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下册浙教版科学提纲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0.50KB
约3页
文档ID:79531240
七下册浙教版科学提纲_第1页
1/3

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1. 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 动能?物体的 质量 越大,运动速度 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2. 物体被举高时所具有的能(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称为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 大,被举高的高度越 高, 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 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3.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机械能 ?各种形式的能可以互相 转化?第二节机械运动一 ?参照物1.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 (注意参照物)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 中最普遍的现象?2. 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现在只研究直线运动)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4. 匀速直线运动定义: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均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第三节力的存在一 ?力的作用效果(F)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但是不一定接触,比如电磁力,重力)?3. 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反之,受力物 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 (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 !5.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6. 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⑵ 分类: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的长度(不是弹簧的长度)与 所受的拉力成正比?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8. 力的表示法:A力的图示(精确表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 ?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 成正比,并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画法:“四定两标”,一定:受力物体,二定: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几何中心) 三定:标度,四定:根据标度画出力的线段长度,一标:段末端标出箭头,即力的方 向,二标:标出力的大小和方向?B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只关心力的方向,不关心大小,即在物体力的方向上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9. 弹力(1)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即弹力 ?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属于弹力?(2) 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 (假设弹簧原长为Li,发生形变后的长度为L2,则弹簧的伸长量为△ L= L 2- Li)成正比(F=k△ L,k为胡克常数,了解)?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3) 方向:弹力的方向和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下落1. 原因:物体下落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即重力作用?2. 重力: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受到的力 ,即重力,简称物重,用符号G(gravity)表示?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 ?3. 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g为常数(重力加速度)=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的重力是 9.8N.重力大小还和位置(如纬度,星球,海拔)有 关系?4. 方向:唯一,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5.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重心是一种模型,不是实际的点?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可能在物体外,比如空心球?一般分析中,把物体的重心画在近似几何中心 ?第六节摩擦的利与弊1. 摩擦力(f):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这种力就叫摩擦力(friction) ?摩擦力的形式: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 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普遍性: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会产生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动摩擦)或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 的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既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大小:动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 定时,压力越大,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动摩擦力越大!滚 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2. 增大或较小摩擦的方法(1)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更粗糙b.增大压力c.滑动代替滚动(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a.使接触面光滑 b.减小压力c.滚动代替滑动d.使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润滑油等?第七节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 斜面实验(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⑶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 越大,运动的距离就越丄,速度减小得越_快,运动的时间就越 短?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 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⑷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 ,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一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 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 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 无关?4.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T —,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 ;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第八节二力平衡1. 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称二力平衡?2. 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词概括“同体 ,等值,反向,共线” ?3.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重点):相同点: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