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

do****y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85KB
约21页
文档ID:170152054
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_第1页
1/21

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化学□•考察目标农学门类化学考试涵盖无机及分析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基础 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 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 试卷内容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 50% 有机化学 50%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35 空,每空1 分,共35 分8 小题,共 55 分四、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计算、分析与合成题□ •考查范围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溶液化 学平衡、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 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 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一、溶液和胶体考试内容分散系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稀溶液的通性 胶体溶液考试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及特点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3.掌握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计算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4.掌握胶体的特性及胶团结构式的书写5.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二、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 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考试要求1.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性质,功与热等概念2.掌握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恒压热与焓变、恒容热与热力学能变的关系及成 立的条件3.掌握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进度、标准态、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 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及吉布斯判据的应用4•掌握化学反应的口rHme、ySme、yGme、^Gm的计算5.掌握吉布斯一亥姆霍兹方程的计算及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6.掌握化学反应方向的自由能判据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试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 反应速率理论 化学平衡及移动考试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及活化 能等基本概念2.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3.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达式的书写5. 掌握口0皿e与Ke的关系及应用6.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7.掌握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8.掌握多重平衡规则四、物质结构考试内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 化 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间力考试要求1.了解波粒二象性、量子性(量子化)、波函数(原子轨道)、几率密度(电子云)、能级、 能级组、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等概念2.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掌握其取值规则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方法4.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5. 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特征及区别,掌握a键和n键的形成及特点6. 掌握杂化轨道(sp、sp2、sp3)的空间构型、键角及常见实例,不等性sp3杂化轨道(H20、 nh3等)的空间构型7. 掌握元素电负性差值与键极性、偶极矩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 力、取向力)和氢键的概念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五、 分析化学概论考试内容定量分折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滴定分析法概述考试要求1. 掌握误差分类与减免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

2. 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 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 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六、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考试内容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平衡 缓冲溶液 酸碱滴定法考试要求1. 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 掌握质子酸、质子碱、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解离常数等基本概念3. 掌握缓冲溶液的类型、配制、有关计算,了解其在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4.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5.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 6.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七、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考试内容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原理沉淀滴定法考试要求1.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换算2.掌握由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3.掌握分步沉淀及其简单应用,了解沉淀转化的条件4. 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银量法[莫尔(Mohr)法、佛尔哈德(Volhard)法、法扬司(F^jans) 法]滴定终点的确定八、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考试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氧化还原滴定法考试要求1. 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 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用电池符号表示原电池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3. 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或分压)、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4. 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 向、次序和程度)5. 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6. 掌握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7.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8. 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及氧化还原滴定 结果的计算九、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考试内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位平衡 配位滴定法考试要求1.掌握配合物定义、组成及命名,了解影响配位数的因素2. 理解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掌握有关外轨型配合物(sp、sp2、sp3、sp3d2 )和内轨型 配合物(d2sp3、dsp2)的结构特征及性质3. 掌握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掌握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相关的计算4. 了解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5. 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EDTA的性质6. 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 pH 及提高配位滴 定选择性的方法7. 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

8. 掌握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十、分光光度法考试内容分光光度法概述 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计及测定方法考试要求1. 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因 素3. 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4.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十一、电势分析法考试内容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离子选择性电极考试要求1. 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 理解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含义3. 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测定方法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 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要求考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独立分析解决 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一、有机化学概论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与反应特性考试要求1. 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o键和n键,碳原子的特性及有 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2.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3.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特征及基本类型。

二、饱和脂肪烃考试内容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碳原子的sp杂化,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表示方 法(Newman投影式和透视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2. 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及习惯命名法3. 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4. 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了解自由基反应机制,掌握不同类型碳自由基结构与 稳定性的关系5. 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三、不饱和脂肪烃考试内容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烯烃的异构现象,三键碳原子的sp杂化,共轭二烯 烃的结构、共轭效应2. 掌握烯烃的命名,构型的顺、反和Z、E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炔烃的命名3. 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4. 掌握烯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催化氢化、过氧化物 催化下的自由基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仪一氢的卤代反应;了解亲电加成反应机制 (Markovnikov 规则);掌握不同碳正离子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5•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 成。

6.掌握共轭二烯烃的 1,2 一加成和 1,4 一加成(加卤素、卤化氢 )、双烯合成(Diels—Alder 反应)四、芳香烃考试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了解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苯和萘及衍生物的命名2. 掌握苯的结构、芳香性及Huckel规则3.了解芳香烃的物理性质4. 掌握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 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掌握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5. 了解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掌握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五、 旋光异构考试内容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构型的表示及标记方法考试要求1. 掌握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 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2. 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3. 了解环状化合物和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结构4. 了解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六、 卤代烃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卤代烷的异构、分类和命名。

2. 了解卤代烷的物理性质3•掌握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OH、NaCN、RONa、氨或胺、AgNO3 /乙 醇反应)、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4. 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的SN1、Sn2机制及立体化学特征;理解消除反应的El、E2机制七、醇、酚、醚考试内容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2.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3.掌握醇与金属 Na、Mg、Ca 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 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及碳正离子重排(分子内、分 子间脱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4.掌握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酚的 氧化反应,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5.掌握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醚键的断裂;了解醚过氧化物的生成、检验和处理6.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加水、氨或胺、醇、卤化氢、格氏试剂)八、醛、酮、醌考试内容醛、酮、醌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了解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3.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03、RMgX、ROH / H+、氨的衍生物、 H2O的反应),a —氢的反应(a —卤代、羟醛缩合),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 醛、酮的还原反应4.了解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九、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考试内容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包括重要羧酸的俗名)2.了解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物理性质3.掌握不同结构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羧酸的 还原反应,羧酸仪一氢的卤代反应4.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的还原反应,酰 胺的酸碱性,酰胺的Hofmann降解反应5. 掌握各种羟基酸的脱水反应,a—羟基酸及a一酮酸的氧化反应,a—酮酸及卩一酮 酸的分解反应,一酮酸酯的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成法十、胺考试内容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重氮盐的制备及应用尿素的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2. 了解胺的物理性质3. 掌握不同结构胺的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Hinsberg反应), 与亚硝酸的反应,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及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

