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室温时在一定体积0.4 mol/L的E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 mol/L的D溶液时,混合溶液pH =13,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D、E溶液的体积之比是 31~35为生物试题 54分)化 学 答 案 及 评 分 标 准(一)7、 B 8、 D 9、 C 10、 D 11、 D 12、 C 13、A 27、(14分)(1) (2分) (2)ACD(2分)Ⅰ还原性2H2SO3+O2=2H2SO4Ⅱ酸性H2SO3+2NaOH=Na2SO3+2H2O(3)(共4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4)Al3++3 NH3·H2O = Al(OH)3↓+3 NH4+(2分); 取样,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体;(2分); c(Cl―)>c(NH4+)>c(H+)>c(OH―) (2分)28、(15分) (1)SO2 ( 2分) (2) ( 2分) (3)Al2O3 ( 2分)(4)C(Na+)>C(S2-)>C(OH-)>C(HS-)>C(H+) ( 2分) (5)S2-+H2O HS-+OH- ( 2分)(6)3Al3++3S2-+6H2O=2Al(OH)3↓+3H2S↑ ( 3分)(7)2H2S+SO2=3S↓+2H2O( 2分)29、(15分)(1)冷凝、回流 (2分) △防止倒吸 (2分)(2)S+2H2SO4(浓)== 3SO2↑+2H2O (3分)△(3)SO2 (2分)(4)Cu+2H2SO4(浓)==SO2↑+2H2O+CuSO4 (3分) CuO CuS Cu2S(3分)30、玉 山 一 中 2013 届 高 三 高 考 仿 真 训 练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二)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内,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小题为生物选择题)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I2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氯气后都首先发生置换反应B. 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只增加N2的物质的量,达新平衡后N2的百分含量增大C. 在铁件上镀铜时,铁和电源负极相连,铜和正极相连,电解质溶液是CuSO4溶液D. 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8.以下有关实验原理及结论正确的是A.XCl3的溶液能与铜片发生反应,则铜的金属性一定比X强B.金属X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但金属Y不能,则Y的金属性一定比X弱C.非金属X能将Fe氧化到+3价,但非金属Y不能,则Y的氧化性一定比X强D.Na2Si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SiO32― + 2H2O H2SiO3 ↓+ 2OH―9.航天科学技术测得, 三氧化二碳(C2O3) 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C2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2O3和CO2是同素异形体 B. C2O3和CO 燃烧产物都是CO2 C. C2O3和CO 都是酸性氧化物 D. C2O3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10.氰化物有剧毒,我国工业废水中氰化物(CN-)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对废水中CN-的处理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用Cl2将废水的中CN-转化成N2和CO2等无毒产物,使废水得到净化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只有N2B.经测定,NaCN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CN-能促进水的电离C.若上述反应生成0.4 mol CO2,则溶液中阴离子增加的物质的量为2 molD.取1 L含CN- 1.02 mg/L的废水,至少需用4.0×10-5 mol Cl2处理后才符合排放标准1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①制铝锭;②制易拉罐;③制电线电缆;④制牙膏皮;⑥用明矾净水;⑦制炊具;⑧用明矾和苏打作食物膨化剂;⑨用Al(OH)3制成药片治胃病;⑩制防锈油漆等使用场合中必须加以控制的是 A. ①②④⑤⑥⑦⑧ B. ②⑤⑥⑦⑨ C.②④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1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l2、ClO2(其还原产物为 Cl―)、O3(l mol O3转化为 l molO2和1molH2O)、H2O2等物质都具有氧化性,因而常被用作消毒剂。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消毒效率最高的是 A. C12 B. ClO2 C. O3 D. H2O213.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X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c(HX)c(NaOH)混合溶液的pH甲0.2 mol · L -10.2 mol · L -1pH=a乙c1 mol · L -10.2 mol · L -1pH=7丙0.2 mol · L -10.1 mol · L -1pH>7丁c2 mol · L -1c2 mol · L -1pH=10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甲组情况分析,若a=7,则HX为强酸;若a>7,则HX为弱酸 B.在乙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c(X―)= c(Na+) C.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X是弱酸 D.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 mol · L -1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只要有错选则得0分。
14~21小题为物理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22~26为物理试题 62分)27.(14分)一碳化学是指以研究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甲烷(CH4)、合成气(CO和H2)、CO2、CH3OH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1)煤的气化是获得合成气的一种方法,写出煤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天然气的重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最近科学家提出一种“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甲醇其技术流程如下: ①碳酸钾溶液所起的作用是 ②写出上述流程中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③在合成塔中,若有2.2 kg 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态的水、甲醇,可放出2473.5 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④“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中常包括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上述流程中能体现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28.