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技术要点(一) 培育标准化壮秧培育标准化壮秧是水稻钵苗机插优质高产栽培的最根 本、最前提性核心技术1. 壮秧标准钵苗机插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标准化壮 秧秧龄25—30d左右,叶龄5.0左右,苗高15—20cm,单 株茎基宽0.3—0.4cm,平均单株带蘖 0.3—0.5个,单株白 根数13—16条成苗孔率:常规稻N95%,杂交稻N90% 平均每孔苗数:常规粳稻3—5苗,杂交粳稻2—3苗,杂交 籼稻2苗左右单株带蘖率:常规稻N30%,杂交稻N50%2. 制作平整秧板根据钵盘尺寸规格,按畦宽1.6m、 畦沟宽0.35—0.40m、沟深0.2m开沟作畦要求畦面平整, 做到灌、排分开,内、外沟配套,能灌能排能降多次上水 整田验平,高差不超过1cm摆盘前畦面铺细孔纱布(<0.5cm X0.5cm),以防止根系窜长至底部床土中导致起盘时秧盘 底部粘带土壤3. 精确播种常规粳稻每孔播种4—5粒为宜,可成苗 3—4苗;每盘播干种量60g左右杂交粳稻每孔播种3粒为 宜,可成苗2—3苗杂交籼稻,每孔播种2—3粒,可成苗 2苗4. 暗化齐苗育秧中采用暗化技术,利于全苗齐苗 将播种好的秧盘在室外堆叠起来,叠放时上下两张秧盘交 错,保证上面一张秧盘的孔放置在下张秧盘的槽上,每摞叠 放的秧盘间留有一定空隙。
每摞最底层盘的下面垫上东西支 撑或最底层秧盘为空秧盘,每摞最上面一张为空秧盘秧盘 叠放结束,及时于秧盘四周盖上黑色塑料布暗化3—5天 后,待苗出齐、不完全叶长出时即可揭去塑料布5. 摆盘将暗化处理过的塑盘沿秧盘长度方向并排对 放于畦上,盘间紧密铺放,秧盘与畦面紧贴不能吊空秧板 上摆盘要求摆平、摆齐6. 旱育化控旱育壮秧1—3叶期,晴天早晨叶尖露 水少时要及时补水;3叶期后,秧苗发生卷叶于当天傍晚补 水;4叶期后,注意控水,以促盘根;移栽前1天,适度浇 好起秧水两次化控壮秧第一次,秧盘钵孔中带有壮秧剂的营养 土能矮化壮秧;第二次,于秧苗2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 多效唑粉剂4g,兑水喷施,喷露要均匀二)精确机插水稻钵苗插秧机的行距有等行距(行距33cm)与宽窄行 (宽行33cm、窄行27cm,平均行距30cm)两种单季稻的大穗型品种,宜选33cm行距插秧机常规粳 稻一般采用株距12cm,亩插1.68万穴,每穴3—5苗,基本 苗6—7万/亩杂交粳稻采用株距14cm,亩插1.44万穴, 每穴2—3苗,基本苗3—4万/亩籼型杂交稻繁茂性强, 可采用株距16cm,亩插1.26万穴,每穴1—3苗,基本苗3 万/亩左右。
单季稻的中小穗型品种及双季稻品种,宜选宽窄行插秧 机(平均行距30cm)常规粳稻一般采用株距12cm,亩插 1.85万穴,每穴4—5苗,基本苗7—9万/亩杂交稻采用 株距14cm,亩插1.58万穴其中杂交粳稻每穴3苗,基本 苗4—5万/亩;杂交籼稻每穴2—3苗,基本苗4万/亩左右保证接行准确插深一致,把栽深控制在2.5—3.0cm 范围内三) 精确施肥氮肥的基蘖肥与穗肥适宜比例为6: 4,在前茬作物秸秆 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基蘖肥与穗肥适宜比例为7: 3钵苗 机插水稻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移栽后3—5d适当重施生 育中后期应在倒4叶或倒3叶期施用促花肥磷肥一般全部 作基肥使用;钾肥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施用四) 科学管水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够苗到拔节期分次轻搁田,拔节 至抽穗期“水一湿一干”交替,灌浆结实期“浅一湿一干” 交替二、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水稻各主产区三、 注意事项掌握机插钵苗标准化壮秧培育方法,特别是控种(苗 数)、控水、化控及暗化技术,提高钵孔成苗率摆盘前铺 设细孔纱布(切根网),方便起盘播种盖土时清理好孔间 土,秧田期水不能漫过秧盘面,防止孔间秧苗串根而影响机 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