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活情况调查汇报三篇

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5KB
约10页
文档ID:137577900
生活情况调查汇报三篇_第1页
1/10

生活情况调查汇报三篇   老年人小区生活情况调查活动汇报  xx小区老龄人口较多因为大家生活节奏的加紧,工作的繁忙,父母和儿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处理?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小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小区生活情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此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纪和收入成反比,即年纪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极难和社会其它组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结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部分儿女条件尤其好的,大多一般老人的月收入全部仅仅能维持最基础的日常生活需求,她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她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很多老年人的心病,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愈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论是独居,还是和儿女合住,老大家大全部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儿女能抽闲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和人根本阻隔开时,部分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

因为出行的不便也造成了很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立即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实状况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体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提倡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气氛要提倡在宽广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和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但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现在的社会问题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全部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全部来关心、爱惜她们关爱老年人,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她们发明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气氛  有关大学生活情况调查汇报  大学是学子们梦想的地方,更是大学生发明永恒青春的地方,不过不一样人有不一样的大学生活观进,进而不一样人也就成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往往成功的人拥有着很令人激励的大学生活观,她们在大学期间往往过着主动的生活,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她们的大学生活步步全部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靠近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不活在毫无意义的生活怪圈中,我们现在对我校大学生活进行调查,目标是深入掌握大部分人得生活现实状况,进而对她们的生活进行指导,也深入的审阅自己的大学生活,来使自己的生活愈加合理愈加的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所以,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的问题寻求处理的对策,为大学生活的生活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借鉴。

  一 对象及工具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一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本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 调查工具  本研究一不记名问卷的性吃就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调查  二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  三 调查内容  关键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活现实状况,调查的是出了14个问题  四 调查结果  我们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力学院发放了100份调查文件,98%回收,其中大一40份大二60份  从整体上看,本专业的学生的生活普遍不太合理,有些甚至有些使人惊奇,她们的大学生活没有很好的安排,造成了自己对大学生活不太看好,针对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快要40%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不太看好,但她们有不想去更正,,30%的同学有着不太合理的生活,但这些人中有着很好的毅力,她们也逐步的认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合理,她们也逐步的学着去更正30%的同学有着不叫不错的生活,她们的生活才比较合理,而且她们也不停的调整自己的生活,进而更适应自己,她们觉着生活充满阳光  据统计显示,几乎97%的同学全部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人格魅力等,一起学习生活,共同奋斗。

当然,也不乏3%的独行侠,这些人得心里比较内向,不原和人交往和接触,对大学产生反感调查中3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师生关系良好,10%的同学出现抵触心理,60%的人以为师生关系更融洽,认为大学老师比较难沟通,有代沟  在学习方面,70%的人全部比较勤奋的学习,争取奖学金和出国深造的机会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20%人以过科为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追求,10%的人不学习,此部分通常期末突击,作弊现象比较严重,和有94%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经历了一个适应期,对于学校的不公平,50%的人选择了发怨言,多选择同学之间讨论,22%的人选择了无所谓,20%人据理努力争取,不敢不公平的事情,努努力争取取自己的利益  在大二学生中,70%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包含生活习惯、为人处世,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等,学到了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并增加了社会实践能力她们在大学期间目标较为明确,并有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充实;8%的学生以为自己虚度了大学生活,吧、恋爱成了她们大学的关键生活12%的人兼顾爱情和学业,也不乏系中佼佼者;还有10%的人表示不清楚  调查结果能够看出大学生上自习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表中能够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

课余自习”、“上、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与的关键活动形式因为大学学习方法和信息传输方法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愈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展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认可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主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法;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升大学生在分配其它时间(占全部的32%)含有个体差异性,这关键是由个体爱好决定的个体爱好本身含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含有很主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友好发展和本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路径比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爱好,满足了她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示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她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络在一起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她人生活的解读,忽略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升。

  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依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全部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因为南昌航空大学教学无偿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寝室没有联,所以大一学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习机会这和信息化社会对现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期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快速采取有效方法改变这种现实状况  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提议、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出色之处就是它更靠近我们,更知道我们的需要;即使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升同学们的素质,为立即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主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四 提议  学校当然是学习的地方,这要求各高校必需为学生发明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风”和平静的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需达成的要求当然学习的软硬件设施全部要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