(14分)化工生产中通常所说的“三酸两碱”,“三酸”是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是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说法中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2)向盐酸中加入浓H2SO4时有白雾生成下列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H2SO4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填两种中学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用浓硫酸制备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4)①“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下能够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 A.Au B. Ag C.Al D.Fe ②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5)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气体当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小心蒸干,称得固体质量为8克则所得固体是 (填化学式);若将所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1mol / L的盐酸120mL,充分反应后再将溶液蒸干,最终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29.(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abcdI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II碱石灰硅胶浓硫酸无水氯化钙III湿润的有色布条湿润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干燥的有色布条(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6)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______填“是”或“否”)30.(15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水综合利用的流程图如下: (1)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可以制得多种化工原料,写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其中两种原料可以制备常见的消毒剂,请写出制备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 若MgCl2粗产品中含有Mg2+、Fe2+、Fe3+、Mn2+ 等阳离子,需先将 Fe2+、Fe3+、Mn2+ 转化为沉淀除去,Fe(OH)2为絮状,常将Fe2+转化为Fe(OH)3除去,若只加入(1)中制备消毒剂时的产物之一,则所加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控制溶液的pH为______ 请写出该物质与溶液中Fe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Fe(OH)2Fe(OH)3Mn(OH)2Mg(OH)2开始沉淀7.62.78.39.6沉淀完全9.63.79.811.1②写出工业上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图①请写出灼烧海带时用到的主要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溶液中的碘元素的转化为碘单质可以用______________ 试剂,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碘单质CCl4溶液呈现______色。
31~35为生物试题 54分)化 学 答 案 及 评 分 标 准(二)7、 A 8、 D 9、 B 10、 D 11、 C 12、 B 13、 D 27、(14分)(1)2C+O2=2CO;(1分) C+H2O=CO+H2;(1分) CO+H2O=CO2+H2(1分)(2)CH4+H2OCO+3H2(2分)(3)①富集空气中的CO2,为合成甲醇提供CO2(2分)②2KHCO3K2CO3+H2O+CO2↑(2分)③CO2(g)+3H2(g)=CH3OH(g)+H2O(g) ΔH =-49.47 kJ/mol(3分)④碳酸钾溶液、高温水蒸气(2分)28、(14分)(1)Na2CO3 (1分)(2)A(1分)(3)SO2 、CH2=CH2(或HCl、HF等)(2分)(4)①B (2分) ② Cu + H2O2 + 2H+ = Cu2+ + 2H2O(2分) H2O2 + 2H+ + 2e- = 2H2O(2分)(5)NaHCO3 、Na2CO3 (2分只答其中之一不得分);5.85(2分)29、(15分)(1)Ca(ClO)2 + 4HCl(浓)=== CaCl2 + 2Cl2↑+ 2H2O (2)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3)d ;(4)黄;(5)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6)HSO3— + Cl2 + H2O → SO42— + 2Cl— + 3H+ (或4HSO3— + Cl2 → SO42— + 2Cl— + 3SO2 + 2H2O)(各2分) 否(1分)30、(15分)(1)2NaCl + 2H2O 2NaOH + H2↑+Cl2↑(2分)Cl2 + 2OH― = Cl― + ClO―+ H2O(1分)(2)①NaClO(1分) 9.8(1分) 2Fe2+ + ClO― + 4OH―+ H2O = 2Fe(OH)3↓+ Cl―(2分)②MgCl2(熔融) Mg + Cl2↑(2分)(3)①酒精灯 坩埚 坩埚钳 三脚架 泥三角 (2分)②H2O2稀H2SO4(1分) H2O2 +2I―+ 2H+ =I2 + 2H2O(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紫红(1分)玉 山 一 中 2013 届 高 三 高 考 仿 真 训 练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三)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内,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小题为生物选择题)7.某元素X核电荷数小于18,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 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B.X能形成化学式为NaXO3的含氧酸钠盐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可能为偶数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高温下,可在试管内完成焦炭和石英砂(SiO2)制取硅的反应B. CO2和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比是3:4C. 现代海战通过喷放液体SiCl4 (极易水解)和液氨可产生烟幕,其主要成分是NH4ClD. 从燃煤烟道灰中(含GeO2)提取半导体材料单质锗(Ge),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9.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H2SO3,NH)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 Br― B. SO C. H2SO3 D. NH10.以下对粒子结构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由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C.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核外排布相同 D. 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 4++ OH―=NH3↑+ H2O B.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 H2↑+ Cl2↑ C.