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依据地关键文艺团体概况初探晋察冀抗日依据地 摘要晋察冀抗日依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立的第一个依据地在依据地,文艺社团纷纷建立,边区抗战文艺也开始兴起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主要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 文艺社团 文艺工作者 音乐创作 戏剧创作 一、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创立和地位 晋察冀依据地是在八路军――五师取得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后结合急剧发展的抗战形势,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以五台山为中心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域创立的敌后抗日依据地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及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依据地成立了这是当初各敌后依据地建设的模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敌后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伴随游击战争的进行和需要,晋察冀边区深入扩展到正太、同浦、平汉、平绥4条铁路之间的山西东北部,察哈尔南部和河北西部的山区半山区和冀中平原地域,以后以山西、察哈尔、河北三省边陲地带为中心,扩展到包含绥远、热河、辽宁等省各一部的广大地域。
它西迄同浦铁路和晋绥抗日依据地相连,东至津浦铁路和渤海和山东抗日依据地相邻,南至正太、石德铁路和冀南、太行抗日依据地相接,北跨外长城到沽源、宁城、锦州一线 晋察冀抗日依据地,是在敌后华北最早创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形成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八路军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发明了有利条件晋察冀依据地军民前后对日、伪军发动察南战役、雁北攻势、子牙河战役等,扩大了解放区这标志着中共中央、毛泽东有关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依据地的理论和决议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推进了敌后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在抗日的烽火中逐步壮大发展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伟大功勋 二、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文艺团体 文艺团体概况 晋察冀抗日依据地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一场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起来奋起抗战的文化宣传,文化动员也轰轰烈烈地在边区各地普遍地开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革命文艺队伍为打倒和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为创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呕心沥血、努力奋斗,在华北大地上迅即展开出现了前所未有、光芒四射、感人心魄的壮丽文艺景观。
在抗战期间,边区党政军系统组建剧社、宣传队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人民群众能够接收的又乐于接收的形式,向全民实施文化动员,使人民群众觉醒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形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同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来到晋察冀边区,开辟敌后抗日依据地,为着宣传的需要,首先组建了一大批的剧社、宣传队专业宣传队伍的活动,极大地感染了依据地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愈加鼓舞了人民抗战的斗志和决心,果断和敌人作殊死的搏斗 自从晋察冀边区成立以来,各地的文艺工作者满怀着革命的激情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来边区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边区的文艺运动,利用这种艺术形式宣传鼓动群众,为边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艺剧社 抗战期间晋察冀各军区、军分区及地方行政机构组建宣传队24个,选出4个相对有代表性的剧社加以详述: 1.一分区战线剧社 1937年11月正式扩编为晋察冀边区第一军分区战线剧社 剧社领导机构 自1937年11月剧社成立,至1941年,曾任社长的有王星、刘风林任副社长的有陈布洛,任各队正副队长的有杨果西、肖泽泉、崔青萍、康益、杜宝杰、陈锦波、周利民、张书良。
