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济常识计算题举例(必备1)

pia****nw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1.51KB
约4页
文档ID:157584064
经济常识计算题举例(必备1)_第1页
1/4

宁陵高中2011年政治高考必备一:关于《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一)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例1:如果以前1部=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可以换 mp4A、4个 B、6个 C、8个 D、10个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练习题一: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 、 、 个瓷碗。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例: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 亿元纸币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

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练习题二: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 亿元,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 次,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1000 6 B、1200 3 C、1000 3 D、1200 6三、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问题例: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 )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解析: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分式表示,就是: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按照上述公式,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10×5%/4%=12.5(元),那么,王某购买的1000股股票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既可先算出预期股息(股票面额×预期股息率),再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也可先用预期股息率除以同期存款利息率,再去乘以股票总面额练习题三: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会 (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四、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例: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小1/3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小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② 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而企业利润用公式表示则是: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可见,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只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①项中利润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5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②项中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幅度没有前者大,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③项中投入减少,但利润总量没有变化,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④项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有时应该把复杂数字抽象为简明语言,有时应该把抽象难懂的语言具体成直观的数字比如选项④,将规模和利润都乘以10,分式的值并没有改变,从而说明其经济效益没变练习题四:某银行某年共发放贷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吸收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9%,在这一年中银行共支付职工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这一年银行利润是 万元 A、360 B、120 C、170 D、80五、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问题例: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

A、 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C、550亿元 550亿元D、5550亿元 1500亿元解析: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货币表现用公式表示为: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由此可知,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150)亿元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产值=C+V+M=5000+1000+(400+150)=6550(亿元)而国民收入则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现就是净产值用公式表示为:国民收入=(C+V+M)-C=V+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因此,该国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V+M=1000+(400+150)=15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关键是弄清国民收入的外延社会总产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余下的净产值都属于国民收入,包括上缴的利税练习题五:某国某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人均国民收入为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六、关于增值税的计算问题 例:一般增值税税率为17%。

某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500元卖给某商场请问,该商场应为此支付_元增值税款?A、110.5 B、1610.5 C、255 D、175.5解析: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故该商场为此应纳增值税款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领悟:增值税要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所以会扣除前面环节已缴纳的增值税款练习题六:若某制衣公司以2000元从该商场购得“例六”中的那批绸缎,请问该公司应为此支付多少增值税款? A、229.5元 B、85元 C、195.5元 D、340元七、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例:如果某工程师的月工资为5800元,则他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汇率(%)1X≤500元52500元<X≤2000元1032000元<X≤5000元15A、210元 B、505元 C、480元 D、750元解析: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它对个人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2000元后的余额因此,本题的具体计算为:首先确定该工程师的应税额:5800-2000=3800元;其次明确各段税率500×5%+1500×10%+1800×15%=505(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领悟:关键是弄清分段后每一段的应税收入额例如1600元至2100元总收入段的应税额为500元,而不是2100元不足部分,以实际数值计算,如总收入只有1900元,则应税额仅为1900元-1600元=300元练习题七: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收入也逐年上升在成都某大型建筑工地当焊工的民工老许2006年11月缴纳个人所得税218.5元,请算出他该月的个人收入是多少元? A、2290 B、3890 C、4370 D、1818.5八、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例: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70%,到期扣除利息税(税率为20%)后,该居民可得到的利息为 A、306元 B、810元 C、360元 D、648元解析:根据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1-20%)=3000×2.70%×(1-20%)=648(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领悟:一定要明白,利息税是指利息收入的20%,而不是本金的20%练习题八:2005年11月24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05年记帐式(十三期)国债本期国债期限7年,年利率为3.01%,利息按年支付,2012年11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完所有利息如果某人购买此7年期国债10000元整,利息每年支付一次,那么2012年11月25日到期,7年间本金与利息合计总额应为: A、13010元 B、12107元 C、17000元 D、10301元九、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就升值2%,即1美元=8.11元人民币据此可以计算出升值前100元人民币大约兑换 元美元A、 10 B、 8 C、 12 D、 14解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升值前1美元能换的人民币为:8.11元×﹙1+2%﹚=8.2722元则100元人民币能换的美元为:100÷8.2722≌12.1美元。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领悟:务必分清是本币汇率(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货币),还是外币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二者本质一样,但计算中的数值却不同,容易因为粗心而弄错练习题九: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练习题答案: 1、C 2、C 3、B 4、B 5、C 6、B 7、B 8、B 9、D考考你:2009年全国各地卷计算题(部分)(2009全国卷)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2009全国卷)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 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09年安徽卷)3.某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2009年海南政治卷)1.假设2007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08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4.95 B、1:5 C、1:5.6 D、1:6.05(2009年四川文综卷)26. 小张按1美元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000美元,两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000美元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A.损失了人民币1600元 B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600元C. 损失了美元160元 D. 减少了美元损失160元(2009年广东文综卷)2.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2009年宁夏文综卷)12.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 29.2万元 B 32万元 C 39.2万元 D 42万元答案:经济常识中常见计算题例析(二)【例1】现有织布厂6家,其中甲采取手工劳动,生产一匹布所需时间为10小时;乙、丙、丁、戊采用机器生产,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5小时、5小时、5小时、4小时;己采取电脑控制现代化生产,生产1匹布分别需要2小时试问现在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约是:A.31/6小时 B. 5小时 C.19/4小时 D.21/5小时【解析】根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参与平均的应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厂家所需的劳动时间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生产同一产品的绝大多数厂家的生产条件,主要是劳动工具本题中从甲和己使用的劳动工具来看,属于非正常生产条件,他们的劳动时间不参与平均,故答案应为5+5+5+4/4=19/4小时,选C。

