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3级〔问答题〕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 〔5〕积极关注 如何恰当地表达尊重 〔一〕尊重意味着完好接纳 〔二〕尊重意味着平等待人 〔三〕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 〔四〕尊重意味着表示信任对方 〔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六〕尊重意味着真诚相待 对求助者表达尊重 的考前须知 1、要注意接纳求助者与自己不同的方面; 2、任何情况下都要平等; 3、以礼待人; 4、信任; 5、不主动探寻隐私,保密; 6、真诚; 7、实在难以接纳,要转介 表达热情 的考前须知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的始终都应对求助者充满热情、耐心,不厌其烦的帮助求助者 2、应认真、热情的帮助求助者表达 3、在求助者表达时应倾听,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不批评 4、当遇到阻碍咨询的因素时,更应对求助者表现出热情和耐心 5、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应不厌其烦、热情地帮助求助者 对求助者表达真诚 的考前须知〔原那么〕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2、真诚应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3、心理咨询师不能有感而发,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4、真诚应适度〔不是越多越好〕。
5、表达真诚还表达在非言语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预调等都可以表达真诚 6、表达真诚应根据咨询进程而有所变化 7、真诚表达在咨询师的坦诚上以诚相待 共情在咨询中的意义 1、到达设身处地、准确把握材料的目的 2、使求助者感到被接纳,从而产生平安、愉快和满足感,可为当事人提供支持 3、促进求助者表达、自我探究,使双方沟通更深化 4、求助者急需理解、关心,迫切需要情感倾诉,咨询师共情可起到治疗作用 1 ⒊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⒋应把握时机,适度 ⒌擅长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⒍善用躯体语言 ⒎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 ⒏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得到反响后及时修 积极关注时考前须知 1、心理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对待求助者 2、应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对待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有点等,自己开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与资 3、应防止盲目乐观 咨询师态度要真诚,不应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 4、尤其应该防止消极 5、应该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6、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到达心理安康的全面开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的。
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之后,通过准确诊断、深化理解之后确定咨询目的 有效咨询目的的根本要素包括: 1、详细或量化的;2、可行的,3、可评估的,4、积极的,5、双方承受的, 6、属于心理学范畴,7、多层次统一 2 2、进展心理诊断 3、确立咨询目的,制定施行方案 〔二〕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三〕稳固阶段:布置家庭作业 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 做好咨询的回忆总结 稳固咨询成果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详细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5、不能轻视求助者,不能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6、不能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不能随意打断谈话 7、不能急于下结论,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态度 8、留意当事人在表达中可供利用的资和需要受到质疑的地方 〔三〕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事实根据 2、防止个人发泄 3、防止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根底 5、可用尝试性面质 2、使用面质技术的目的 3 〔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化理解; 〔2〕鼓励求助者放下自己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 〔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行一致、理想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4〕使求助者明确自己所具有的,被自己掩盖的才能、优势、资等,并加以利用; 〔5〕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拟面质的典范,以便自己将来有才能去对别人或者自己作面质,而这一点是安康人生所需要学习的课题。
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施行过程 1、咨询师介绍原理 2、咨询室进展示范、指导:①示范、讲解要点②专业指导语的使用,控制训练③指导每一步骤 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主要放松训练方法有: 〔1〕呼吸放松法:①鼻腔呼吸 ②腹式呼吸 〔2〕肌肉放松 〔3〕想象放松〔冥想放松〕 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指导求助者当自身出现紧张和焦虑情绪时,用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替代紧张和焦虑 放松疗法的考前须知 1、第一次进展放松训练时,应给求助者示范示范 2、放松方法要选择,可以结合使用 3、体验放松要领很重要,身、心放松 4、集中精力,防止干扰 5、指导语有口头和录音两种,注意使用时间 6、想象力丰富、易受暗示者效果好 7、练习到达随时应用 阳性强化法: ⒊ 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⒋ 施行强化 ⒌追踪评估 时机:对目的行为的阳性强化,应在行为出现时进展,不可提早或错后 对目的行为的强化也要强度适当,过大,可能造成动机过强,后继强化无效;过小,缺乏吸引力 3、随时间进程,刺激物可以有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的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撤销强化物 4 合理情绪疗法 ?A-----诱发事件 ?B-----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即信念 C-----继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响和行为结果 ABC的关系: 1、A不是C的直接原因; 2、B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响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病症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式”辩论、“黄金规那么”;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形式 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的 ?帮助求助者到达: ? 自我关心 ? 自我指导:自我学习 ? 宽容:接纳自我 ? 承受不确定性 ? 变通性:法无定势 ? 参与:参与感 ? 敢于尝试 ? 自我承受:扬长避短 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也是个体心理安康的重要指标 合理情绪疗法的考前须知: 1、减少不合理的思维、减少情绪困扰,但绝不会到达不再有不合理的信念 5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