向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 = 2Fe2++I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 + 6H+ + 2MnO4― = 5SO4 2― + 2Mn2+ +3H2O12.下列关于应用套管实验装置(部分装置未画出)进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甲装置可以制取少量H2B.利用乙装置可以验证Na2O2与水反应既生成氧气,又放出热量C.利用丙装置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D.利用丁装置制取SO2,并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酸性KMnO4溶液13.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 含等物质的量的HNO3、Na2CO3、H2SO4溶液混合 B. pH= 3的某酸和 pH= 11的某碱等体积混合 C.pH= 2的盐酸和 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D.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只要有错选则得0分14~21小题为物理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22~26为物理试题 62分)27.(15分)Ⅰ.(8分)有A、B、C、D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和B在同一周期,A的电子式为 ,B原子L层的电子总数是K层的3倍;0.1 mol C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 L氢气(标准状况),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离子的半径比C离子的小,D离子与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1)写出A、B、C、D元素的名称:A ,B ,C ,D 2)用电子式表示A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3)A和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式是: 237220801520899520899496439●1012738Ⅱ.(7分)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右图所示。
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折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2500200015001000500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原子序数(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 变化规律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 E(砷)> E(硒) ② E(砷)< E(硒) ③ E(溴)> E(硒) ④ E(溴)< E(硒)(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 < E < 28.(14分)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最佳实验方案,实验装置见右下图,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B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煮沸l-2分钟立即加入2mL液体石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具支试管A中加入稀H2SO4溶液和略微过量的铁粉,分析为什么 铁粉过量 3)连接好导管,同时打开活栓,当铁粉与稀硫酸反应平稳时,关闭活栓,这时看到A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B中产生的氢氧化亚铁遇空气,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9.(15分)ClO2气体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ClO2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消毒水时,ClO2还可将水中的Fe2+、Mn2+等转化成Fe(OH)3和MnO2等难溶物除去,在这个过程中,Fe2+、Mn2+的化合价升高,说明ClO2具有 _____ 性2)工业上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制取ClO2,请完成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KClO3+ SO2 = 2ClO2 + 。
3)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 mg/L之间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Ⅰ. 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Ⅱ. 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已知:2S2O32-+I2 ═ S4O62-+2I-)Ⅲ. 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操作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确定操作Ⅱ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③ 在操作Ⅲ过程中,溶液又呈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 若水样的体积为1.0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10-3 mol/L 的Na2S2O3溶液10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 mg/L30.(14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 + 2H2(g) CH3OH(g) ; ΔH1 反应Ⅱ: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 ΔH2①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250℃300℃350℃K2.0410.2700.012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1 mol CO和3 mol H2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 ④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I,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是 (填字母)A.v正(CO2)= v逆(H2O)B.容器中总质量不随时间而改变C.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改变D.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CO2的同时消耗3n mol H2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1 = -1275.6 kJ/mol② 2CO (g)+ O2(g) = 2CO2(g) ;ΔH2 = -566.0 kJ/mol③ H2O(g) = H2O(l) ΔH3 = -44.0 kJ/mol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31~35为生物试题 54分)化 学 答 案 及 评 分 标 准(三)7、 A 8、C 9、 B 10、 D 11、 D 12、 B 13、 C 27、(15分)Ⅰ.(1)碳,氧,镁,铝(各1分) (2) (2分) (3)O=C=O(2分)Ⅱ.