本题易误选为5小时,其错误在于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绝大多数厂家所需的劳动时间例2】(07全国卷I)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 80 、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解析】使用价值总量即商品数量n =4小时(总时间)÷1小时(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4件;商品价值总量是指某一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之和,W总=W单Xn,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在4小时内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40(一件甲商品价值为 40 元)X4=160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仍为40例3】(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二者成正比。

所以,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皮鞋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1双皮鞋可换4件上衣;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上衣的价值量减少一半,此时1双皮鞋可以换8件上衣所以答案为C例4】假设1部=4辆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部=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B.1部=8辆自行车= 1克黄金 C.2部=16辆自行车=1克黄金 D.2部=32辆自行车=1克黄金 【解析】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可采取列算式的办法已知:1部(原)=4辆自行车(原)=2克黄金(原) ……① 1部(现)=1/2部(原) ……② 1辆自行车(现)=16辆自行车(原)(原) …… ③ 1克黄金(现)= 2克黄金 (原) …… ④求 : 1部(现)=?辆自行车(现)=?克黄金(现)解:(1)1部(现)=1/2部(原)=1/2X4辆自行车(原)(根据①) =1/2 X 4 X 1/16辆自行车(现)(根据③) =8辆自行车(现) ……⑤ (2)1部(现)=1/2部(原)=1/2X2克黄金(原)(根据①) =1/2X2 X 1/2黄金(现)(根据 ④) =1/2黄金(现) ……⑥ (3)由⑤⑥得出:2部(现)=16辆自行车(现)=1克黄金(现) 故选C。

例5】(08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解析】解法一: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反比例关系直接得出:1元X 1/(1—25 %)= 0.80元 解法二:根据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假设2006年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n,其价值总量为1元Xn,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nX(1+25%)〕=1元Xn,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例6】(08四川)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解析】由于“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在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时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

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 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0元×12.1亿件=121亿元例7】(08全国Ⅰ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 (1+50%)=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

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 ×(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例8】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1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2=500(亿元);1元纸币:x元货币=1000亿元:500亿元,得出:1元纸币=0.5元货币,因而1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选A。

例9】假定我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胀率为5%,试问当年我国有关部门发行的人民币应为: A. 5250亿元 B. 5500亿元 C. 4750 亿元 D. 5000亿元【解析】(30000/6)×(1+5%)=5250亿元例10】(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解析】可分三步: (1)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2)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

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