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tia****g9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01KB
约9页
文档ID:159506025
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1/9

浙江省杭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一(18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突如奇来的冰雪灾情,电力、交通、公安等系统的干部职工恪(kè)尽职守,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精神,诠释着“责任”这沉甸甸的字眼  B.我被这美丽的海的月夜慑服了,在丝绒般的天幕衬托下,海上那闪闪的明镜中娇美可爱的月姑娘的倩(qiàn)影在浪花中跳跃,仿佛在向大海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  C.一名真正合格的狙(zū)击手,需要具备沉稳的心态、灵敏的反应和高超的射技,唯有如此,才能在紧急的事态中力挽狂澜,担当起制伏罪犯、解救人质的重大使命  D.环保部门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依法对这家幅射有害核原料的    企业实施按日计罚,使得两位企业领导面面相觑(qù),最终引咎辞职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作品的深刻性,充分体现在他对人性有透切的了解,对   世界 中“人”的种种异化的存在状态有深切的关注。

  ②中唐时候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民生也日趋凋敝,   以诗歌的形式来反映民间疾苦的文人如张籍、元稹、自居易等一时并起  ③任何产品的质量都是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的,生产经营企业和有关监督部门    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严把好质量关  A.荒谬  从而  息息相关    B.荒谬  因而  休戚相关  C.荒诞  因而  息息相关    D.荒诞  从而  休戚相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某市最近出台并实施“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法”后,大大缓解了事故现场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和拥堵的状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B.世界各地的人们常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这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仪仅是区域义化的摇篮,也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C.为了及时收集和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市教育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f-1日前在市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的社会调查活动  D.我们必须坚决地清除那些保守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将会直接阻碍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行4.下列名句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B.长桥卧波,不霁何虹?复道行空,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宫赋》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凄凄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5.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这则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3分)     我正在长途客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预计晚上7点可到达目的地等到了目的地,我会给你打,你也可以给我打6.仿照例句,以“冬天”为描写对象,写一段话3分)    例句:有人感叹秋天,因为她的萧索,仿佛伤感和落寞的人生;有人赞美秋天,因为她的高阔,犹如沉稳而博大的胸怀    仿写:                                                                二(20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节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B.相夫子,远人不服  相:辅佐C.养生丧死无憾  丧:丧失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收敛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后世必为子孙忧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患贫而患不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齐人勿附于秦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孔子与孟子都主张“仁政”,但在具体的治国之道上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ll一1 2题6分)菩萨蛮①[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1.分析词中的“空”和“更”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1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4分)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l3一l9题一)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强调,人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中国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分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不难看出,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及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工业化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3.依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语句2分) 14.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请根据文意作答4分) 15.请自举一例分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今世界工业化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3分)    .    (二)节令是一种命令●毕淑敏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色的乒乓球,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坚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呢    老人很明显地不悦了,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呢?分明是吃药啊我很惊奇,说怎么是吃药呢?它们又大又红,灯笼一般美丽啊。

老人说,那是温室里做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是保红剂,让它们比画的还要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    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骗局所蒙蔽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老人的  生意很清淡,乐得教诲我口中吐钉一般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夏至那天,太阳一定最长冬至那天,阳光一定最短你能不信吗?不信不行你是冬眠的狗熊,到了惊蛰,一定会醒来你是一条长虫,冷了就得冻僵,会变得像拐棍一样不能弯曲人不能心贪,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还是整个瞎忙活吗?别心急,慢慢等着吧,一年四季的菜,你都能吃到更不要说,只有野地里,被风吹绿的菜叶,太阳晒红的果子,才是最有味道的    我买了老人家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阳光斜射在网兜上,那略带柔软的银粉色,被勒割出精致的纹路,好像一副生长的印谱    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春天到了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

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  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快乐的时候欢笑,悲痛的时分洒泪    少年需率真过于老成,好比是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形,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幕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入生    世上有句话——您看起来比实际的岁数年轻,听的人把它当作一种恭维或是赞美,说的人把它当作万灵的廉价礼物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    比实际的年龄年轻,就分明是好的,美的,值得庆贺的吗?    小的人希冀长大,老的人期望年轻这种希望变更的子午线,究竟坐落在哪一扇生日的年轮?与其费尽心机地寻找秘诀,不如退而结网,锻造出心灵与年龄同步的舞蹈    老是走向死亡的阶梯,但年轻也是临终一跃前长长的助跑五十步笑百步,不必有过多的惆怅或是优越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人们可以濡养肌体的青春,但不要忘记心灵的疲倦    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成长过程,有如银粉色的西红柿被摘下以后,在夕阳中渐渐地蔓延成浓烈的红色。

此刻你只有相信,每一颗西红柿里都预设了一个机关,坚定不移地服从节气的指挥16.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但他的话,浸着一种晚风的爽凉,久久伴着我  ②我总猜测这句话的背后,缩着上帝的一张笑脸17.作者是怎样看待人生的?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18.“由事及理”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请就此作赏析4分)19.对于有些家长让孩子“两岁识字,四岁扫盲,五岁学外语”等早教现象,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四(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相遇是一种缘分,无论是短暂的擦肩而过,还是久长的和谐相处,往往能成为美好记忆    中的瑰宝相遇了,则会多一份阅历,留一份眷念,请千万珍惜    请以“相遇之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1.B     2.C     3. B       4.C5.示例:车上不便通话,7点后联系三个要点各1分,有欠缺酌扣)6.示例:有人感叹冬天,因为她的肃杀,仿佛冷酷而悲凉的社会;有人赞颂冬天,因为她的洁净,犹如清纯而高雅的情趣。

3分,写出一句得2分,写出两句得3分要求:语意切合,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二(20分)7.C(3分)    8.D (3分)9.①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国内吧   ②年满七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还不曾有过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孔子主张对内要“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对外要“修文德”,以“礼”“德”来安定国家;孟子主张要通过使百姓安居殷富、民风淳朴、长幼有序来安定社会,强调民本思想和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1.空:突出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更:表示连续不断、无穷无尽,说明归程遥远而无望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末两句游子悲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味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末两句写思妇设想游子归途艰难,悲叹相逢无期  (4分两种看法即可,要有观点和具体分析有欠缺酌扣)三(22分)13.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4. 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去认识自然,使之成为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从而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5.示例:如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事例;分析略举例恰当,进行针对性分析有欠缺酌扣)16.①老人这番质朴而富有哲理性话,使我对事物和人生更加清醒,并给予我长久的教益②这种对的年龄的判定是有悖于人的成长规律的,因而连上帝都要嘲笑这种表面的浅薄的认识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7.①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事情;②人生的心灵成长与年龄成长应该同步;③年轻和年老都是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必厚此薄彼,也不必对死亡畏惧     (3分,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8. 作者借节令来谈人生,抓住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先从生活小事入手,写买菜时老人与“我”交谈植物的生长规律,再自然地联想到人生规律,过渡到谈人生哲理这种由事及理的写法,更为具体可感,容易为人接受 (4分,分析内容3分,表达作用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9. 示例:这种过度早教的现象,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是一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分分析在理即可,有欠缺酌扣)四(40分)20.分五等评分    一等(40—36分):立意较深,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密,语言通畅    二等(35—31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30—24分):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16分):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基本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完全离题,或感情不健康,或文理混乱,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 构思新颖有创造,或语言生动有文采,或书写美观端正、卷面整洁,酌加2—3分② 错别字3个扣1分(重出不计)③ 不足600字,降等给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