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域咨询/医药中间体项目供应链管理医药中间体项目供应链管理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 2二、 农药中间体行业 2三、 必要性分析 5四、 物流管理发展简介 5五、 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6六、 供应链绩效评价 8七、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12八、 供应商管理 13九、 公司概况 16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17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17十、 投资计划 17建设投资估算表 1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20流动资金估算表 2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2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24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2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3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33一、 产业环境分析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二、 农药中间体行业1、行业特点农药中间体是农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下游为农药原药及农药制剂。
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药剂,自20世纪初亚砷酸铜因在美国用于控制科罗拉多甲虫的蔓延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农药以来,农药合成就与农药工业形影相随,共同发展经过百年发展,世界农药工业已经发展成目前年销售额约700亿美元的精细化工工业,已商品化的农药原药产品逾1500个,制剂产品约3万个产销份额上,已经从早期的以杀虫剂为主,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发展成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鼠剂等并重的农药工业根据PhillipsMcDougall的统计数据,全球农药市场的规模由2011年约503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约700亿美元,全球作物保护农药的市场规模由2011年约44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约62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全球作物用农药销售额将增至646亿美元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然而有效灌溉面积仅约0.7亿公顷,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影响,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病虫害高发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农作物遭受的主要病虫鼠害有大约1600多种20世纪8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农作物病虫鼠害1.87亿公顷次,90年代扩大到2.5亿公顷次,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数字一度达到2.7-3.3亿公顷次。
每年因病虫鼠害造成的损失占农作物产量的15%至30%因此,农药在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21世纪以来,我国已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至2014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持续增长,由约230万吨增长至约374万吨;2015年至2019年,随着国家推广科学施肥的用药技术、树立减量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化学农药原药的产量呈下降趋势,同时低毒高效的新型农药占比大幅提升2020年,随着我国农业绿色化转型的稳步推进,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较2019年增长1.41%,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已超过90%,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初见成效随着农药工业不断发展成熟,农药生产日趋精细化、系列化,生产农药所需的中间体品种也愈发繁多由于近年来开发的农药要求活性更高,功能更好,既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又要适应生态环境要求,使农药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导致所需农药中间体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制造更为困难由于很多农药中间体与医药中间体有关,因此开发生产农药中间体往往与医药中间体相互联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2020年我国农药中间体市场规模分别约1,252亿元、1,290亿元,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1,411亿元,市场规模随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现而呈稳步扩大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趋势(1)农药产业向国内持续转移,行业发展长期向好我国为农药生产大国,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全面的产业体系,逐步承接欧美发达国家的农药产能,使世界农药产业持续向国内转移,成为全球主要的农药制造和出口中心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我国农药行业正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行业内企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的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顺应绿色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方向2)鼓励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型农药随着环境保护的监管要求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农药使用对外部环境的潜在影响愈发受到关注,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文件,并鼓励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序淘汰传统剧毒、高毒、高残留的相关农药,使低毒、安全、环保、低残留的新型环境友好型农药正成为重点开发及普及的品种,并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农药将是未来全球农药行业大势所趋三、 必要性分析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物流管理发展简介物流是指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发生的从供应起点到需求终点的物质、服务及信息的流转过程物流管理就是对物流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流管理是从后勤管理发展而来的后勤管理在物流管理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后勤管理最初起源于军事物资的供应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对军火进行供应时,首先采用了后勤一词后来后勤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并且不断发展,形成了后勤工程、后勤管理、后勤分配等应用领域,在军队的后勤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广大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了后勤管理在企业运营方面的重要性,后勤管理遂走出军事应用领域而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唐纳德•鲍尔索克斯在1974年出版的《物流管理》—书中把后勤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有计划地将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在相关企业之间加以转运,最后到达最终用户,并对其间的一切活动实施控制的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后勤管理逐渐发展为物流管理到了90年代,企业开始考虑企业之间的物流集成,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 