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寄小读者》考级试题

jkl****17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50KB
约9页
文档ID:46345019
《寄小读者》考级试题_第1页
1/9

《寄小读者》考级试题 1、《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 ( B )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欢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2、《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C ) A.巴金 B.叶圣陶 C.冰心 D.金波3、《寄小读者》中的第二封通讯中,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伤心的事是什么事?( D ) A.虎儿死了 B.作者用书盖住了小鼠 C.小鼠吃了作者的饼干 D.小鼠被虎儿吃了4、《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家时经过山东,见到了五岳中的哪座山?( D ) A.华山 B.衡山 C.嵩山 D.泰山5、《寄小读者》中作者远行时乘坐的油轮名称叫什么?( C ) A.玛丽号 B.哥伦比亚号 C.约克逊号 D.诺曼底号6、《寄小读者》中,“我”在波士顿读了一首诗,题目是《我在不认识的人中间旅行》,这首诗是谁写的?( C ) A.泰戈尔 B.普希金 C.华兹华斯 D.歌德7、《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什么节日?( A ) A.圣诞节 B.中秋节 C.感恩节 D.春节8、《寄小读者》中,作者用“是处人家,绿深门户”来形容哪里的居民房?( C ) A.苏州 B.神户 C.美国乡村 D.北京9、《寄小读者》中一共有二十九篇,其中二十一篇是作者在哪里所写?( B ) A.日本 B.美国 C.苏州 D.北京10、《寄小读者》中作者由什么事物受到启发,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D ) A.菊花 B.桂花 C.玫瑰 D.蒲公英11、《寄小读者》中,作者此次远行的目的是什么?( C ) A.旅游 B.会友 C.求学 D.治病12、《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谁? ( D ) A.小朋友们 B.冰仲 C.父亲 D.冰季13、令作者想起纳兰性德写的“盈盈从此隔银湾,并无风雪也摧残”的地方时哪里?( A ) A.银湾 B.波士顿 C.沙穰 D.梦野14、《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多久?( C )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15、《寄小读者》中,作者回国时,轮船是在哪里上岸的?( C ) A.天津 B.海南 C.上海 D.香港16、《她得到刑罚了》这一篇指的是璧不愿午睡得到了护士的刑罚,这个刑罚是什么?( B ) A.强迫睡觉 B.吃药 C.看书 寄小读者》考级试题   1.《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D )。

   A. 茅盾   B. 鲁迅   C. 叶圣陶   D. 冰心   2.《寄小读者》中,“我”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写作这些给小读者的通讯的( C )   A. 作为一个成人的烦杂之心    B. 一个人感到寂寞无聊时    C. 在“我”感到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才拿起笔    D. 在想念自己亲人的时候   3.《寄小读者》中,“我”把因自己的原因让一只小老鼠死于猫口的事写出来,目的是( C )   A. “我”仅仅是为了自我忏悔    B.“我”想把这件有趣的事和小读者们分享    C. “我”希望小读者们从中感悟到一个人应该从小有爱心    D. “我”不敢把这样的小事告诉成年朋友   4.《寄小读者》中,在火车上“我这时心中只憧憬着梁山泊好汉的生活”,是因为( B )   A. “我”对梁山好汉的生活充满好奇心    B. “我”羡慕那种激越豪放、大刀阔斧的胸襟    C. “我”身处在战争年代    D. “我”为自己的环境感到庆幸   5.《寄小读者》中,“我”在火车上路经苏州时,“我”的感受是( D )   A. 江南的风景不过如此    B. 江南的风景虽然美,但我还是喜欢北方的风物    C. “我”因两夜失眠,无心欣赏江南的景色    D. 虽然“我”素喜北方风物,但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6.《寄小读者》中,“我”在火车上路过蚌埠,有母女二人上车,“我”对母女两人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是为了( B )。

