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家长工作的实效性 摘 要: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备受争议中艰苦前行,其高耗低能的结果,往往是因为施教者造成的施教不妥而造成学生作文出现很多问题,施教者还是应该从作文教学的基础标准入手,从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找准突破口,以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矛盾;实效 作文是戴着镣铐舞蹈的艺术:它既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独立表示的过程,是学生心灵的倾诉、智慧的闪耀,又要遵照一定的法则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因为施教者的观念不对,方法不妥,又造成了学生作文出现种种问题作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似乎在争论中失去了原来面目,很多原来清楚的东西变得模糊本文整理了学生作文的四对突出矛盾,试图从写什么,怎么写几方面,再次就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有意义”和“有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利用语言文字进行表示和交流的主要方法,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发明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示真情实感这段话要求了作文教学的标准、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说明了作文教学的方法,本应该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认真实践,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却置之不理,仍然是以考试为中心,以赚取考试分数为目标,突出的表现是平时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从作文材料的“思想性”方面入手:选材要注意“健康向上”,注意“立意高远”,甚至要注意政府部门有哪些时髦的口号或流行语,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把“党、人民、民族、祖国、见义勇为”等大话、空话挂在作文上面,动辄大地震、大海啸、北京奥运、广州亚运、利比亚空袭,等等。
中小学生毕竟只是未成年人,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积累有限,怎么可能像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人那样,站在所谓的思想高度,挖掘材料的思想深度?为何不引导学生关注“有意思”的材料?我们先看中学教材里的作品,它们几乎全部是“有意思”重于“有意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突出了“乐园”;莫怀戚的《散步》,突出了浓浓亲情;杨绛的《老王》,是对底层人的愧怍;朱自清的《背影》,已被研究者写成无数文字……文言文中的《童趣》《陈太丘和友期》《项脊轩志》,等等,无不在“有意思”方面让人称道,没有些人说这些文章是“重大的”“立志高远”的“时代主旋律” 著名学者、作家曹文轩教授曾说过:“有意思在价值上绝不亚于有意义的,因为有意思,比如说有情趣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智慧……不过,老师在教学生语文的时候,或在教学生作文的时候,往往是把“有意思”忽略不计了,这是不适宜的强调“有意义”,可能没有错,但过于强调“重大的题材”,恐怕就不宜了:这么做,很轻易割裂学生和生活的关系,泯灭她们的智慧、纯真、朴实,为了分数,纯粹造假,搬来部分不着边际的重大题材,却堆砌了一大堆的空话、废话、套话,这对作文教学,有何益处呢?我们还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拾取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示生活,去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情世故等。
我们不妨看看一则学生的习作 我经常想起以前的时光 今年的夏天,仿佛格外寂寞初夏的时候,静溢的校园就溢出了一阵芬芳 哦,原来是那素白的花又开了真的是一棵开花的树,满树清香树下,一个迷迷糊糊的女孩,飘飘忽忽地回到了以前的时光 上幼儿园的时候,母亲把我寄托在老师家里,直到星期五放学才会来接我在我的记忆中,那个淌着口水玩玩具的年纪,首次感觉到了世上最简单最简单的幸福在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妈咪”后,便深深地投入母亲的怀抱里,怎么也不愿再起来母亲变戏法似地从后背摸出一块糖来,我便连忙伸手去接急忙喂入口中,甘橙味的甜香满溢在那小巧的嘴中,感慨着一颗糖怎可浓缩着如此香浓满溢的愉快和满足! 一个人静静地走着,买了几颗糖,急切地放进口里,试图想要找回那份遗失的幸福舌尖滑过那颗小巧的糖,为何却尝到了丝丝苦涩? 上小学的时候,我拥有世上最纯洁最美好的友谊忘不了操场上银铃般的笑声,忘不了过廊尽头欢乐的嬉戏声,忘不了校园里捉迷藏时留下的串串小脚印……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口中轻吟着,起身返回树下,转了一圈又一圈 猛地一震,头上落下了一朵花苞 空气中只剩下了苦涩。
这篇习作,确实看不出多少“意义”来,但我以为有点“意思”,它经过一个学生的视角,写出了在树下的部分顿悟、感怀,对母爱的依恋、对友谊的珍爱,感慨细腻,感觉独特,文末有种淡淡的忧伤,有一点青春期忧伤的气息过份强调材料的“有意义”,等于给学生作文套上紧箍咒,让学生望而却步、无所适从作文是抒写心灵的自由过程,不只是抒发政治意义的过程 二、“会联想”和“会假想” 众所周知,联想和想象是语文学习主要的思维特征和方法,也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力,不然其语文学习将大打折扣,但反应到学生作文上面,我们却往往发觉,学生作文中,有太多的不是联想、想象,而是假想,即虚假的堆砌其最大的特质,是失却了生活的真实、观察、积累,是凭空捏造的,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还是看看学生小源的一篇习作 我想,她为何要拿着一份文件去酒楼里面呢?于是,我和同学说:“各位帅哥美女们,不如去吃东西吧,我很饿经过大家的同意后,我带大家去了酒楼对面的小吃馆里吃东西我坐在窗户旁边看着父亲在干嘛同学们看到我有点奇怪以后,就问我:“你干嘛那么疑神疑鬼啊?”我说:“没事,我只是想闻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多种小吃全部来了后,全部抢着吃,仿佛几天没吃饭那样。
我不论她们狼吞虎咽了,我继续望着窗户,仔细观察着父亲的一举一动以后,谈好生意后,她们开了一瓶红酒在喝,我看见父亲的杯子里装满了酒,客人仿佛在说,假如我父亲能够在一分钟内喝光这杯酒,那么以后她只和这一间企业合作,父亲二话不说就喝了客人继续给父亲倒酒,到了最终,父亲醉了我最终了解父亲为何天天全部醉醺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