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1、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其中,物流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最大信息流和资金流都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在不改变空间位置的情况下完成交换,但是物流一定要发生物理上的位移才能实现其功能因此,如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不能协调一致,就会导致物流过程消耗更多的时间,发生更高的成本,从而影响到物流功能的发挥2、供应链中物流的表现形式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流的物质表现形式、价值表现形式和信息表现形式物流的物质表现是指物流是物质资源在时空和形态上的转移过程;物流的价值表现是指物流是一个增值过程;物流的信息表现是指物流是一个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加工过程3、供应链中物流管理的目标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目标就是把恰当的产品,按恰当的数量和恰当的条件,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成本送到恰当的地点的恰当顾客手中即通常所说的“7R”这里,“恰当的”成本是指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追求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而不是局部成本最低4、供应链中有效管理物流的可能性与措施信息共享使物流管理更为有效供应链中的物流系统与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供应链环境下,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的,而是网络式传递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都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或Internet等手段很快掌握供应,链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
这使得在供应链中有效管理物流成为可能例如,顺丰拥有先进的能够跟踪所运输物品的信息平台这一平台构建在互联网上,只需知道正在运送的物品的跟踪号码,就可以登录顺丰App来掌握该物品的准确状态,包括物品在公司的网络节点间运输的信息,以及在系统中运送时每次收取的准确时间在充分共享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规划物流网络系统、快速重组与优化业务流程可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六、 供应链绩效评价(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供应链绩效评价就是对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高绩效水平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在企业之间展开,更多的是,在不同供应链之间开展所以,必须通过绩效评价来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找出供应,链运行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2)奖优罚劣通过评价节点企业,培植、扶持优良企业,剔除不良企业3)促进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以顾客满意度为出发点,发布评价结果,公示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二)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在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评价指标的全局性原则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能反映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2)重点突出原则对关联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把重点放在整个供应链的突出问题上3)动态性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对供应链进行实时分析与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三)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与绩效评价指标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在总结多数500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唯一的供应链管理的国际标准SCOR将组织最高层的四个基本商业流程(计划、资源获取、制造、交付)逐层分解下去,采用流程参考模式,通过分析公司目标和流程现状,量化作业绩效,对照目标数据,寻求改进机会SCOR6.0版给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共有13个这些指标反映了供应链交货的可靠性、供应链的响应性、供应链的柔性、供应链的成本和供应链的资产管理效率四)供应链激励模式激励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1、价格激励价格激励就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调动节点企业的积极性在供应链环境下,节点企业在战略上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不能忽视各个企业的自身利益供应链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
但是,价格激励本身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如果制造商在谈判中,过分强调价格,往往会选中报价较低的供应商,而将一些整体素质较好的企业排除在外,导致影响产品质量、交货期等2、订单激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制造商总拥有不止一个供应商,制造商能够给出更多的订单是对供应商的一种激励当然,订单激励也存在风险,供应商在接受订单之前一定要调查和评估制造商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下游企业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上游企业盲目接受一时到来的大订单带来的可能不是商机,而是风险3、商誉激励商誉是企业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来自供应链内合作伙伴的评价和在公众中的声誉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声誉越好,订单越多,收益越大4、信息激励在信息时代,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企业因此而获得激励信息激励虽然是间接的,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能够获得合作企业的供需信息,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结果会大大提高合作方的满意度5、淘汰“激励”淘汰“激励”即淘汰机制,是一种负激励优胜劣汰是生存的自然法则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在供应链中建立起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供应链系统形成的一种危机制度,以让所有合作者都有一种危机感,防止短期行为,减少供应链群体风险。