1942年剧社领导层的基础格局是:社长胡旭副社长王克修指导员李光启党支部书记冀孟升;戏剧队长苏友邻,副队长范景岳,音乐队长王佩之,副队长陶申;美术组长张德壁;文学创作组长鲁丁:妇女队长劳火;音乐教员罗浪,戏剧教员腾展,美术教员康路,政治教员吴文光 音乐创作 剧社的音乐创作,早期有王钵的《鸡叫三遍亮了天》、《村剧团)等1939年12月由联大文艺学院调入专业人员罗浪以后歌曲创作愈加活跃至1942年,由罗浪谱曲的歌曲有:《七月小唱》、《当兵谣》、《五壮士之歌》、《生活在晋察冀真是快活》、《抵制仇货)、《保卫一分区》、《五勇士小说歌》、《北淇村大惨案》,和《军民抗战谣》、《反法西斯之歌》等,其中《一分区进行曲》在边区流行很广 美术创作 剧社美术创作成就突出美术工作者曹振峰在联大学习时,曾创作百余幅长篇连环画《日常的小说》,由学校出版;连环画《五勇士》获1942年“军民誓约运动征文”奖;长篇连环画《三儿脱险记》1943年获边区政府一等奖;连环画《李米贵》由边区石印出版张德璧创作的连环画《一根裤腰带》,也经石印出版 2.三分区冲锋剧社 组建于1937年11月,初为宣传队,1938年11月7日正式命名为冲锋剧社。
剧社领导机构 宣传队时期,耿翼周任队长,赵辛培、李树楷任副队长;转社时期,霍嘉霖任社长,李树楷任副社长,陈镜吾任指导员下设四个业务队:戏剧队,队长王学良副队长陈同和;音乐队,副队长郑尊权;美术队,队长展耕;舞蹈队,队长和顾岩,副队长陈湘茹;孙福田为美术教员,黄星为舞蹈教员1941年4月,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孙福田任社长,朱云鹤任副社长,陈同和任戏剧队长,赵秉钧任美术队长 音乐创作 剧社在音乐创作方面,1940年出版了《冲锋歌声》,引发了该社第一批创作歌曲:《在共产党的旗帜下》、《我们需要共产党》等;以后又创作了《坪沟合唱》、《宣誓》、《晋察冀永远是我们的》等 戏剧创作 冲锋剧社的戏剧创作成就也很突出,该社编演的剧目有: 话剧:《生和死》、《张大嫂巧计救干部》f李树楷、李桂馨作)、《三丫头和狗子》、《血的教训》等 歌剧:《张小丫》、《刘二姐劝夫》 活报剧:《茂林事变》、《欢庆胜利》、《地狱天堂》 剧社的艺术作品有四件获“军民誓约运动征文”奖;1件获“政治攻势”文艺奖《张大嫂巧计救干部》后来入选《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 3.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 1937年12月11日成立于河北阜平,隶属晋察冀军区政治部。
剧社领导机构 1939年春,进行了第二次改编,社长白瑞林,副社长陶宗侃,指导员丁明戏剧队长刘佳,副队长那国忠、胡可;舞蹈队长王天一,副队长杨晋涛:音乐队长郑红羽,副队长李纪保;书画队长王明德,副队长袁颖贺另外,还有一批知识青年加入剧社 戏剧创作 自从抗敌剧社将演出自编剧目作为主攻方向以来,剧目生产一直呈繁荣态势她们创作、演出的自编剧目有: 话剧:《这一代》、《一块去》、《街头小景》、《边区小景》、《红枪会》、《劫后》、《龙虎庄》、《可找到了》、《我明白了》、《晨星落去的时候》,《党的孩子》,《宁死不屈》、《儿童万岁》、《王七》、《病号室》、《老白猫》、《人去楼空》、《掩护》等 歌剧:《春之歌》、《当兵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弄巧成拙》,《军民一家》 京剧:《史可法》 相声:《二五减租》、《喜讯》、《某甲乙》《均为何迟作》 活报剧:《迎接相持阶段到来》、《七一活报》、《八一活报》,《跟着聂司令员前进》、《胜利在前头》 歌舞活报剧:《乐园的小说》,《晋察冀之歌》,《青年进行曲》、等 4.新世纪剧社 在冀中,新世纪剧社建立于1938年2月,此剧社能够说是一个实力很强的艺术演出团体。
剧社领导机构 社长梁斌,副社长王林,支部书记王勃新世纪剧社是1939年11月人联大文艺学院进修的,1940年3月结业返回冀中后,领导机构作了调整:社长梁斌副社长刘纪,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刘光人;戏剧队责任人傅铎、沈雁,音乐组责任人陈春耀,文学美术组责任人远千里 戏剧创作 话剧:《运梁船》、《方法方法》、《暴风雨之夜》、《二十条命》等 歌剧:《抗日人家》《夫妻俩》 活报剧:《反希特勒活报》 歌曲创作 新世纪创作的歌曲,有罗品作曲的以胡乔木的诗为词的《青年颂》,《瓜儿不离秧》,《快快长》 所办刊物 1940年,为配合群众文艺活动,xx出版了《歌和剧》和《诗和画》还xx出版过《新世纪通讯》1941年冬季,又编印了《新世纪诗刊》,发表了远千里的诗《全部是区长》和长篇叙事诗《老奶奶讲的小说》 由以上对4个剧社的详述能够看出:最初成立剧社时,文艺工作者不是很多,因为她们每个人全部担负着宣传抗战的使命,使自己的队伍逐步由不到百人达成了以后的几千人之多另外,除24个专业文艺团体区内各村、县成立的业余剧团曾有三千多个,因为战争的原因很多剧团已无法考证,但在这三千多村剧团中至今有创演统计的有78个之多。
很多村剧团在专业团体的指导下创作演出了大量的优异剧目 这些剧社不论在音乐创作、戏剧创作、歌曲创作还是美术创作上全部有帼当多的作品问世,这些高产的文艺团体,无疑对抗战起到了一定推进作用文艺社团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必需给予时代的内涵 三、晋察冀文艺团体及其文艺工作者的后续发展 文艺团体的后续发展 抗战期间,在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文艺团体在战争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和我们的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终的胜利不过,在取得抗战伟大胜利的第二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我解放区提议了猖狂的进攻晋察冀边区广大军民被迫开展了爱国自卫战争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要求,边区文化艺术的领导机构和文艺团体也做了必须的调整、充实和提升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适应解放战争新形势的需要,伴随晋察冀军区部队的改编,所属部队各剧社,在活动中进行了调整、重组和新建和此同时,地方剧社也有所调整和新建 从现有能够搜集整理的四个剧社资料能够看出,一分区战线剧于1945年10月同挺进剧社及长城剧社一部分合编并调归晋察军区,叫冀察军区第六旅战线剧社,1946年夏改为晋察冀第二纵队战线文工团,1949年1月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军战线文工团,1954年4月文工团建制取消;三分区冲锋剧社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学员回原单位参与大反攻,嗣后。
