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4MB
约50页
文档ID:156775114
屈光不正斜视弱视_第1页
1/50

屈光不正 大纲要求n一、掌握屈光和调节的概念n二、掌握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和矫正方法一、屈光屈光介质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 二、基本概念 调节是指眼球为看清眼球为看清近物而增加的屈光力近物而增加的屈光力 近物近物 环形睫状肌收缩环形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变凸晶状体变凸 悬韧带松弛悬韧带松弛 1.调节二、基本概念2.集合 视近物时眼睛会聚,使视轴转向注视物体3.调节幅度、调节范围、近点、远点三、屈光不正病例分析一:张明,11岁,诉近半年看黑板不清楚、喜欢偏头、眯眼检查结果:1.裂隙灯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体征 2.视力:A.裸眼视力 OD0.4 OS0.3 B.针孔视力 OD0.7 OS0.7 3.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OD-2.00DS/-0.50DC*175 OS-2.25DS/-0.75DC*170 4.诊断:单纯性近视眼OU (一)近视1.近视:平行光经过屈光系统会聚于视网膜之前(一)近视 2.近视分类:按原因: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 按程度:轻、中、重度近视 按性质: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一)近视3.临床表现:a、远视力不佳,近视力正常 b、眯眼,歪头 c、部分患者有视疲劳症状 d、部分有家族史4.检查:(一)近视1.裸眼远、近视力,针孔视力2.散瞳散瞳眼光:客观验光、主觉验光(一)近视5.处理原则:视力最佳、感觉舒适、用眼持久6.治疗方法:矫正矫正 a.凹透镜最低度数最佳矫正视力 b.角膜接触镜、屈光性手术三、屈光不正(二)远视1.分类:生理性远视、病理性远视 2.“隐形远视”和“显性远视”a、隐形远视 指无睫状肌麻痹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 b、显性远视 指在常规验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远视(二)远视临床表现:1、远、近视力正常或异常 2、视觉疲劳,部分患者伴有内 斜视处理:1.散瞳及小瞳验光 2.轻度不伴有视疲劳不需处理 3.中、重度远视或中年以上人群须矫 正视力(三)屈光不正其他1.屈光参差、散光、老视概念2.注意区分老视和远视 a、老视 调节能力下降 近点拉远 b、远视 静态的屈光状态(四)处理要点1.视力 针孔视力2.眼病史和戴镜史3.验光4.近视:足度矫正 远视:视情况而定 儿童远视足度 矫正 斜视、弱视大纲要求:1、掌握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的临 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 则 2、了解斜视的临床检查方法 3、了解弱视的定义、分类和治疗方法 斜视斜视是指双眼视线不能同时面向目标而双眼位呈分离状态。

并以斜视的偏离方向来命名斜视的类型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n1.病史(history):n主诉 何眼 斜视性质(歪头视物)时间n现病史 发病时间 发病过程 是否伴复视、歪头视物等 斜度的稳定性及变化情况 是否做过检查 做过何种治疗n既往史 健康情况 是否患其他疾病及治疗等n个人史 生产史 发病前后有否其他疾病n家族史 详尽调查 n2.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有无内眦赘皮等n3.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测定远、近视力及矫正视力儿童屈光检查应用1阿托品麻痹睫状肌检影验光n 主要作用 内直肌:内转 上斜肌:内旋 上直肌:上转 外直肌:外转 下斜肌:外旋 下直肌:下转内直肌内直肌内转内转外直肌外直肌外转外转(一)眼外肌上直肌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下转、内转、外旋(一)眼外肌上斜肌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下斜肌外旋、上转、外旋外旋、上转、外旋(一)眼外肌(一)眼外肌(一)眼外肌(一)眼外肌(二)斜视的分类1.依据融合状态分类: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和显性斜视2.依据不同注视位置,眼位变化情况分类 a、共同性斜视:眼位偏斜不随注视眼、注视方向 变化 b、非共同性斜视:眼位偏斜随注视眼、注视方向 变化,多为麻痹性或限制性(三)相关检查1.交替遮盖与遮盖去遮盖 (三)相关检查2.遮盖加三棱镜实验3.角膜映光法 Hirchberg法、Krimsky法、同视机法4.视野计法5.同视机检查同视机检查病例一 刘某 女 5岁 2岁时高热后家长发现“对眼”,去当地医院经散瞳验光诊断为双眼远视散光伴弱视,戴镜后“对眼”好转 但不能坚持做弱视治疗。