6、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也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共同开发可以使合作企业全面掌握新产品的开发信息,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实施得好的企业都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甚至用户整合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来,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展开全面的合作七、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模式与传统的采购模式有所不同:从基于库存采购转变为基于订单采购;从单纯的采购管理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从一般买卖关系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从基于库存采购到基于订单采购在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制造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采购模式类似于JIT的拉动方式,即JIT采购方式在JT采购方式下,供应链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提高了整个供应链中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2、从单纯的采购管理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为实现外部资源管理,首先,应使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其次,应致力于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供需双方合作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诚意;此外,应积极参与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及时反馈质量信息,把质量教育和培训延伸到供货商。
3、从一般买卖关系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在供应链模式下,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库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双赢关系提高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八、 供应商管理1、两种供应关系模式在供需关系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关系模式:竞争关系和双赢关系1)竞争关系模式竞争关系模式基于价格驱动这种关系的采购策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采购商同时向若干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保证供应的连续性2)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3)买方与供应商保持的是一种短期合同关系2)双赢关系模式双赢关系模式基于互惠互利和相互信任这种关系的采购策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采购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减少交易成本;•通过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强调在供需双方之间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2、双赢关系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积极作用双赢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供需双方表现出了更多的诚意,合作更加持久,其结果是使双方在供应活动中赢得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供应商①增加对整个供应链业务活动的共同责任感和利益分享;②增加对未来需求的可预见性和可控能力,长期的合同关系使供应更加稳定;③高质量的产品增强了供应商的竞争力2)对采购商①增加对采购业务的控制能力;②通过长期的、相互信任的订货合同满足了采购要求;③减少和消除了不必要的到货物资的检查活动3、双赢关系的有效管理双赢关系已经成为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合作的典范为巩固好这种合作关系,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抓住核心指标,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是现固双赢关系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质量、提前期、准时交货率、差错率等指标比成交价格更为重要,应作为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指标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共同分析供货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一起采取措施予以改进2)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供需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为加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在供需双方之间经常进行有关成本、作业计划、质量控制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2)在产品设计中引入新的理念,采用新的开发技术。
由供需双方共同贯彻“可制造性设计”“面向成本的设计”“可拆卸性设计”“绿色设计”“防差错性设计”等新的理念采取并行开发模式及质量功能展开技术,整合供需双方的资源以满足用户的需求3)建立联合任务小组由供需双方人员参与,组建专业任务小组,以解决供应与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形成供需双方互访制度供需双方应进行经常性的互访活动,以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及时发现并解决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基础信息技术,如标识代码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技术、GIS和GPS等;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发的支持企业生产运营的信息系统,如销售时点信息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3)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对供应商的激励是长期保持双赢关系的润滑剂通常的做法是签署柔性合同、向供应商赠送股权等,以使供应商从合作中真正享受到双赢的好处九、 公司概况(一)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张xx3、注册资本:71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6-10-37、营业期限:2016-10-3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5056.284045.023792.21负债总额2525.622020.501894.21股东权益合计2530.662024.531897.9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12560.7410048.599420.56营业利润2243.191794.551682.39利润总额2121.951697.561591.46净利润1591.461241.341145.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91.461241.341145.85十、 投资计划(一)投资估算的依据本期项目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估算的主要依据包括: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4、《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规定》5、《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6、《企业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7、《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二)项目费用与效益范围界定本期项目费用界定为工程费用和项目运营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项目效益界定为运营期所产生的各项收益,并严格遵循财务评价过程中费用与效益计算范围相一致性的原则。