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号课题期中复习授课人课型复习课课时6教具课本、导学、黑板原设计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前三个单元所学课文以及有关知识,提高阅读;2、能力目标: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3、德育目标: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加强情感教育教学重点1.复习第1-3单元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精讲设计、课前或中预习内容及要求、设计当堂测试和作业、随堂小结等)教学后记(各班级授课时间、缺席名单及原因;学生;偶发事件处理;教学反思等)第一课时复习内容:1-3单元现代文《我的母亲》、《故乡的榕树》、《拿来主义》、《思考的威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复习重点:1.复习1-3单元现代文的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一.复习目标这几篇文章都是现代文,不仅要尽可能地从课文中汲取重要信息,更主要的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阐述的道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要点回顾这六篇现代文,其中《我的母亲》、《故乡的榕树》是散文,《拿来主义》是杂文,《思考的威力》是一篇评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悼词,《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是记叙文虽然体裁各不相同,写法各具特色,话题都没有离开生命,都是阐述生命及生命的意义要反复阅读课文,品味、体会本单元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三.知识整理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老舍、黄河浪、鲁迅、牛守贤、恩格斯、钟丽思,(红字部分重点掌握)2、列出重点字词,注意音、形、义;撮土( ) 供给( ) 一撮毛( ) 供品( )镌刻( ) 皮癣( )摇曳( ) 粗犷( ) 脸颊( ) 祈求( )嬉戏( ) 虔诚( ) 黝黑( ) 恬静( ) 鬈曲( ) 凉飕飕( ) 未泯( ) 魁梧( )3、背诵《拿来主义》中的最后一段并默写4、修辞:比喻、比拟四.考点例析考点】语言运用1.字音辨析2.字形辨析3.词义辨析4.病句辨析5.标点符号6.修辞手法第二课时复习目标:1、巩固现代文以及有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2、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复习重点:巩固前现代文的教学内容复习难点:提高阅读能力复习方法:比较法,练习法习题设置: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蓊郁(wěng) 庇荫(yīn) 镌刻(juān) 皮癣(xuǎn)B.摇曳(yì) 粗犷(kuàng) 脸颊(jiá) 祈求(qí)C.嬉戏(xī) 虔诚(qián) 黝黑(yǒu) 恬静(tián)D.鬈曲(quán) 凉飕飕(shōu) 未泯(mìn) 魁梧(kuí)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迷蒙 赏心悦目 童心未泯 毛茸茸 B.矇眬 攸然自得 飘泼大雨 乌溜溜C.搁浅 安然无恙 苍虬多筋 黑黝黝 D.笼罩 战战兢兢 唠唠叨叨 凉飕飕3.依次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 )绿云②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 )的风中晃动如耳坠③他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 )的红晕④那( )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A.团团 袅袅 淡淡 汩汩B.朵朵 柔柔 淡淡 哗哗C.朵朵 袅袅 浅浅 汩汩D.团团 柔柔 浅浅 哗哗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B.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5.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B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死亡率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D.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取决于他是否持之以恒,拼搏到底6.作者不以《故乡的怀念》或《忆故乡》为题,而以《故乡的榕树》为题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有哪几项?将它们的序号填入括号:( )A.从标题的艺术性看,现题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鲜感,更能吸引读者B.从标题的合理性看,“故乡的榕树”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又是五个音节,读起来琅琅上口C.从内容上看,课文写的是故乡的两棵大榕树,榕树边的景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
因此,用“故乡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D.从选材方面看,故乡可回忆的东西太多了,一篇短文把什么都写进去不仅不可能,也过于繁杂从眼前榕树下的“小小的儿童世界”生发联想,引出幼时的故乡榕树,再围绕榕树展开笔墨,确定取舍和详略这样容易做到“形散神聚”E.从结构上看,如果不用现在的题目,而用“故乡的怀念”或“记故乡”为题,那就无法像现在这样运用插叙进行同忆,因此使用现题正是为了总体结构的需要F.从表情达意上看,寄情于物,在故乡榕树上灌注着作者浓烈的情感,对榕树的描写、抒情充满了柔情蜜意,字字蕴真情,句句含深意,比起泛泛地写故乡,显得更集中,情感也更强烈而亲切7.熟读课文后选填词语,使切合情境①、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 (A.轧B.挤C.躺D.卧)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 (A.宁静B.平静C.恬静D.寂静)的气氛中,用 (A.心灵B.心思C.心曲D.心扉)与天上微笑的星星 (A.示意B.对话C.交换D.交流)②、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琶出去 (A.越 B.飞 C.经D.晃)过(A.迷朦B.朦胧C.渺茫D.飘渺)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人榕树上③、高兴时,还有人拉起占月琴,用 (A.宏亮B.悦耳C.动听D.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 (A.风格B.风尚C.风味D.风姿)的小曲,在 (A.苦难B.辛苦C.艰苦D.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 (A.临时 B.暂时C.短暂 D.须臾)的安慰利满足。
8.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明喻 B.借喻 C.通感 D.夸张E.拟人 F.设问 G.反问①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我的周围 )②苍苍的榕树啊,川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在膝下?( )③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十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逼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9.下列各旬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A.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B.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C.因为资金紧缺的原因,将于今日开幕的第六届长春电影节走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虽然开幕式闭幕式请来了不少港台明星撑场面,但真正唱主角的电影人却寥寥无几D.没有证据就是诽谤,我让她吃错药二.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而我的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地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秋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1.充当两个“看到”的宾语的各是什么短语?请具体指出来2.第1段结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说明3.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4.第1段和第3段都写了榕树,写法上有何异同?请说明。
