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经济学原理》考试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要求应试者掌握好经 济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 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 本概念, 领会其基本原理, 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现实 问题具体考试范围如下:I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 导论重点: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 性曲线、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一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主要知识点:西方经济学的涵义、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实证分析与 规范分析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主要知识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重点: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区别、 供给 变动与供给量变动区别、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弹性的计算、 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经济模型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两个基本假定、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需求曲线 主要知识点:需求的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律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主要知识点:供给的概念、影响供给数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定律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主要知识点: 均衡的含义、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求定律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主要知识点:经济模型的含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主要知识点:弹性的一般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与非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计算与几何意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影响需求的价格 弹性的因素、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类型、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几何意义、 影响 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七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主要知识点:易腐商品的售卖、价格放开、最高限价和最底限价、税赋问题、谷贱伤农 第三章 效用论重点: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 推导、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消费者剩余、 正常物品的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序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主要知识点: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 TU和MU函数及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主要知识点: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第三节 预算线主要知识点: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图形与方程、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 消费者的均衡主要知识点: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几何图形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第五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主要知识点: 价格——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 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收入一一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由收入一一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第六节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主要知识点: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形分析、 低档 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第四章 生产论重点: 生产函数的含义和内型、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曲线、 两个可变生产 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最大化、规模报酬的含义与类型第一节 厂商主要知识点: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厂商的目标第二节 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生产函数的含义、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 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主要知识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和公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几何图形) 、生产的三 个阶段与生产者进行短期的生产决策区间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特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 含义与公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五节 等成本线主要知识点: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的图形与方程、等成本线的变动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主要知识点: 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 关于既定产量条件 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第七节 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主要知识点:均衡条件及其数理推导第八节 扩展线 主要知识点:等斜线的含义与图形、扩展线的含义与图形第九节 规模报酬 主要知识点:规模报酬的含义、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原因第五章 成本论重点:机会成本,MC AC、AVC AFC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MC与MP关系,AVC与 AP关系,LTC LAC LMC的含义及推导,规模经济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主要知识点: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会计利润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主要知识点: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主要知识点:短期成本的分类、 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系列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呈“ U'形的原因、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第四节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主要知识点:边际产量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第五节 长期总成本主要知识点:长期总成本的含义、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由 STC推导LTC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由 SAC推导LAC曲线、LAC曲线的特点、LAC的形状与原因、规模经济 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由 SMC推导LMC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综合图(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重点: 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推导、生产者 剩余、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主要知识点:市场与行业的含义、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第三节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主要知识点:几何图形分析、均衡条件 皿只=皿的数理推导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图形分析、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生产者剩余第五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关系 第六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主要知识点: 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分析、 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分析、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第七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 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重点: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分析、 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垄断厂 商短期均衡分析、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和长期均衡分析、 古诺模型、 博弈论的含义 及其要素构成、囚犯的困境、纳什均衡第一节 垄断主要知识点:垄断、 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垄 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分析、 垄断厂商长期均衡分 析、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价格歧视的含义和条件、价格歧视的类型、 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 第二节 垄断竞争主要知识点: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D 曲线和 d 曲线各自的特征与相互关系、 垄断竞争厂商 的短期均衡分析、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 垄断竞争 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非价格竞争 第三节 寡头 主要知识点: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的成因、古诺模型及主要结论、斯威齐模型的含义、博 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博弈的分类、博弈均衡、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囚犯的困境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重点: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 曲线、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一节 分配论概述 主要知识点:四种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第二节 引致需求 主要知识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引致需求(派生需求) 、“共同性”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主要知识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含义、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 值曲线、VMP=W^其利润最大化原理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函数、 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的 两个“潜在假定”及它们各自的含义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多个厂商调整时 m的要素需求曲线、单个厂商和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九章 生产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重点: 要素供给原则、 工资对劳动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租金和准租 金及经济租金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土地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 资本市场均衡、 欧拉定理 第一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主要知识点: 