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老子一、老子其人一、老子其人 老子其人,说法不一,相传是老子其人,说法不一,相传是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的作者比较流)的作者比较流行的是行的是史记史记的说法,见教材的说法,见教材二、二、老子老子其书其书 (一)(一)老子老子的名称的名称 老子老子又称又称道德经道德经、道德真道德真经经、老子五千文老子五千文,汉代,汉代以前称以前称老子老子随着道教的不断发随着道教的不断发展,展,老子老子被人们尊称为被人们尊称为道德道德经经唐代以后,这一名称被官方正唐代以后,这一名称被官方正式确认下来式确认下来二)(二)老子老子的传世情况的传世情况 老子老子自古流传下来的版自古流传下来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三国魏人王本,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三国魏人王弼弼老子注老子注为代表的本子,主要在为代表的本子,主要在学者中流行;一是以学者中流行;一是以老子(河上公)老子(河上公)章句章句(西汉河上公著)为代表的本(西汉河上公著)为代表的本子,主要流行于道教界及民间子,主要流行于道教界及民间20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先后出土了两世纪下半叶以来,先后出土了两种本子: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种本子:一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书老子老子甲乙本,学界称之为甲乙本,学界称之为“帛书本帛书本”;一是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一是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简本战国楚简本老子老子,学界称之为,学界称之为“楚简本楚简本”。
因因“帛书本帛书本”及及“楚简本楚简本”成成书时间早,保存了古貌,对研究书时间早,保存了古貌,对研究老老子子及老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及老学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三)(三)老子老子的通行版本及注本的通行版本及注本 老子老子的通行版本主要有:的通行版本主要有:明明正统道藏正统道藏本、王弼本、王弼老子注老子注本、本、19581958年中华书局年中华书局诸子集成诸子集成本等老子老子自成书以来,注家辈出,自成书以来,注家辈出,收入收入道藏道藏的注本即有五十余种目前的注本即有五十余种目前比较可靠的古注本仍然是王弼比较可靠的古注本仍然是王弼老子注老子注近现代注本不胜枚举,主要有:马叙伦近现代注本不胜枚举,主要有:马叙伦老子校诂老子校诂,高亨,高亨老子正诂老子正诂,任继,任继愈愈老子今译老子今译,严灵峰,严灵峰老子达解老子达解,陈鼓应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本)(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92009年版),王弼年版),王弼 注注 、楼宇烈、楼宇烈 校释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老子道德经注校释释(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92009年版),朱谦之年版),朱谦之 老子校释老子校释(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92009年版),年版),(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文物(文物出版社出版社19761976年版),许杭生年版),许杭生帛书老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增订本)子注译与研究(增订本)(浙江人(浙江人民出版社民出版社19851985年版),尹振环年版),尹振环帛书帛书老子再疏义老子再疏义(商务出版社(商务出版社20072007年年版),高明版),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中华书局书局20092009年版),年版),尹振环尹振环楚简老子辩析楚简老子辩析楚简与帛楚简与帛书老子的比较研究书老子的比较研究(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12001年版),年版),聂中庆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研究(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42004年版)。
年版)四)(四)老子老子的主要观点及价的主要观点及价值值 老子老子是道家和道教的主是道家和道教的主要经典,提出了要经典,提出了“道道”的观念,来说明的观念,来说明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老子老子认为认为“道道”没有具体事物的形象,但也不是没有具体事物的形象,但也不是虚无的东西;虚无的东西;“道道”不仅是万物的根源,不仅是万物的根源,也是上天的祖先;也是上天的祖先;“道道”生长万物是没生长万物是没有意志的,但天地万物都效法道;有意志的,但天地万物都效法道;“道道”自然而然地变化,但相反相成,自然而然地变化,但相反相成,有规律可循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有规律可循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总之,总之,老子老子建立了一个建立了一个以以“道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举凡宇宙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举凡宇宙起源与生成、物质运动与转化、起源与生成、物质运动与转化、国家与社会治理、人生修养与归宿,国家与社会治理、人生修养与归宿,以及思想方法论等,无所不包以及思想方法论等,无所不包老老子子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同时也是研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料书。