足月顺产母亲年轻时曾因斜视行矫正手术于2004年10月首次来我院就诊常规检查程序:1、视力、视力 裸眼右0.1 左0.2 近视力右0.2,左0.2;戴镜右0.4 左0.52、检影结果 右+7.50Ds+0.50Dc90=0.5 左+7.00 Ds+0.50Dc95=0.6 病例一 2、眼位、眼位 a、交替遮盖裸眼:右眼注视,左眼内 中;左眼注视,右 眼内中 b、角膜映光:裸眼 右眼注视,左+20,左眼注视,右眼+20;c、三棱镜遮盖法:裸眼 右眼注视,左眼 +40,左眼注视,右眼+40 3、双眼眼球运动:患儿 9个方向运动均 无受限,斜视角相等共同性斜视 A.眼外肌肌肉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的眼外肌肌肉及其支配神经均无器质性病变的眼位偏斜,向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度相同眼位偏斜,向各个方向注视时偏斜度相同B.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根据眼位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和垂直斜视和垂直斜视共同性斜视的常见病因A.先天性因素;B.脑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和眼的调节融合等功能异常所致;C.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斜视病人没有明确的家族病史;D.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常伴有远视、近视或散光。

三)共同性斜视【主要特征【主要特征】1.一眼正位,非注视眼偏向鼻侧或颞侧2.各诊断眼位斜视角大致相等;3.第一、二斜视角大致相等;4.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5.无复视、恶心、呕吐症状及代偿头位1.共同性内斜视 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 知觉性内斜视 连续性内斜视 残余性内斜视1.共同性内斜视治疗原则:a、合并弱视先治疗弱视 b、多合并中高度远视,足度 矫正 c、戴镜无法矫正采取手术2.共同性外斜视 先天性外斜视 后天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 恒定性外斜视 继发性外斜视 知觉性外斜视 连续性外斜视 残余性外斜视2.共同性外斜视分型:与集合关系密切 基本型、分开过强型、集合不足型以 及假性分开过强型处理原则:1.以手术为主 2.部分可以进行集合训练病例分析Xx,男性,45岁,系“双眼视物重影3天”入院 患者3天前于感冒后出现双眼视物重影,自觉右侧视物重影明显,遮盖一眼后以及面向右转症状好转,无眼红眼痛,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明显视力下降,休息后症状未好转遂来我院否认外伤史,否认全身系统性疾病史病例分析PE:Vod 1.0.Vos 1.0 双眼眼前节()眼底()角膜映光法示 左眼注视,右眼角膜反光点位于颞侧瞳孔缘(+20);右眼注视,左眼角膜反光点位于颞侧角膜缘(+40)眼球运动示右眼外转不足(2),左眼内转稍亢进(+1)病例要点1.3天前于感冒后出现双眼视物重影2.角膜映光法示 左眼注视,右眼角膜反光点位于颞侧瞳孔缘(+20);右眼注视,左眼角膜反光点位于颞侧角膜缘(+40)3.眼球运动示右眼外转不足(2),左眼内转稍亢进(+1)(四)非共同性斜视两种形式:一种为神经肌肉麻痹引起的斜 视;另一种为限制性斜视特点:1.运动受限 2.斜视角随运动变化 3.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4.多有代偿头位 5.病因常明确麻痹性斜视的常见原因A.先天性异常,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及眼外肌本先天性异常,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及眼外肌本身的病变所引起;身的病变所引起;B.某些疾病可能引起,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某些疾病可能引起,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炎症、外伤、炎症、外伤、糖尿病以及眼眶的炎症等。

部糖尿病以及眼眶的炎症等部分颅内肿瘤的发病症状仅表现在眼部,而其它分颅内肿瘤的发病症状仅表现在眼部,而其它症状表现较晚,所以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颅症状表现较晚,所以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颅内肿瘤内肿瘤 的治疗时机的治疗时机(四)非共同性斜视处理原则:先天性以手术为主,后天性病 因治疗为主 麻痹性麻痹性 共同性共同性病因病因 器质性改变器质性改变 不清楚不清楚发病发病 骤然骤然 逐渐进展逐渐进展眼球运动眼球运动 运动受限运动受限 无受限无受限斜视角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第二斜视角 第一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两个斜视角相等两个斜视角相等复视复视 有有 无无代偿头位代偿头位 有有 无无治疗治疗 手术手术 矫正屈光不正矫正屈光不正 三棱镜三棱镜,药物药物 *麻痹性斜视与共同性斜视鉴别*弱视弱视定义:弱视弱视是一种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未能发现与该视力减退相应的眼球器质性病变分类:1.斜视性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治疗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方法:1.病因治疗 2.后像疗法 3.压抑疗法 4.光栅刺激 5.海丁格刷训练。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