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920.63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三个部分三)工程费用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生产准备费、其他前期工作费用,合计9923.54万元1、建筑工程费估算根据估算,本期项目建筑工程费为4583.71万元2、设备购置费估算设备购置费的估算是根据国内外制造厂家(商)报价和类似工程设备价格,同时参照《机电产品报价手册》和《建设项目概算编制办法及各项概算指标》规定的相应要求进行,并考虑必要的运杂费进行估算本期项目设备购置费为5039.35万元3、安装工程费估算本期项目安装工程费为300.48万元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本期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693.77万元五)预备费本期项目预备费为303.32万元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1工程费用4583.715039.35300.489923.541.1建筑工程费4583.714583.711.2设备购置费5039.355039.351.3安装工程费300.48300.482其他费用1693.771693.772.1土地出让金925.59925.593预备费303.32303.323.1基本预备费162.33162.333.2涨价预备费140.99140.994投资合计11920.63(六)建设期利息按照建设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920.20万元,贷款利率按4.9%进行测算,建设期利息145.04万元。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合计第1年第2年1借款1.1建设期利息145.04145.040.001.1.1期初借款余额5920.201.1.2当期借款5920.205920.200.001.1.3当期应计利息145.04145.040.001.1.4期末借款余额5920.205920.201.2其他融资费用1.3小计145.04145.040.002债券2.1建设期利息2.1.1期初债务余额2.1.2当期债务金额2.1.3当期应计利息2.1.4期末债务余额2.2其他融资费用2.3小计3合计145.04145.040.00(七)流动资金流动资金是指项目建成投产后,为进行正常运营,用于购买辅助材料、燃料、支付工资或者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流动资金测算一般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或扩大指标法,根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情况及本项目产品生产特点和项目运营特点,该项目流动资金测算参照同行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合理周转天数,采用分项详细测算法进行测算根据测算,本期项目流动资金为2610.10万元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流动资产13592.2315683.3416728.9020911.121.1应收账款6116.507057.507528.009410.001.2存货4757.285489.175855.117318.891.2.1原辅材料1427.191646.751756.542195.671.2.2燃料动力71.3682.3487.82109.781.2.3在产品2188.352525.022693.353366.691.2.4产成品1070.391235.061317.401646.751.3现金1087.381254.671338.311672.891.4预付账款1631.061882.002007.462509.332流动负债11895.6613725.7614640.8218301.022.1应付账款4282.444941.285270.706588.372.2预收账款7613.228784.499370.1211712.653流动资金1696.571957.572088.082610.104流动资金增加1696.57261.01130.51522.025铺底流动资金4077.674705.015018.676273.34(八)项目总投资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675.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920.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23%;建设期利息145.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9%;流动资金2610.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7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14675.77100.00%1.1建设投资11920.6381.23%1.1.1工程费用9923.5467.62%1.1.1.1建筑工程费4583.7131.23%1.1.1.2设备购置费5039.3534.34%1.1.1.3安装工程费300.482.05%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93.7711.54%1.1.2.1土地出让金925.596.31%1.1.2.2其他前期费用768.185.23%1.2.3预备费303.322.07%1.2.3.1基本预备费162.331.11%1.2.3.2涨价预备费140.990.96%1.2建设期利息145.040.99%1.3流动资金2610.1017.79%(九)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本期项目总投资14675.77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920.2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数据指标占总投资比例1总投资14675.77100.00%1.1建设投资11920.6381.23%1.2建设期利息145.040.99%1.3流动资金2610.1017.79%2资金筹措14675.77100.00%2.1项目资本金8755.5759.66%2.1.1用于建设投资6000.4340.89%2.1.2用于建设期利息145.040.99%2.1.3用于流动资金2610.1017.79%2.2债务资金5920.2040.34%2.2.1用于建设投资5920.2040.34%2.2.2用于建设期利息2.2.3用于流动资金2.3其他资金十一、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一)营业收入估算项目正常经营年份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6900.00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17485.0020175.0021520.0026900.002增值税760.72897.71966.201240.182.1销项税2273.052622.752797.603497.002.2进项税1512.331725.041831.402256.823税金及附加91.28107.72115.94148.823.1城建税53.2562.8467.6386.813.2教育费附加22.8226.9328.9937.213.3地方教育附加15.2117.9519.3224.80(二)正常经营年份增值税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正常经营年份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240.18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正常经营年份经营能力计算,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20281.97万元,其中:可变成本17198.03万元,固定成本3083.94万元正常经营年份项目经营成本19359.67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原材料、燃料费10635.6212271.8713089.9916362.492工资及福利费835.54835.54835.54835.543修理费373.09373.09373.09373.094其他费用1788.551788.551788.551788.554.1其他制造费用177.45177.45177.45177.454.2其他管理费用178.46178.46178.46178.464.3其他营业费用1432.641432.641432.641432.645经营成本13632.8015269.0516087.1719359.676折旧费613.70613.70613.70613.707摊销费18.5118.5118.5118.518利息支出290.09290.09290.09290.099总成本费用14555.1016191.3517009.4720281.979.1其中:固定成本3083.943083.943083.943083.949.2可变成本11471.1613107.4113925.5317198.03(四)税金及附加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应纳税金及附加148.82万元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利润总额(PFO):利润总额=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6469.21(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项目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