书中对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史料书书中对周代的社会状况、阶级矛盾、政治危周代的社会状况、阶级矛盾、政治危机等都有所披露机等都有所披露译文第二章第二章 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良的,就显露出邪道善良的东西是善良的,就显露出邪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困难和恶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困难和容易互相转化、相反相成;长短相对,容易互相转化、相反相成;长短相对,有了长才显出短;高和低相互依靠,有了长才显出短;高和低相互依靠,相互离不开对方;单音与和声和谐共相互离不开对方;单音与和声和谐共存;存;没有先就没有后,没有后也没有先没有先就没有后,没有后也没有先课文注释将(课文注释将“前后相随前后相随”视为对前面视为对前面的总结,也可不这样理解,视为和前的总结,也可不这样理解,视为和前面相同的句式)所以圣人顺应自然,面相同的句式)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行无为而治之政事(圣人指道德与智行无为而治之政事(圣人指道德与智能绝顶高超的人老子最基本的政治能绝顶高超的人老子最基本的政治思想就是无为,但思想就是无为,但“无为无为”并非无所作并非无所作为。
而主要是指君主不能为所欲为,为而主要是指君主不能为所欲为,包揽一切,而应该让臣民放手发挥积包揽一切,而应该让臣民放手发挥积极性,最终达到国家、君主极性,最终达到国家、君主“无为而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施行不用言辞的教化(),施行不用言辞的教化(老子提倡智者不言,直觉体悟,这老子提倡智者不言,直觉体悟,这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他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方法论之一他认为,天地不言,万物自生,故圣认为,天地不言,万物自生,故圣人不言,政教也会自化),要任凭人不言,政教也会自化),要任凭万物生长变化,无为而治(据魏源万物生长变化,无为而治(据魏源的理解,的理解,“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此因应无为之道也此因应无为之道也”),不要据为己),不要据为己有,有所施为而不恃恩求报,顺着有,有所施为而不恃恩求报,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正因为圣人自然,并不自己居功正因为圣人不以功自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不以功自居,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老子观察到去(老子观察到万物生生不息,而天地不居功、不拥万物生生不息,而天地不居功、不拥有,反而永恒拥有万物生灭之功因有,反而永恒拥有万物生灭之功因此劝告人们不要居功自傲,不居有自此劝告人们不要居功自傲,不居有自贵,也就会永远立于无所失、无所败贵,也就会永远立于无所失、无所败之地)。
之地)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一条毂可以共承三十根辐条,在毂一条毂可以共承三十根辐条,在毂中空处,车获得其用途把黏土放到中空处,车获得其用途把黏土放到模子里制作陶器,在陶器中空处,模子里制作陶器,在陶器中空处,陶器获得其用途打凿房门和窗子造陶器获得其用途打凿房门和窗子造房屋,在房屋中空处,房屋获得其用房屋,在房屋中空处,房屋获得其用途所以“有有”可以作为实利,而可以作为实利,而“无无”可以发挥作用(用途)可以发挥作用(用途)第七十七章第七十七章 天的运行规律,不是好像瞄天的运行规律,不是好像瞄准目标拉开的弓吗?目标位置高,就准目标拉开的弓吗?目标位置高,就压低弓弦;目标位置低,就升高弓弦压低弓弦;目标位置低,就升高弓弦弓拉得满了,就退回去一点;弓拉得弓拉得满了,就退回去一点;弓拉得不够,就多拉一点不够,就多拉一点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少富余部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少富余部分,补充不足部分,而人世间的法则分,补充不足部分,而人世间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进一步缩减不足,而却不是这样:是进一步缩减不足,而以此供给本来已经富余的部分(这种以此供给本来已经富余的部分(这种社会危机古今中外都一样,西方人将社会危机古今中外都一样,西方人将其表述为马太效应,股市里赚钱的总其表述为马太效应,股市里赚钱的总是庄家,而赔钱的总是散户)。
谁能是庄家,而赔钱的总是散户)谁能做到以自己的富余供给他人?只有那做到以自己的富余供给他人?只有那些有德的人所以圣人有所施为而不些有德的人所以圣人有所施为而不恃恩求报,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恃恩求报,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含义同第二章含义同第二章为而不恃,功成而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就是说统治者应该不贪求社就是说统治者应该不贪求社会财富,不过多占有社会财富,让老会财富,不过多占有社会财富,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些,这样社会矛盾就会百姓日子好过些,这样社会矛盾就会有所缓和)那样不就表现出圣人的有所缓和)那样不就表现出圣人的贤能了吗?贤能了吗?第八十章第八十章 应该做到使国土狭小、人口稀少应该做到使国土狭小、人口稀少即使有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也不去即使有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也不去使用,老百姓爱惜生命,不离开故土使用,老百姓爱惜生命,不离开故土(“安土重迁安土重迁”的观念)就算有船有的观念)就算有船有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就算有军事力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就算有军事力量,也不去使用(甲,铠甲;兵,兵量,也不去使用(甲,铠甲;兵,兵器)让)老百姓重新回到结绳记器)让)老百姓重新回到结绳记事,对自己的饮食、穿戴、居所、风事,对自己的饮食、穿戴、居所、风俗都相当满意。
相邻的国家可以相互俗都相当满意相邻的国家可以相互看见对方的情况,听到对方的鸡鸣狗看见对方的情况,听到对方的鸡鸣狗吠,而相邻国家的国民,从出生一直吠,而相邻国家的国民,从出生一直到死亡都从不会面(老子构想了到死亡都从不会面(老子构想了一个与外界联系不多、生活朴素简一个与外界联系不多、生活朴素简单、享乐欲望低下、国与国之间和单、享乐欲望低下、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封闭而自给自足的农耕社平共处的封闭而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阶级社会之前的社会)会,阶级社会之前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