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V1.0版本)

lisu****20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5页
文档ID:160915738
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V1.0版本)_第1页
1/5

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南方电网公司变电站智能远动机的功能要求本规范适用于10kV及以上厂站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验收、运行、升级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部分:总则(idt IEC 60068-1:1988)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idt IEC 60068-2-1:1990)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dt IEC 60068-2-2:1974)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 60068-2-78:2001,IDT)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DL/T 634.510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传输规约 第101 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719-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传输规约 第102 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DL/T 667-1999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传输规约 第103 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DL/T 634.5104-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传输规约 第104 篇: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中国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主站-子站通信与接口规范,2006年DL/T 860变电站内通信网络和系统《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1-4-1部分:主站与厂站间通信规约规范》《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第1-2-4-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规范》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01,IDT)GB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T 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dt IEC 60870-2-1:1995)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idt IEC 60870-2-2:1996)GB/T 16435.1-1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 接口(电气特征)(idt IEC 60870-3:1989)GB 16836-200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GB/T 19520.3-2004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482.6mm (19in) 系列机械结构尺寸 第3部分:插箱及其插件 (IEC 60297-3:1984,IDT)3 术语和定义3.1智能远动机 Smart Substation Gateway厂站端用于数据综合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统一远方交换的远动通信设备。

3.2PMU同步相量测量装置4 智能远动机功能要求4.1 远动功能a) 具备通过DL/T 860协议采集测控装置的遥测数据、遥信动作信息及动作时间,且正确上送主站功能;具备通过主站发送遥控命令和主变档位升降遥调命令功能,具备正确接收并转发主站下发的计划曲线设点值功能;b) 具备遥测数据设置死区,越死区上送功能,具备遥测数据2倍过载正确上送,无归零且品质因数应为无效;c) 具备和智能电子装置以及调度的通信状态检查和监视功能,双网应能分别告警;与间隔层装置通信中断时,对应的采集数据上送主站应保持原值并置无效品质;通信恢复后,应恢复实时数据的传输品质变化过程中不能推送变位遥信;d) 具备一定的手段判断设备的检修状态,并对屏蔽检修设备的信息不上送给主站;e) 具备完善的日志功能,记录装置的运行状况;f) 支持对重要数据的存储功能,存储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日志、遥信变位、操作报告,各类数据的保存周期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g) 具备2个调度机构遥控切换功能,且只允许单个调度遥控(500kV变电站适用);h) 支持双机冗余,且应具备双机数据同步功能在主备热备工作方式时,主、备机状态应能上送至主站;i) 支持双通道冗余;j) 在复位和重启智能远动机,与主站建立通信后,无异常的遥信和遥测上送;远动与主站重新建立连接时,应清除缓存COS;k) 支持主站切换连接的远动通道,重新建立通信后应无异常遥信和遥测上送,正确记录切换期间模拟遥信变位;l) 关闭系统某一进程,具备自动诊断(告警)、自恢复功能;m) 具备与多个主站进行通信时,数据交互功能均应保持正常。

4.2 保信功能a) 具备通过DL/T 860协议采集保护定值、保护压板状态、故障录波列表及波形文件、通用文件列表及通用文件、配置信息,且正确上送主站功能;b) 装置设置检修态后,具备将信息标示上送或屏蔽功能;c) 具备对保护动作事件、录波波形的存储功能,并支持主站对动作历史信息、操作报告等记录进行召唤,数据的保存周期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d) 具备系统运行日志查询功能,系统日志应包含配置修改时间、子站工作异常情况、与保护装置通信异常记录,日志要完整无缺失;e) 具备开关量、保护软压板信号、保护装置模拟量、保护动作信号、告警信号正确上送主站功能;f) 具备正确检测保护装置通讯中断状态功能;g) 支持保护装置定值修改、保护软压板远方投退、保护定值区切换、保护远方复归功能; h) 支持模拟子站向分站上送保护事件时间≤3s,上送故障报告时间≤10s4.3 PMU转发功能a) 具备通过专用协议采集PMU数据,与主站正确联通管理通道及响应主站下发心跳信号的功能;b) 具备正确上传CFG1帧,接受CFG2帧,建立数据通道功能;c) 具备关闭实时数据记录后主站数据管道无数据,打开实时数据记录后主站数据管道能接收数据功能;d) 具备通讯中断告警功能;e) 对PMU数据的转发时延与传输速率满足主站系统应用的要求,数据传输速率应可以整定,至少应支持25、50、100次/秒的可选传输速率,数据按时间顺序逐次、均匀转发实时动态数据,且应包含整秒时刻的采样值数据;f) 具备动态数据存储功能,且不因外部访问而删除记录数据;不提供人工删除和修改记录数据的功能。

