受损平面以下传导束型感觉缺失、尿便障碍及皮肤营养障碍等;③上升性脊髓炎起病急骤,1~2天甚至数小时瘫痪由下肢波及上肢或延髓肌,可引起呼吸肌麻痹;④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蛋白可轻度增高,糖、氯正常,椎管无梗阻;⑤MRI可见病变节段脊髓增粗,髓内斑点状或片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
2.脊髓压迫性病变常见的有哪些?①约1/3以上为肿瘤,如神经鞘瘤、脊索瘤,以及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或转移瘤,硬脊膜外转移瘤等;②炎症如硬脊膜外脓肿,脊椎结核并发寒性脓肿,以及慢性肉芽肿、脊髓蛛网膜炎或囊肿等;③脊柱外伤如骨折、脱位及椎管内血肿形成;④脊髓血管畸形出血;⑤脊柱退行性病变如椎间盘脱出症、后纵韧带钙化和黄韧带肥厚等;⑥先天性疾病如颅底凹陷症、环椎枕化、颈椎融合畸形等3.髓外硬脊膜内肿瘤临床有何特点?①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多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病程长,进展缓慢;②明显的神经根痛常为首发症状;③脊髓损害症状自一侧开始,可表现脊髓半切损害综合征,感觉障碍呈上行性进展,尿便障碍出现较晚;④椎管梗阻出现早,程度较重,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⑤脊椎X片可见椎弓根间距增宽,椎弓根变形或模糊等改变,脊髓造影可见边缘锐利的杯口状充盈缺损,脊髓向对侧明显移位;⑥脊髓MRI可清楚显示髓外硬脊膜内肿物4.髓外硬脊膜外肿瘤有何临床特点?①髓外硬脊膜外肿瘤多为恶性肿瘤,病程较短、进展较快;②可有神经根痛,不明显;③感觉障碍为上行性,脊髓损害症状发生较晚,多为双侧性,尿便障碍出现较晚;④椎管梗阻出现早,但程度较轻,脑脊液蛋白增高不显著;⑤脊椎X线平片常有骨质破坏,脊髓造影可见梗阻平面但边缘不锐利,脊髓轻度移位;⑥脊髓MRI可清楚显示髓外肿瘤。
5.脊髓的髓内与髓外硬膜内病变如何鉴别?①髓内病变早期症状多为双侧,髓外(硬膜内)病变自一侧开始;②髓内病变根痛症状少见,髓外病变早期出现且剧烈;③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障碍自上向下发展,髓外病变为传导束性,自下向上发展;④髓内病变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髓外病变多见;⑤髓内病变锥体束征不明显,髓外病变早期出现;⑥髓内病变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出现,髓外病变晚期出现;⑦髓内病变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增高不明显,MRI检查脊髓梭形膨大;髓外病变椎管梗阻早期出现、脑脊液蛋白增高明显,MRI检查可见髓外肿块及脊髓移位6.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特点?①中年发病,男女无差异,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病前有贫血表现;②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不完全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病理征常为(+),较晚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③脑脊液正常;④巨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12含量降低;⑤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选择题答案 【A型题】1.B2.A3.A4.D5.E6.E7.A8.E9.B10.E11.A12.D13.B14.C15.E 16.E17.C18.A19.D20.B21.E22.B23.C24.E25.C26.E27.C28.A29.D【X型题】30.ABCDE 31.ACE 32.ABCDE 33.ABCD 34.BCE 35.ABCDE 36.BCD 37.DE 38.ABCD39.ABCE 40.ABDE 41.ABCDE 42.ABCDE 43.ABCD 44.ACDE 45.ABDE 46.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