4. 掌握重氮盐的制备及反应(与H2O、H3PO2、CuX、CuCN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5. 掌握尿素的碱性,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及反应十一、杂环化合物考试内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嘧啶、喹啉、吲哚、嘌呤及其衍生物的命名2. 掌握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 关系3. 掌握吡咯和吡啶的酸碱性,呋喃、吡咯、噻吩、吡啶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 还原反应,吡啶侧链的氧化反应十二、糖类考试内容糖类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核糖、2 一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的链状结构Tischer投影 式)、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Haworth式和构象式)2. 掌握核糖、 2一脱氧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及其糖苷的构型及命名3. 掌握单糖的异构化、氧化、还原、成脎、成苷、醚化和酰基化反应4. 掌握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蔗糖的结构和组成,二糖的理化性质(还原性和非还 原性)识别二糖的连接方式5. 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组成及连接方式,淀粉的鉴别十三、氨基酸、肽考试内容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二肽和三肽的命名考试要求1.了解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了解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a一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氨基酸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肽的生成及二肽和三肽的命名十四、脂类考试内容油脂、蜡、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 油脂的理化性质考试要求1. 掌握油脂、蜡、磷脂(脑磷脂、卵磷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和高级脂肪酸的命名2. 掌握油脂的皂化反应及皂化值的计算3. 了解皂化值、碘值、酸值的概念414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查目标植物生理学1.了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 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 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 试卷内容结构植物生理学 50%生物化学 50%四、 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简答题 6 小题,每小题8 分,共48分实验题 2 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分析论述题 4 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考查范围植物生理学一、植物生理学概述(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植物细胞生理(一)植物细胞概述 1.细胞的共性 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 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 2.植物细胞膜系统3.细胞骨架4.胞间连丝(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胞间信号4.跨膜信号转导5.胞内信号转导 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三、植物水分生理(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1.水势的基本概念 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 3.植物细胞的水势4.植物细胞的吸水 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土壤的水分状态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四)植物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2.气孔蒸腾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2.水分运输的机制(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植物的需水规律2.灌溉的指标四、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植物需肥特点2.施肥的指标五、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 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 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 1.光能吸收与传递 2.光合电子传递链 3.光合磷酸化 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四)光合碳同化I.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2.光呼吸3 •光合作用的C4二羧酸途径(C4途径)4. 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五)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 .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六)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六、植物的呼吸作用(一)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1.呼吸作用的概念 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二) 植物呼吸代谢途径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三) 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1 .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2.呼吸速率的测定3.影响呼吸作用的内外因素(六)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1.呼吸作用与植物栽培2.呼吸作用与种子贮藏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七、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一)同化物运输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2.运输物质的形式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二)韧皮部运输机制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问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蛋白收缩推动假说。

三) 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四) 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八、植物生长物质(一) 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二) 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三) 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3.赤霉素代谢途径4.脱落酸代谢途径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九、植物生长生理(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二)植物的生长1.生长的基本规律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三)生长的相关性(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五)植物生长的调控1.基因的调控作用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3.环境的调控作用 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 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 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

六)植物的运动1.植物运动种类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十、植物生殖生理(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二)成花诱导生理 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 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 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 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三)春化作用 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 2.春化作用的机制(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五)花器官的形成 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 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3.植物的性别分化 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六)受精生理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 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 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种子休眠的原因 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 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种子生活力的测定方法(二)芽的休眠和萌发 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三)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呼吸跃变期3.果实成熟的机制(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3.衰老的机制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5.叶的脱落与机制6.果实的脱落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一)逆境和抗逆性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调节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

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1.冷害和抗冷性2.冻害和抗冻性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4.热害和抗热性(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2.膜透性的测定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生物化学一、生物化学概述(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二、蛋白质化学(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二)氨基酸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 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3、 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等电点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1.蛋白质的抽提原理及方法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三、核酸化学(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二)核酸的分子结构1. 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2. 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三) 核酸的理化性质1 .核酸的一般性质2. 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3. 核酸的变性及复性(四) 核酸的分离纯化四、酶(一) 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二) 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三) 酶的作用机制1 .酶的活性中心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四)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五) 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六) 同工酶(七)维生素和辅酶(八)酶的分离纯化五、糖类代谢(一)生物体内的糖类(二)单糖的分解作用 1.糖酵解 2.三羧酸循环 3.磷酸戊糖途径(三)糖异生六、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二)电子传递链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三)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3.线粒体穿梭系统七、脂质代谢(一)生物体内的脂质(二)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水解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3 •脂肪酸的卩一氧化分解(三) 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四) 甘油磷脂代谢(五) 固醇的生物合成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一)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二)核苷酸的代谢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中心法则(二) DNA的生物合成1.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3.逆转录4. DNA的损伤与修复5. DNA 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三) RNA的生物合成1 . RNA 的转录及加工2. RNA的复制3. RNA的转录调控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遗传密码(二) 多肽链的合成体系(三) 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四) 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五) 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