4.4 电能量采集功能a) 支持设置、删除计量点参数,设置、清空信息体地址定义表功能;b) 具备通过计量主站对厂站端进行校时,校时误差应小于±1s的功能;c) 具备随机正确召唤电量数据功能,支持召唤突发电能累计量功能;d) 支持对电量数据的存储功能,数据的保存周期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e) 支持召唤及记录告警时间功能4.5 监测功能a) 具备局放、油色谱等遥测数据、数据的品质和时间信息,以及告警信息转发功能;b) 支持数据变化、总召、周期上送方式正确上送主站;c) 支持对监测数据的存储功能,数据的保存周期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d) 具备通过MMS实现监测波形上送到智能远动机4.6 高级功能4.6.1 源端维护功能a) 支持由整站SCD文件(包含SSD信息)自动生成符合主站规范要求的CIM文件;b) 支持根据站内一次设备拓扑连接关系及辅助信息,自动生成符合规范和主站要求的SVG文件;c) 支持通过网络通信上送和接收相关文件,并能正确解析; d) 正确应答主站各类操作和数据获取; e) 实现CIM/SVG文件随站内SCD/拓扑连接的改变而自动更新;f) CIM或SVG更新后能以一定的方式立即告知主站,在主站相应的更新完成之前屏蔽数据上送。

4.6.2 顺序控制功能a) 支持调度端顺序控制的功能,支持控制过程的可视化;b) 支持操作票的存储和传输;c) 支持调度端下发的顺序控制的预演、启动、急停、继续、撤销、确认等命令;d) 支持顺序控制设备态上送;e) 支持当前步骤和执行状态的上送,包括操作肯定确认、操作否定确认、单步操作成功、单步操作失败、信息提示、失败原因、操作结束等过程信息;f) 支持包含人工操作步骤;g) 支持站端五防闭锁功能,如果智能远动集成了监控功能,程序化操作五防逻辑应与一体化五防逻辑共用;h) 顺序控制的操作前逻辑和监控一体化五防逻辑宜保持一致4.7 性能a) 具备缓存数据功能,遥信信息缓存能力不少于1000条;b) 在200点遥信每500毫秒变化一次,连续变化40次的情况下,变位信息记录完整,时间顺序记录时间正确,并正确上送主站;c) CPU平均负荷率正常时(任意30min内)≤70%,故障时(10s内)≤90%;d) 遥测信息响应时间(从I/O变化到智能远动机出口)≤2s;e) 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I/O变化到智能远动机出口)≤1s;f) 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从智能远动机接收到控制命令到I/O出口)≤1s;g) 控制操作正确率100%;h) 遥控动作成功率99.99%;i) 各业务功能系统均应能正确检测,并将通讯中断记录保存到历史日志;j) 应能正确检测对下通讯中断,发出告警信息并将通讯中断记录保存到历史日志;k) 各业务系统数据应同时正确上送,雪崩数据上送条件下,其他系统功能运行应保持正常;l) 在站控层网络上模拟施加网络风暴,各业务系统应功能正常,数据正确上送;m) 智能远动对下与间隔层装置的通信应具备不小于1M的网络风暴抵制能力;n) 存储空间不小于128GB;o) 支持接入装置数量不小于256台;p) 支持主站接入的数量不少于12个;q) 能够接受厂站时钟源对时、主站对时,支持IRIG-B码、报文等对时方式,各种对时方式具备优先级r) 双机工作时,自动故障切换时间:≤30s;s) 双机系统可用率>99.99%;t) 装置的对时精度≤1ms。

4.8 数据智能预处理功能a) 支持采集模拟量的算术数学运算功能,计算信号时间与分量信号时间应一致;b) 支持采集遥信量的合并运算功能,计算信号与分量信号的值和品质应具有正确的逻辑关系当采集数据不正常时,传送该数据至主站应保持原值,并置无效品质,品质变化过程中不能推送变位遥信4.9 电源要求a) 直流电源电压:110V、220V,允许偏差-20%~+15%;b) 交流电源电压:单相220V,允许偏差-15%~+10%。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