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杨丽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你看(出示课件),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九十九岩绝妙处,奇秀深幽天然成它描绘的就是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美誉的武夷山而天游峰就是“武夷第一峰”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章武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起去欣赏峰,读懂人,感悟美妙的人生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2、课题就好比是文章的眼睛读完课题,你们又能提出哪些疑问呢?3、 扫路人就是清洁工人,他们虽是沧海一粟却为人们有清洁的环境,默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一起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课题过渡:如此美丽神奇的天游峰,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也曾到过此地,对天游峰做出了高度评价,说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但作者却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情有独钟,到底是什么深深地折服了作者?相信学习课文之后,大家对他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二,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方法去理解3、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 武夷山 险峰 飘飘悠悠 顶天立地(天游峰)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游客) 扫帚 褪色 瘦削 颇有节奏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扫路人) 充满自信 朗声大笑 豁达开朗开火车读词,纠正字音。
指导:夷 书本描红这三类词有哪些特点?你感受到什么?词语也能读味道,齐读2、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概括主要内容呢?四、深入文本,感受天游峰的特点(第1、2自然段,第7自然段)1、过渡:那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天游峰吧!书本打开,文章有句话写出了天游峰的重要性,(第一段) (1)指名说2)齐读 透过这一句了解到什么?有何体会?(3)谁对武夷山有了解?2、让我们聚焦问题之一——“天游峰是什么样儿的?”一起到书中寻求答案吧!默读课文,请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书上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2、交流------第2自然段1.天游峰是座怎样的山峰? 出示: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石梯比作一根银丝,突出了天游峰的险这段围绕哪句来写?与后面什么关系?(第一句,总分)天游峰的险体现在哪里? (高,细,陡)A.自由说,师指引 B.如果你站在银丝上,风一吹感觉都要断了,要掉下来了,内心怎么样?还会继续爬么? 带到文中读一读,读出险。
C.作者登上了么?心情如何?从哪体会到的? (品味“终于”、“好不得意”)D.比较两句话: -----心里好不得意 -----心里好得意E.齐读------第7自然段文中除了第二段描写到天游峰,还有描写天游峰的语句吗?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理解‘顶天立地’,这个词是形容天游峰什么特点?(高)还有哪些地方形容它高?(列数据,联系生活中爬楼谈体会)C 爬这么高的峰可想而知,所以游客都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感受到天游峰的高而险?D.表面是在写游人,其实是在衬托天游峰的高而险,这种写法是么描写手法?(侧面描写)像这样正面与侧面写法相结合的文章我们经常遇到,比如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草原》课件出示(前半是正面描写草原的美丽与可爱,后半表面是在写人、物,其实是衬托草原美丽与可爱3、归纳写法:作者不仅从正面写出了天游峰的高、险,也从作者的感受和游客的表现等侧面写出了这一特点!这在写作上就是利用正面和侧面描写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下面咱们来试试用这种方法写写吧!4、小练笔。
春姑娘来到了人间,把天鹅湖打扮得更了, , 五,归纳写法,总结 1.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比喻,夸张,列数据,侧面烘托) 所以我们平常在写作时,也要像这样把事物的特点用多种方法来描写过渡-----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这是怎样一位老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探讨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5 天游峰的扫路人险 高比喻 列数据 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