   A. 告诉读者母女两人打扰“我”了    B. 引出“我”对母亲的赞美和思念    C. 写出母女两人的行为有点古怪    D. 写出“我”烦躁中无事可做   7.《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8.《寄小读者》中,“我”在波士顿的湖边石上读过一首华兹华斯的诗《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 B )   A. 身在异乡时对家中亲人的思念    B. 身在异国时对祖国的思念   C. 在外旅行中的新鲜快乐之感    D. 在外旅行时对朋友的思念   9.《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A )   A. 母亲    B. 姐姐    C. 奶奶    D. 作者的一个朋友   10.《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小朋友,愿你们用心读古人书,他们常在一定的环境中,说出你心中要说的话!”,如“我”在归途中想起了这样的诗句:( D )    A.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B.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1.《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 A )   A. 沉静的悲哀里,含有无限的庄严   B.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很凄苦的   C. 自己太寂寞了   D. 小朋友们过得太快乐了   12.《寄小读者》中,作者说“去国以前,文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指的是:( A )   A. 以前是自己写得文字比自己的思想情感多,现在是思想情感比写出来的文字多   B. 以前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写出来的文字多,现在是思想情感比写出来的文字少   C. 以前写文章时有情绪,现在少了   D. 现在写文章经常会有情绪   13.《寄小读者》中,“我”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重点写了一种花作为例子,这种花是:( C )   A. 牡丹   B. 荷花    C. 蒲公英    D. 蜡梅    14.《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我自然爱我的弟弟,我们原是同气连枝的。

假如我有吃不了的一块精饼,他和我索要时,我一定含笑的递给他但他若逞强,不由分说的和我争夺,为着‘正义’,为着要引导他走‘公理’的道路,我就要奋然的,怀着满腔的热爱来抵御,并碎此饼而不惜!”这里的“弟弟”暗喻侵略过中国的哪个国家?( C )   A. 德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15.《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B )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16.《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这个地方养病时悟出了“爱”与“同情”的道理,于是作者说“我一病何足惜?病中看到人所施于我,病后我知何以施于人这里的“我一病何足惜”的意思是:( C )   A. 可惜我生病了   B. 我生病是多么可惜的事   C. 我生病又有什么可惜的   D. 我这一病什么时候才能好啊   17.《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 A )   A. 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B. 觉得生活中有时会发傻    C. 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笑声    D. 对自己曾经有过傻顽痴笑的生活感到后悔   18.《寄小读者》中,作者认为娱乐不是“消遣”,作者认为只有这类人才会有真正的娱乐:( B )   A. 无所事事的人    B. 热爱工作的人    C. 贪玩的人    D. 灰心丧志的人   19.《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在国外曾经也看到过类似的“云影天光”,作者说在国外看到过几次这样的情景:( A )   A. 2次     B. 3次    C. 4次    D. 4次  20.《寄小读者》的作者是( C )。

巴金 叶圣陶 冰心 金波  21.《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 )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   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   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2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B )   A.日记体    B.书信体    C.寓言体    D.游记体  23.《寄小读者》的写作年代是( A )   A.20年代初期    B.20年代中期    C.20年代末期    D.30年代初   24.《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 A )   A.素来不喜欢热闹    B.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们回信   25.《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一只( A )而忏悔   A.小老鼠    B.虎儿    C.黄雀    D.蟋蟀    26.( D )不是冰心的弟弟   A.冰叔    B.冰季    C.冰仲    D.慰冰   2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 A )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28.《寄小读者》中,冰心的妈妈那么爱冰心,是因为( D )   A.冰心很可爱    B.冰心很聪明    C.冰心很懂事   D.不为什么,因为冰心是她的女儿   29.《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A )   A.伟大的母爱    B.深沉的父爱    C.深厚的友情    D.亲密无间的兄妹情   30.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 B )    A.她很想念家人    B.她生病了    C.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D.她没有朋友31.《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3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 C )   A.她也有疼爱她的家人    B.她的家庭生活很幸福   C.她得不到父爱    D.她病得很重。

   33.《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 A )   A.乡思    B.愁绪    C.离意    D.诗兴    34.《寄小读者》中,作者说“去国以前,文字多于情绪去国以后,情绪多于文字这是因为( B )   A.国外的景色不值得写 B.在异国他乡非常寂寞,她要抒发心中的各种情绪   C.她已经不擅长写文字了    D.文字和情绪不能共存   35.《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她以( D )为例子   A.玫瑰    B.菊花    C.桂花    D.蒲公英    36.《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B )才能经历   A.威尔斯利    B.沙穰    C.横滨    D.神户  37.《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A )   A.瓜果节    B.女儿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38.《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B )。

   A.沙穰和威尔斯利    B.白岭和华京    C.伍岛和梦野    D.慰冰和西雅图   39.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 )   A.她爱小孩子    B.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40.冰心原名(C )   A.谢婉婷    B.谢冰心    C.谢婉莹    D.谢莹婉   41.《寄小读者》是(A)   A.散文集    B.诗歌集    C.小说集    D.杂文集   42.《寄小读者》显示出(B)的特点   A.自然烂漫    B.婉约典雅    C.浪漫清丽    D.豪放不羁   43.《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是因为“我”(B)   A.希望自己珍惜光阴    B.素来不喜热闹    C.不敢触及离别的伤感    D.需要给小朋友回信   44.《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为何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B)   A.为了心情愉悦,可以自主活动    B.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C.为了看风景,赏心悦目。