(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E值变小(2分) 周期性(1分) (2)①③(2分) (3)439 738 (填E(钾)、E(镁)也给分)(共2分)28、(14分)(1)驱除溶在NaOH溶液中的氧气,防止氧气再进入(3分)(2)保证溶液中不存在Fe3+(2分) (3)试管中溶液经导管压入B试管;因为生成的氢气产生的压力;产生白色沉淀(各2分) (4)4Fe+ O2+2H2O = 4Fe(OH)3 (3分)29、(15分;未标明的各2分)(1)氧化(2)K2SO4(3)① 2ClO2+2I― =2ClO2―+I2(3分)② 蓝色消失,半分钟内不变色③ ClO2―+4I― +4H+=Cl―+2I2+2H2O(3分) ④ 0.675(3分)30、(14分)(1)① [c(CH3OH)· c(H2O)] / [c(CO2)· c 3 (H2)] (2分) ②< (2分) ③80% (2分) ④AC(2分)(2) CH3OH(l)+O2(g)CO(g) + 2H2O(l) ΔH =-442.8 kJ/mol(3分)(3)O2 + 2H2O + 4e―= 4OH― (3分)玉 山 一 中 2013 届 高 三 高 考 仿 真 训 练 理 科 综 合 试 卷 (四)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空格内,考试结束时只收答题卡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小题为生物选择题)7.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某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①中产生气体的电子式是Cl:Cl B. 实验②中FeCl2被氧化C.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D.实验③发生的是同主族元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8.以下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CO2和H2O B.SO2和SiO2 C. NaCl和 HCl D. CCl4和 KCl9.在一定体积和一定条件下有反应N2+3H22NH3,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 Ⅰ.起始浓度 N2 : l mol · L -1, H2 : 3 mol · L -1 Ⅱ. 起始浓度 N2 :2 mol · L -1, H2 :6 mol · L -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Ⅰ和II两途径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相同 B.达到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H2)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H2) C.达到平衡时,Ⅱ途径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Ⅰ途径内混合气体压强的2倍 D.达到平衡时,Ⅰ途径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为途径Ⅱ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的10.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无污染,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使镁原电池越来越成为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在镁原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向正极迁移 B. 正极反应为: C. 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 负极反应式为:11.NaH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12.下列物质的制备合理的是①将氯化铝与硫化钾溶液混合后过滤来制备硫化铝②将过量的铁与氯气加热反应制备氯化亚铁③在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常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硫酸④铜先氧化成氧化铜,再与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铜⑤将45mL冰加入到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溶解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A.只有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全部13.在一定温度下,硫酸铜晶体的培养皿中存在下列平衡: Cu2+ +SO4 2― +x H2O CuSO4·xH2O ;当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Cu2+ 浓度增大 B.溶液中Cu2+ 数目不变 C.溶液的蓝色变浅 D.该硫酸铜晶体体积增大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只要有错选则得0分14~21小题为物理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22~26为物理试题 62分)27.(14分)海水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海水制取食盐、Br2后得到盐卤,已知盐卤中含有Mg2+、Cl―,还含有少量Na+、Fe2+、Fe3+、SO42―和CO(NH2)2等以下是对海水、盐卤进行深加工的一个简单化工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250mL 0.2mol/LNaCl(精盐)溶液,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滤渣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3)加入NaClO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盐卤中的尿素CO(NH2)2,完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O + CO(NH2)2 === NaCl + CO2↑+ N2↑+ 加入NaClO的另一个作用是 。
4)由滤液Ⅰ→MgCl2·6H2O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MgCl2·6H2O制取MgCl2须采取的措施是 28.(14分)一种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HCO3― 三种离子中的两种或三种为探究其组成,某校化学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请设计合理实验,做进一步的探究,对该小组同学的实验给出最后结论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有: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集气瓶、铁架台、漏斗、滤纸、酒精灯、带单孔胶塞的导管;1 mol·L-1硫酸;2 mol·L-1盐酸;2 mol·L-1硝酸;1 mol·L-1氯化钡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蒸馏水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1)提出假设:假设1:溶液中存在SO、SO;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4:溶液中存在SO、SO、HCO3―。
2)基于假设4,请设计出实验方案,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提示】Ⅰ.按照下表的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的对应;Ⅱ.注意文字简洁;Ⅲ.可不填满,也可增加步骤步骤编号实 验 操 作预 期 现 象 和 结 论①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试管A中,再另用滴管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