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电阻率法)试验实施细则1. 目的为了规范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接触式仪器组合法现场实施和内业 分析计算通航建筑物可参照执行3. 引用文件3.1 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 DB29-112-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3.2 合同文件工程检测合同是检测依据标准之一,检测人员进场前,应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合 同义务必须履行当合同的内容与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向委托方说明,但原则 上应优先履行合同义务4. 职责4.1 现场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测提倡谁检测谁分析的原则,若现场检测人员由于时间的关 系需委托他人进行内业分析时,检测人员应将现场检测的基本情况,资料分析中应注意的 问题,现场检测的全部资料无一缺少的移交给内业分析人检测人员对检测的原始数据的 真实性和有关资料的质量负完全责任4.2 内业分析人负责曲线绘制,对绘制的曲线负责由于人为原因(例如擅自修改原始记录 数据,调整或平滑曲线)导至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纠纷,应由内业分析人员负责。
内 业分析中非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总经理协助解决内业分析中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协助解决4.3 一般情况下,内业分析人应同时负责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所编写报告的质量负责4.4 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负责报告审核,根据报告中的波形曲线检查报告分析的质量,对报告结论的合理性负责5. 工作程序5.1 检测数量及检测部位确定灌注桩成孔质量的检测数量及检测部位按规范或设计单位的要求执行,若委托方确定 的检测数量少于规范或设计要求,项目经理应向委托方说明,经解释说明后可按合同要求 的检测数量执行检测的部位应首选施工有异常或设计认为重要的桩5.2 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灌注桩成孔质量检测宜采用接触式仪器组合法,接触式组合法检测仪参数应符合以下 规定5.2.1 伞形孔径仪应满足下列要求:被测孔径小于1.2m时,孔径检测误差w±15mm,被测孔径大于1.2m时,孔径检测误差w±25mm ;孔深检测精度不底于 0.3% ;探头绝缘性能不小于100MQ/500 V ,在潮湿情况下不小于2MQ/500 V5.2.2专用测斜仪应符合下列规定:顶角测量范围:0°~ 10°;顶角测量误差:<±10';分辨率不底于 36'';孔深检测精度不底于 0.3%。
5.2.3 孔底沉渣检测宜采用电阻率法检测电阻率法检测仪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电极间距0.02m±0.5 mm;电阻率测量误差<5%5.2.4 实测前必须由现场检测人员对所用设备进行检查清点,填写《物资进/出场表》和《设备使用记录》,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进入测试现场5.3 现场检测实施5.3.1 在正式开始检测前,应标定仪器系统5.3.2 伞形孔径仪具体标定方法如下: 连接孔径仪,打开电源,确认设备工作正常;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将四条测臂置于标定架不同直径D的刻度 点,记录仪器每次测量值d ;将各次的直径~测量值数据组,按最小二乘法拟合出D ~ d的线性方程:d = D + k x D0式中: k —斜率(仪器常数);D0 —截距(起始孔径)将方程求出的仪器常数及起始孔径输入记录仪; 将测臂置于标定架不同直径刻度点3次,分别记录各次仪器测量值; 将上述3次标准直径分别代入线性方程,计算出方程的测量值; 对应不同标准直径,比较方程测量值与仪器测量值的差值根据上述标定的结果,若仪器测量值与方程测量值之差满足规范精度要求,表 明仪器正常,可以进行检测否则需重新标定确定仪器常数及起始孔径,若精度仍 不满足要求,仪器必须返厂维修。
5.3.3 专用测斜仪的标定方法如下:采用 2''精度经纬仪将校验台调准到垂直轴铅垂位置;用测角器校正校验台上顶角刻度盘;将测斜仪安置于校验台,任意选择一个倾角(0° ~ 15°范围内)进行测试,记录仪器输出顶角值,重复进行 2 次5.3.4 标定完成后,应及时锁定标定旋钮,在该孔的检测过程中不得变动标定完毕后 恒定电流源电流和量程,仪器常数及起始孔径在检测过程中不得变动检测前应校正好自动记录仪的走纸与孔口滑轮的同步关系检测前应将深度起 算面与钻孔钻进深度起算面对齐,以此计算孔深5.3.5 孔径检测应自孔底向孔口连续进行5.3.6检测中探头应匀速上提,提升速度应不大于10m/min孔径变化较大处,应降低 探头提升速度5.3.7 现场检测孔径记录图应满足下列要求:有明显孔径及深度的刻度标记,能准确显 示任何深度截面的孔径;有设计孔径基准线、基准零线及同步记录深度标记;记录 图纵横比例尺,应根据设计孔径及孔深合理设定,并应满足分析精度需要5.3.8 接触式仪器组合法钻孔灌注桩成孔垂直度检测应采用顶角测量方法5.3.9 桩孔垂直度检测通常可在钻孔内直接进行,大直径桩孔的垂直度检测宜在一次清 孔完毕后,在未提钻的钻具内进行。
5.3.10钻孔内直接测斜应外加扶正器,宜在孔径检测完成后进行5.3.11 应根据孔径检测结果合理选择不同直径的扶正器5.3.12桩孔垂直度检测应避开明显扩径段,检测前应进行孔口校零5.3.13应自孔口向下分段检测,测点距不宜大于5m,在顶角变化较大处加密检测点 数必要时应重复检测5.3.14泥浆护壁灌注桩成孔的沉渣厚度检测,宜在清孔完毕后,灌注混凝土前进行5.3.15沉渣检测仪应能绘出孔深~泥浆视电阻率曲线沉渣厚度检测应至少进行3次,取3次检测数据的平均值为该成孔的沉渣厚度值6. 现场数据记录与初步分析6.1 退场前试验人(即现场检测人员)及记录人(即现场记录工人)共两人必须分别在每 页记录表上签字6.2 对于有异常的桩孔尽量向现场施工人员询问施工详情,给予室内分析判断以佐证7. 室内分析7.1 内业分析计算由现场人员或报告编写者完成7.2 孔径 d 可按下式计算:d 二 D + k xAV I0式中:Do一起始孔径(m );;k —仪器常数(m/ Q);AV 一信号电位差( V);I —恒定电流源电流( A )7.3 孔垂直度可按下式计算:K =(E.L )x 100%E = d 2—忙2Q h x sinlfe +0 ) 2〕' i i i —1 '式中:e —槽的偏心距(m),计算参照5.6.5条;L —实测孔(槽)深度 (m) 。
d 一孔径或钻具内径(m);° —测斜探头或扶正器外径(m);h-—第i段测点距(m);0第i测点实测顶角(°);0 i—1 —第i-1测点实测顶角(°)7.4 按规范方法评价各桩孔的宽度、深度、垂直度及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1桩径泥浆护壁钻孔桩±50 mm2垂直度泥浆护壁钻孔桩<1%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3孔深+300 mm4沉渣厚度端承桩<50 m摩擦端承、端承摩擦桩<100 m摩擦桩<150 m8. 质量记录8.1 基桩检测项目概况表(***);8.2 成孔质量检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