好的“学风”形成现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课余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须学校去管大学生期望课余活动能够自由安排,因此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法,号召老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多种传输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健从主客观双方详细情况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存在着学校、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和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大学生期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多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后来能有效地胜任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定的,因此学校对此应给予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需作出行动,作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停积累经验,改进并发明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主要特点,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它不但仅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多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很主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从以下多个方面展开:  ⅰ、以“社团”为“基地”展开:各“社团”开展和之相关的各项活动,她的优点是选择性好,因为她的自主性强  ⅱ、以院(系)为单位开展多种知识竞赛和娱乐活动它的优点是大众化,没个人只要感爱好就能够参与  ⅲ、以班级或是寝室为单位展开这类活动含有灵活性,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条件少这类活动能够促进同学间促进了解、发展友情  有关县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情况调查汇报  为了解xx县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情况,国家统计局铜鼓调查队于近期开展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情况”专题调研,在全县随机抽取10户低收入家庭(城镇4户,农村6户)进行入户调查,经过进村(居)委会了解、整体观察、和居民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方法,剖析低收入居民家庭收支、生活情况,了解她们目前的实际困难、取得政府救助和有何诉求等情况,意在如实反应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情况,呼吁政府及社会愈加关注低收入群体,完善政策方法,提升扶持救助水平,提出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对策提议  一、低收入家庭基础情况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被调查的10户样本户主平均年纪52.5岁,最大的75岁,最小38岁;总人口39人,户均3.9人,60岁以上人口9人,在校学生12人;劳动年纪内人口16人,其中因病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暂时或无固定就业人口12人,户均仅1.2人。

  2.居住情况10 户样本户户均住房面积97.2平方米,人均24.9平方米,其中城镇户均61.5平方米,农村户均121平方米,;从房屋看,自有住房8户(其中1户为弟兄赠予),租赁、安置公房各1户;从建筑年代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筑的老房屋4户,80—90年代建筑的5户,多年建筑的1户;从结构看,土坯房 3户,砖瓦结构4户,砖混结构3户  3.经营土地情况4户城镇居民无承包耕地和山地面积;6户农村居民承包耕地25亩,户均4.17亩,实际经营耕地的只有3户共13亩,其它因无劳动力转包她人耕作;6户经营山地81亩,户均13.5亩  二、家庭贫困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低收入家庭困难原因关键是因病或伤残和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下岗失业或无稳定就业,造成无收入,另外就是因病因突发事故致贫从 10户样本户情况分析,因意外事故或重大疾病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人,其中2人是户主;因意外事故受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7人,其中5人为户主;家庭人口中患有重大疾病的3人,年老且无儿女赡养的老年户1户2人  城镇低收入居民中,由企业改制下岗职员6人,下岗职员年纪全部在50岁左右,再就业比较困难,基础全部是从事暂时性的务工,有的因工伤或意外事故造成身体伤残,不能从事重的体力劳动,无固定就业,酬劳水平全部偏低,支出压力大,维持家庭基础生活显得十分困难。

  农村低收入家庭中,关键致贫原因有,一是家庭关键劳动力因突发事件造成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失去了家庭经营或务工的主力而致贫,二是家庭人口患重大疾病,长久负担高昂的费用而致贫,三是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儿女赡养的老人,另外也存在有发生灾难性事故致贫的情况  三、家庭经营和收支情况  1.家庭经营情况城镇低收入家庭没有承包耕地、山地,也未从事任何的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则从事部分力所能及的务工,一个是受雇于个体户,获取每个月800—1000元不等的酬劳,另一个是自由择业,在自发劳务市场从事劳务性服务,如三轮车、建筑小工、暂时雇工等,取得不固定的劳务酬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农村低收入家庭中,没有经营非农产业,或多或少有些农业经营,低收入家庭因为缺乏劳动力,即使有承包耕地也无法耕种,也仅有一部分是自家经营,但关键还是靠雇工,投入高,收益就小,其它农户则进行转包,收取每亩100斤稻谷的租金;山地面积不足,经营效益低;农村家庭全部自行生产部分蔬菜,或喂养少许的家禽,以满足生活需要,以此来减轻生活压力。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