和七月剧社合并,1946年1月,又和火线剧社合并,组成华北野战军晋冀纵队――后编为第四纵队――政治部前卫剧社抗战剧社于1944年5月抵达延安,并入延安“鲁艺”;新世纪剧社于1942年10月和冀中火线剧社合并 从以上的资料还能够看出,伴随抗战的胜利,历史步伐的前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属部队各剧社和地方剧社应该适应该时历史时期的要求和改变,来调整、改编自己的编制在抗战期间,部队和地方各文艺社团是晋察冀抗日依据地为抗战服务的一部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文艺社团使人民大众由“一盘散沙”变成团结抗战、并展开主动的抗日宣传活动而在解放战争期间,伴随新形势的发展改变,文艺社团也有对应的改变,或是随部队一同作战,或是合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后伴随新中国的成立,部分文艺社团也随之撤销和整合,成为了今天有影响力的文艺群体 文艺工作者的后续发展 在解放战争的新形势下,晋察冀边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主动配合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和边区军民一道投身于战争、土改、生产的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快速地创作出反应战争和土改的作品有力地配合的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晋察冀文艺工作者中问的大家在建国后仍然从事着文艺事业,引领并追求着中国文艺发展事业的最前沿。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新的社会,也为了提升本身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修养,大家去专业院校进修学习像是部分歌唱演员纷纷从师于当初我国声乐教育的名家林俊卿、周小燕、蒋英、喻宜萱、沈湘和苏联教授吉明采娃、达维多娃、梅德・维捷夫等人还有部分人在文工团中担任领导t像是周巍峙,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试验歌剧院院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办公厅主任、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主席等职另外,仍有部分人也依旧在基层的文艺工作战线上继续从事着文艺创作、演出活动 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晋察冀依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担负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使命,一切为战争服务而且体会到必需深入群众、广泛结合群众、紧密联络生活的创作方法是十分必须的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或从事领导阶层的工作,或从事基层教育的工作,亦或从事演唱、作曲等方面的研究,说明了文艺工作者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更说明了要依靠人民、表现人民、赞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专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发明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培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从而,推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开拓了新中国文艺的新局面 四、结语 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文化工作是整个革命事业中不可忽略的主要方面,各文艺团体深入群众、深入部队、深入生活,经过音乐方面、戏剧方面、美术方面、期刊方面等作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反应晋察冀人民的斗争思想和生活,对一切反抗日、反团结、反进步的思想全部要果断打击和有力揭露,并描述晋察冀的乡土气息和人民英勇斗争的真情实感晋察冀抗日依据地的文艺团体培养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她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不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着不容忽略的推进作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的文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国当代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文艺体系形成产生了主要影响在中国文化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