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思考与调整:第一单元 课题:自主修改作文 第1教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修改作文的实际,在认真观察第一页插图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自主修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2.认真观察插图2、3,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自主修改作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 【先学提纲】一、品读理解我能行“文章不厌百回改”,我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拓展我先行1.查一查:读到“文章不厌百回改”,让你想到了哪些中外名人的事例?2.记一记:关于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老师推荐:(1)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可夫(2)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其芳(3)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托尔斯泰三、修改作文有高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思考与调整: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同学们,这位学者的回答,让你知道他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2.“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学习的好习惯——“自主修改作文”这一话题板书课题:自主修改作文)二、观察交流,明确意义1.出示学习目标1:联系自己修改作文的实际,在认真观察第一页插图的基础上,懂得自主修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2.出示:文章不厌百回改谁来说说,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文章应该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3.古今中外,有许多大家就是这样做的,你知道谁的事例呢?(贾岛《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等)4. 教师讲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定稿故事 附:小故事(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三、学习方法,指导运用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文章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必须要经过反复修改那怎样修改呢?出示学习目标2:认真观察插图2、3,初步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逐步养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2.出示插图2:(1)图上画了什么?(2)他们修改习作的时候是怎么做的?(3)平时你修改习作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思考与调整:下预设一:读一读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够顺下来念,会发现一些小的不妥,要随发现随改 ——张中行可见,习作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是个好方法预设二:对一对对照习作要求,从选材、中心、段落、内容、结构等方面找问题,检查自己是否能用通顺的语句、清晰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当鲜活的语言真实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预设三:请一请因为是自己的文章,很多问题自己一时看不出来,意识不到,可以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力量,请他们帮助修改,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己再认真参考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修改注意有些意见也不能全盘接受 预设四:赏一赏欣赏同学的佳作或教材提供的范文,这样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3.出示插图3: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位小学生习作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先读读没有修改的文字,再读读修改后的文字,对照一下,说说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呢?(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4.出示片段,学生修改此环节可以改为修改自己的习作今天,我跟着姐姐到人民广场学溜冰我穿上溜冰鞋,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姐姐已经飞一样地出去了我想赶紧站起来学着姐姐的样子,结果摔了一跤!姐姐溜回来握住我的双手,我的脚一步一步的向前滑,右脚往后退一步,左脚就向前进一步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溜冰,我开心极了1)学生修改;(2)全班交流,教师点评5.出示名人修改文章的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契科夫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何其芳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
——托尔斯泰(1)指名读思考与调整:(2)说说读懂了哪句3)齐读四、课堂总结,形成习惯同学们,好习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两天的工夫,它需要我们有耐心、信心、恒心,有的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枯燥,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一定会收获!板书设计: 自助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读一读对一对请一请赏一赏……教后反思: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第2教时 思考与调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认真观察课本第二、三页插图,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逐步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意义,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懂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个人发展终身有益,并能坚持,最终形成习惯课前准备: 先学提纲、ppt、【先学提纲】1.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你知道哪些有关习惯的名言?2.“处处留心皆学问”,我知道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
3.除了语文课,我曾经从哪种渠道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例:我特别喜欢和人聊天以前,我爸爸总觉得是我的一个毛病,他说我天天不停地说,不嫌烦?可我,就是改不了不过,后来,语文老师找我聊天,我才明白,原来聊天也可以学习语文呢!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和人聊天时一遇到有趣的话题或者听到别人说的有意思的话,我就赶紧掏出小本记下来有的时候还能用在我的作文里面老师都夸我的语言有生活气息呢!现在连我爸爸也夸我是个有心人呢!学情分析: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世界上著名的“铁娘子”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及习惯时说,“有时事务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诀实际上在于把90%的生活变成习惯,这样你就可以习惯成自然了毕竟你想都不用想就去刷牙,这是习惯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会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今天我们要讲的另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板书:多种渠道学语文二、观察交流,习得方法思考与调整: 1.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认真观察课本第二、三页插图,使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2.请同学们自己先仔细看一看第二至第三页上的图,书上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1)课堂上2)参观工厂3)同学们认真地听员讲解飞机模型4)同学们参观军事基地,听解放军讲解 (5)同学们到田间学做农活 (6)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检索 (7)同学们在图书室选书 (8)同学们在阅览室读书 (9)在家里同学们收看电视讲座 (10)同学们做现场采访、摄像 (11)同学们在教室里开讨论会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得要清楚、明白,并分类归纳: (一)学校内:图书室、阅览室,网络学习,宣传栏,黑板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向老师请教,同学讨论…… (二)家里: 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籍、和家人交流、学做家务…… (三)校外: 参观工厂、军事基地、深入农村学做农活、采访访、调查、旅游、与人交流……总结:是啊,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课堂板书:(1)融入社会(2)利用电脑(3)阅读书刊(4)收看电视(5)开展课外活动 ...... 3.这些渠道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呢? 4.举例子。
你通过这其中的哪种渠道学到过什么知识(知道了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三、适度拓展,丰富方法1.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四人小组试一试吧,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最多2.全班交流预设:(1)家中学语文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思考与调整:(2)校内学语文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3)校外学语文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四、课堂总结,形成习惯 本学期,我们班级中将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我喜欢的广告语、喜欢的名言警句比赛、找广告牌或宣传语中发现的错别字比赛、利用晨会班会交流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或新闻、不同的主题办手抄报等活动,相信同学们会更加喜欢我们的语文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同学们能大胆、热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相信同学们的语文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板书设计: 多种渠道学语文 (1)融入社会 (2)利用电脑 (3)阅读书刊 (4)收看电视 (5)开展课外活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