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阅读及答案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 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 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 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 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 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 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 常稔[rQ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d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 钱为一贯⑥斛[hd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 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 平生好施与 ( )② 日食 ( )③ 尝有志于是矣()④ 及参大政()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既而为西帅②及为相B•①以其所入②以衾拥覆C. ①而终其志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 ①此其大较也②常蹲其身【小题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小题 3】翻译句子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 4】 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答案【小题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2)D【小题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小题3】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小题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解析【小题1】(1)试题分析:①句中的“好”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喜欢”的意思, 不能与“江南好”中的“好”的意思相混;②句中的“且”在古汉语里,也是个多义词,在 这里是“每天”的意思,在“年且九十”中是“将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常作为连词 ③句中的“尝”在古汉语中最多的还是作副词“曾经”讲;④句中的“及”在古汉语中常作 为“等到”讲,这里也是“等到”的意思,不过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梁惠王 上》”中是“连累;关联”的意思理解文言文字词,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识记与理解能力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 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 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2)试题分析:A项中的两个“为”都是“当、做”的意思;B项中的两个“以”都是 “用”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D项中的前一个”其”是“他” 的意思,后一个“其”是“自己的”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所以应选择D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点评:“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 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 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小题 2】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 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 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 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 意一些特殊的用法,这里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点评:文言句读常识既考查了学生的文言常识的知识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择、其、者、咸、之”这些词翻译准确 翻译时,要注意把“微、斯、谁与归”等词翻译准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 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 表意清晰小题 4】试题分析: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 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能概括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的故事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点评: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首先要读懂原文,梳理文章情节,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是篇写人的文章,可以根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