   D.为了同外人隔离开来,不喜欢旅馆   45.和援藏医生李贡的谈话中,作者得出了什么启发(D )   A.人的生命可贵    B.我们要乐于助人    C.我们要勇敢坚强    D.深深体会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群众利益放在第一   46.下面四个选项冰心的作品是(C)   A.《家》 B.《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C.《繁星》D.《龙须沟》   47.作者在波士顿的时候,读华兹华斯的《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直至到了海外,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英格兰!我才知道我付与你的是何等样的爱”时,为何“使我恍然如有所得,有怅然如有所失”( B)   A.作者在海外孤独    B.作者思乡心切,身在异乡却心系祖国   C.作者喜爱阅读华兹华斯的诗歌    D.想到自己旅行的苦楚   48.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A)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    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49.作者几岁开始写《寄小读者》(C)   A.三十岁 B.二十岁    C.二十三岁 D.四十岁   50.“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假如我的死能演出一出悲剧,那我的不死,我愿能演一出喜剧!”,“我”将怎样演出喜剧?(D)   A.心情开朗,豁达生活。

   B.用爱谱写一出喜剧   C.藐视生命,不惧死亡    D.在众生的生命上,撒下爱与同情的种子   51.(通讯十七)中,作者把蒲公英同菊花进行了对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D)   A.喜爱蒲公英,喜爱庸碌 B.世上不能没有蒲公英,就像不能没有庸碌一样   C.蒲公英和雏菊一样重要,庸碌和超人一样应受人爱戴 D.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万物相衬   52.(通讯十三)“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而娱乐不是消遣,那么,如何理解消遣呢?(C)   A.消遣同娱乐一样,都是玩    B.消遣也很重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C.消遣是百无聊赖,对于人生、对于国事灰心丧志    D.消遣应与娱乐并存   53.《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雨天,且又多在病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C)   A.斜雨细风,十分轻松    B.雨中漫步,尽显浪漫C.辗转雨中,缠绵病榻,惆怅沉绪,易写但易愁    D.狂风暴雨,心绪难平   54.“美国不是我的国,沙穰不是我的家”,作者在此游戏半年,想留些纪念,是如何做到的(B)   A.游戏欣赏 B.埋存发掘    C.阅读考证 D.观察发现 55.“我”忽然忆起陆放翁的“换作主人原是客,知非吾土强登楼”的两句诗句,细细咀嚼这“唤”字和“强”字的意思,我的意兴渐渐萧索了起来!“我”为何萧索(A) A.突起的乡思,抒发怀乡之情。

 B.“我”太脆弱了,多愁善感 C.心情忧虑,心情低落  D.忧国忧民,抱负无处抒发 56.“母亲,我只是一个山陬海隅的孩子,一个北方乡野的孩子,上海实在住不了!”“我爱母亲!我怕热,我不会吃酒,还是回家好!”,作者的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C) A.作者讨厌上海,对上海的灯红酒绿不能接受  B.作者是是北方人,不适应上海的生活 C.作者用贬低上海来突显自己的乡愁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并不是上海不好,只是作者想家了 D.作者认为上海是大城市,自己是农村人 57.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世界是怎样建造起来的(A) A.普天下的母爱是一般长短,不因万物毁灭而更变,世界也由“自然母亲”的爱筑造起来 B.世界由造物主所造,小孩同大人们的视角不同 C.世界神圣高深,大人认为是自己建造起来的 D.世界由一朵花、一株草、千千万万生物组成的 58.《寄小读者》一书作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漫游,是“花的生活,水的生活,云的生活”,在这样惬意的生活里,作者却身体微恙,情绪低落,这是为何(D) A.因为生病,所以作者心情不好 B.作者旅游艰辛,身体劳累。

 C.作者不适合漫游的生活,适合定居 D.作者思国、思乡心切,尤其对自己的母亲,虽在国外风景优美、生活安逸,但不是自己的家乡,所以心情不好,一直抱病 59.作者的背景文字里常出现海,写到海的地方也多成为好文字,作者为何多次描写海(B) A.作者在临海国家旅行,场景多为海 B.海是作者儿时的朋友,像母亲一样,留着亲切熟悉的缘故 C.海很广阔,利于描写 D.海从不静止,生生不息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