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获奖科研报告

一****
实名认证
店铺
2024-02-20
DOCX
12.55KB
约3页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1/3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2/3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3/3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与因材施教获奖科研报告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虽然起着关键作用,但學生“学”的作用更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风格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认知风格是引起学习者各具特色的学习方法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场依存型(Field dependence)和场独立型(Field inde pendence)”两种认知风格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反应和作用,提出针对学生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而区别对待、分别引导的因材施教的观点与方法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因材施教 1.认知风格介绍 认知心理学上对认知风格的定义也有不同Messick(1976)定义认知风格为稳定的态度、偏好或者习惯策略,决定了个体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方式Ausburn(1978)认知风格是指表征个体认知功能方式一致性的心理维度,尤其是获得和加工信息的认知功能Holzman&Klein(1954)认为认知风格是指认知管理的偏爱方式,是机体为解决认知问题而造成的的适应性需要的特征性方式 学习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诸方面,但一般看来,学生学习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内容。

认知风格不存在好与坏之分比如有些同学倾向于采用求异思维方式,而有些同学更倾向于求同思维方式不用的思维方式有在不同的场合有发挥着不同的效果认知风格的种类有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场依存与场独立、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冲动型思维与反省型思维和内倾与外倾这五种认知风格 由于认知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一致性与持久性,因而,它们必然是与学生的个性相关的心理学家们也发现,个性不同的人,不仅在行为方面,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学生的性格与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 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认知任务上始终会有一致的表现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采取与学习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教师也可以据此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2.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及对学习的影响 如前所述,认知风格中有一类为场依存与场独立场依存与场独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文科学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此外,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注重周围环境的影响,喜欢与人交往,对社会信息比较注意场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独立于外界,独立于他人,不注意获取社会信息,也不受外界信息影响(彭飞. 2003:61-62.)在性别角色对认知风格的影响方面有过许多研究,一般认为女性倾向于更加直觉、保守、细致,而男性则倾向于更具分析性、开放性和整体性在专业上,理科学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文科学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蔡旻君,张筱兰. 2007:52-57.)所以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有不同的学习策略 3.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又要弥补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上存在的劣势和不足因此,根据认知风格可以制定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一是与认知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针对认知风格中的短处或劣势采取有意识的适配策略匹配策略对知识的获得直接有利,他能使学生学得更快、更多,但无法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而有意识的适配策略在一开始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速度慢、学得少,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但它的特殊功效是能弥补学习方式上的欠缺,使学生心理机能的各方面均得到发展(辜筠芳. 2002,24(5).)。

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与认知方式来表现对学生的态度 4.总结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明显的分类只有时刻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随时随地的变化,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真正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教学指导,才能切实收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