要素所有者、 最大化行为、 供给问题、 效用最大化条件、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曲线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主要知识点: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衡工资的决定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主要知识点: 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 源泉的供给和服务的供 给、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土地的供给曲线、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租金、准 租金、经济租金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主要知识点:资本和利息、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五节 欧拉定理主要知识点;欧拉定理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重点: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区别、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 最优状态、 交换(生产、 交换和生产) 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交换契约线、 埃齐沃斯盒状图、 生产可能线、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第一节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主要知识点:局部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主要知识点: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主要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主要知识点: 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交换的最优条件 、生产的最优条件、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n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重点: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 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五大总量的关系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主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萨伊法则、 凯恩斯 革命、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和政策工具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主要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主要知识点: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主要知识点:基本恒等关系(总需求三总供给、漏出等于注入)、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重点: 均衡产出的概念、 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消费函数以及消费倾向、储蓄函数以 及储蓄倾向、乘数效应、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四部门经济 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第一节 均衡产出主要知识点:均衡产出概念、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主要知识点: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储蓄函数、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主要知识点: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 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 说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主要知识点: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代数分析与几何分析、消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五节 乘数论主要知识点:乘数的概念、乘数理论的代数说明、乘数理论的几何说明、乘数的局限性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主要知识点: 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税收对国民收入决定的 影响、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政府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主要知识点: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主要知识点: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 净出口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边际进口倾向对国民 收入决定的影响、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 投资概念、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与意义、投资需求曲线、 IS 曲线的含义 及其推导、IS曲线斜率与移动、货币需求函数、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 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斜率与移动、IS — LM模型的含义、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主要知识点:投资概念、决定投资的因素、投资函数、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资本 的边际效率与投资的边际效率、投资需求曲线第二节 IS 曲线主要知识点 ; IS 曲线的含义、 IS 曲线的推导、三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表达式、 IS 曲线的斜率 及其影响因素、 IS 曲线的移动、产品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主要知识点: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 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市场的均衡与利率的决定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 LM曲线主要知识点: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斜率及其影响因素、LM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第五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 IS — LM模型主要知识点: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决定、 均衡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 动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主要知识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凯恩斯的政策选择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 挤出效应、运用 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运用 IS-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知识点: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利率、消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主要知识点:挤出效应的含义、 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挤出效应 与财政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主要知识点:货币政策效果分析、货币政策局限性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主要知识点:政策混合的方式、政策混合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分析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斟酌使用财政政策、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 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的传导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评价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知识点:宏观经济政策含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类型、 需求管理 第二节 财政政策主要知识点:财政政策定义、财政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斟酌使用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赤字与公债、财政政 策的局限性第三节 货币政策主要知识点:货币存量的衡量标准、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基 础货币与货币创造、 货币供给乘数、 中央银行的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方式、 货币政策的 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重点: 总需求的概念、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总供给的概念、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AD-AS模型含义与应用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主要知识点:总需求的概念、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的变化对总支出水平变化的影响(利率 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主要知识点:总供给的概念、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短期和长期宏观生产函数的表示式、潜 在产量、劳动的需求函数、劳动的需求曲线、劳动的供给函数、劳动供给曲线、劳动市场均 衡、伸缩性的价格和工资、充分就业第三节 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价格和货币工资的伸缩性、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第四节 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货币工资“刚性”、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 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五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和非线性的)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主要知识点: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重点: 失业的定义与度量、失业的种类及原因、失业的特点、失业的成本、通货膨胀概念及 测量标准、通货膨胀类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第一节 失业和自然失业率 主要知识点:失业的定义与度量、失业的种类、自然失业率、失业的原因与解决途径、失业 的成本、奥肯定律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成本主要知识点:通货膨胀概念及测量标准、 通货膨胀类型、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再分 配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第三节 政府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政策主要知识点:紧缩性的需求管理政策(激进主义策略、渐进主义策略)、收入政策、人力投 资政策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主要知识点: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重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的源泉、增长核算方程、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主要知识点:经济增长的概念、 增长率的表示式、 经济发展的概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 区别、经济增长的源泉、增长核算方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二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知识点: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 推导过程、稳态分析、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第三节 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知识点:基本模型、两部门模型第四节 经济周期理论概论 主要知识点: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的类型、经济周期理论概说第五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主要知识点:加速原理、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乘数-加速数模型 考试参考书目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第 4 版.2. [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六版)•华夏出版社,1999.93. [美]N •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