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环境卫生学第五版

h****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31.50KB
约8页
文档ID:26403142
环境卫生学第五版_第1页
1/8

《环境与健康》教学大纲供 卫生检验 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环境与健康( Environment and health)课程号: 504053020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学分:2分总学时: 32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0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 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为制订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 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 为毕业后从事预防卫生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讲授, 但可适当补充本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及最新研究成果学生可利用教学大纲进行全面复习, 画黑线的章节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但考题并不受此限制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 * ”示教学难点):第一章 绪 论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环境因素(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人类的环境: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生态环境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自然环境与健康: 不良气象因素与健康、 生物性有毒有害物与健康、 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 健康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第三章 大气卫生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 、和大气的物理性状(太阳辐射、气象因素、空气离子化) 、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来源:工农业生产、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气象因素 * 、地形等大气污染物的转归:自净、转移、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影响及远期影响、肺癌)及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多环芳烃、二恶英类化合物等大气卫生标准:基准与标准的基本概念、 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制定方法,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目的、内容和方法(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大气污染状况的调查和监测、人群健康调查)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规划措施、工艺和防护措施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预防性卫生监督、 经常性卫生监督、 大气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应急措施第四章 水体卫生水的卫生学意义, 水资源的种类及卫生学特征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物理性状指标(水温、颜色、臭和味、浑浊度) ,化学性状指标( pH、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氯化物、硫酸盐、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有害物质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毒)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工业废水污染及特点、 生活污水污染及特点、 农业污水污染及特点。

水体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河流、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形成过程及危害、地下水及海洋) 我国水环境污染概况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机制:水体污染的自净作用,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水体自净的机制(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污染物的迁移,生物富集 * 及转化作用 DDT 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分析水体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化学性污染的危害(汞和甲基汞、酚、多氯联苯),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污染及放射性污染水环境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体卫生防护: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的内容,实现清洁生产的手段,工业废水的利用与处理,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医院污水的处理我国污水处理的现状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污染源调查、水体污染的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水体污染的监测:江河水系的监测、湖泊水库的监测、海域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介水传染病及流行特点, 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氰化物、硝酸盐的污染来源、危害及机制。

饮水氯化副产物对健康的危害:有机前体物、副产物与“三致”的研究进展 * 、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饮水硬度与健康,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危害,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问题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制订原则;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制订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水源卫生防护,取水点和取水设备水质处理:混凝沉淀原理及影响因素,过滤净水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氯化消毒的原理、影响因素,氯胺、二氧化氯、臭氧消毒的比较评价 * ,紫外线消毒饮用水的深度净化,水质特殊处理配水管网卫生要求供水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井水卫生、泉水卫生、地表水卫生、雨雪水的收集桶装水卫生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 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饮用水卫生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应急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第六章 土壤卫生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及特征土壤的特征:物理学特征,化学性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及卫生学意义土壤的污染,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土壤的污染,自净的方式,化学污染物物的转归及卫生学意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镉污染与痛痛病,铊污染,铬污染),农药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土壤的卫生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及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土壤的卫生防护: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有害工业废渣的处理措施,污水灌溉的卫生防护,发展生态农业土壤的卫生监督与监测: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土壤卫生监测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碘在人体内的代谢、碘的生理作用、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 、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碘过量疾病地方性氟中毒: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氟在体内的代谢、氟的生理作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原因和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地方性砷中毒:砷在自然界的分布、砷在体内的代谢、砷的毒作用机制、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砷中毒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地方性硒中毒: 硒在自然界的分布、 硒的毒作用机制、 地方性硒中毒的临床表现、地方性硒中毒的防治措施克山病:硒的生物学作用、克山病的病因、克山病的流行特征、克山病的病理学改变、克山病的临床表现、克山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大骨节病:大骨节病的病因、大骨节病的流行特征、大骨节病的病理改变、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大骨节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原则第八章 环境污染性疾病环境污染性致病因素、环境污染性疾病的概念、特点。

慢性甲基汞中毒: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防治原则慢性镉中毒: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防治原则空气污染与肿瘤第九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分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的定义、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组建指挥协调系统,建立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紧急启动预警系统,快速执行应急响应,立即实施应急监测,及时进行泄漏处置,开展紧急医疗救助,切实做好应急保障、应急终止及后期处置三)、教学时数分配环境卫生学总学时 32基本理论部分学时绪 论3环境与健康的关系3大气卫生6水体卫生3饮用水卫生3土壤卫生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3环境污染性疾病3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3案例分析讨论及答疑2合计32四、教材:杨克敌主编,《环境卫生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五、主要参考资料:2012 年出版1. 蔡宏道主编,《现代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年出版2. 刘静玲主编,《环境污染与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出版六、成绩评定:理论考核 50%,平时成绩 50%。

系: 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系编写(修订)人:王津涛,吴媚2014 年 2 月 24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