正常经营年份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6469.21×25.00%=1617.30(万元)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该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利润总额6469.21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1617.30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正常经营年份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6469.21-1617.30=4851.91(万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营业收入17485.0020175.0021520.0026900.002税金及附加91.28107.72115.94148.823总成本费用14555.1016191.3517009.4720281.974利润总额2838.623875.934394.596469.215应纳所得税额2838.623875.934394.596469.216所得税709.65968.981098.651617.307净利润2128.972906.953295.944851.91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1916.074340.726872.999可供分配的利润2128.974823.027636.6611724.9010法定盈余公积金212.90482.30763.671172.4911可供分配的利润1916.074340.726872.9910552.4112未分配利润1916.074340.726872.9910552.4113息税前利润3838.365135.005783.338376.60(四)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为零时的折现率,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7.42%。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7.42%,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表明项目对所占用资金的回收能力要大于同行业占用资金的平均水平,投资使用效率较高五)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所得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项目按设定的折现率,计算项目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FNPV)=9247.10(万元)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财务净现值9247.10万元(大于0),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六)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是指以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财务上投资回收能力的主要静态指标;全部投资回收期(Pt)=(累计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项目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Pt)=4.92年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4.92年,要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投资回收能力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表明项目的投资能够及时回收,盈利能力较强,故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现金流入0.0017485.0020175.0021520.0026900.001.1营业收入0.0017485.0020175.0021520.0026900.002现金流出11920.6315420.6515637.7718030.1920291.512.1建设投资11920.630.002.2流动资金1696.57261.001827.08783.022.3经营成本13632.8015269.0516087.1719359.672.4税金及附加91.28107.72115.94148.823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11920.632064.354537.233489.816608.494累计所得税前净现金流量-11920.63-9856.28-5319.05-1829.244779.255调整所得税959.591283.751445.832094.156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11920.631354.703568.252391.164991.197累计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11920.63-10565.93-6997.68-4606.52384.67计算指标1、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36.23%;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27.42%;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ic=13%):15876.11万元;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ic=13%):9247.10万元;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28年;6、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4.92年。
七)债务资金偿还计划项目按照“按月还息,到期还本”的模式偿还建设投资借款计算,还款期为10年借款偿还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运营期税后利润八)利息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利息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应付利息(PI)的比值,它从付息资金来源的充裕性角度反映出项目偿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利息备付率(ICR)为28.88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利息备付率均高于利息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正常运营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较高九)偿债备付率测算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偿债备付率系指在借款偿还期内,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EBITDA-TAX)与应还本付息金额(PD)的比值,它表示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的保障程度,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偿债备付率(DSCR)为25.48根据约定的还款方式对项目的计算表明,在项目实施后各年的偿债率均高于偿债备付率的最低可接受值,说明项目建成后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单位:万元序 号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1借款1.1期初借款余额5920.205920.205920.205920.201.2当期还本付息145.04290.09290.09290.09290.091.2.1还本1.2.2付息145.04290.09290.09290.09290.091.3期末借款余额5920.205920.205920.205920.205920.202利息备付率28.883偿债备付率25.48(十)级标题经济评价结论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6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0281.97万元,税金及附加148.82万元,净利润4851.9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7.42%,财务净现值9247.1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92年。
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综上所述,项目从经济效益指标上评价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