5.“驼背”是指具体的榕树吗?有何象征意义?讲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A荫yìn;B曳yè;C飕sōu)2.B(矇眬-朦胧,攸-悠,飘-瓢)3.A4.B(A项中的“和衷共济”不能用于单个人;C项中的“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与句意不合;D项中的“上行下效”是贬义词5.D(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开展”缺少宾语;B搭配不当,“减少”改为“降低”;C句式杂糅,“根本原因是……”与“……在作怪”杂糅6.ACDF7.①B挤;C恬静;A心灵;D交流②B飞;A迷蒙③D粗犷;C风味;D苦涩;C短暂8.①C ②E、F ③BDE9.D(“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吃错药”: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唱主角”:比喻担负重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撑场面”:指维护表面的排场;维护体面二.阅读理解1.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主谓短语2.比喻、夸张3.追叙部分的总起4.都是描绘树的外形,但写法不同:第3段是两树合写,粗线条勾勒其勃勃生机;第5段是分写,一详一略,突出“驼背”;尤其是写它的奇异的形状和顽强的生命力,则是细描5.作者托物寄情,既指具体的榕树,又是故土,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是作者乡恋乡愁的情感的化身。
榕树因乡愁而显情,乡愁因榕树而具体第三课时复习内容:1-3单元文言文部分《诗经二首》、《师说》、《五人墓碑记》复习重点:1.复习1-3单元文言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辩证认识问题的理性意识一.复习目标复习1-3单元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辩证认识问题的理性意识二.要点回顾这三篇文言文,其中《诗经》二首是诗歌、《师说》和《五人墓碑记》文言文学习这三篇文言文,欣赏文章内涵丰富的语句,欣赏语言的艺术魅力,应作为学习的重点通过领会文章中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语句的内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三.知识整理1、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① 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② “古文运动”③ “韩潮苏海” 列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出重点字词,注意音、形、义;3、《诗经》二首、《师说》的背诵及默写4、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四.考点例析考点】文言基础知识1.通假字2.词类活用3.古今异义4.特殊句式5.一词多义第四课时复习目标: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2、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复习重点:巩固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复习难点:巩固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复习方法:比较法,练习法习题设置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7、下列句内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二、填空与翻译8.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
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作者提出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13—15题。
①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选自《五人墓碑记》)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训 B.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关闭 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猝:立即 D.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表彰12.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3.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设问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答案:1.C 2.B 3.A 4.B 5.B 6.D 7.B 8.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9.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1)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11.A (“训”是“教诲”的意思)12.D (于:介词,向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13.C (“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无据第五课时复习目标: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复习方法:期中测试试卷展示:烟台市南山职业技术学校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5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忖度(cǔn) 供给(gěi) 船舷(xián) 入不敷出(fù) B. 粗犷(kuàng) 蓊郁(wěng) 袅娜(niǎo) 卷帙浩繁(zhì) C. 酣睡(hān) 卑鄙 (bǐ) 奢侈(shē) 洵美且异(xún) D. 皮癣(xiǎn) 躄进(bì) 脊梁(jǐ) 自怨自艾(y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帷幕 水蒸气 班门弄斧 怨天犹人 B. 谦恭 蒸汽机 九霄云外 专心致志C. 典范 顶呱呱 舜息万变 触景生情D. 忧闲 侦查兵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华罗庚同志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B.她来到上海才三、五天,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 C.“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他问道难道还在工作吗?” D.我们应当怎样思考、怎样发挥思考的威力呢?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 ②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 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③他在花园里 发现,当地菜农给甜瓜苗打顶是在甜瓜苗刚长出两片真叶时就着手的④我想您会给我这种 :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A.义不容辞 虔诚 偶然 荣幸 B.有求必应 诚恳 偶尔 荣耀 C.有求必应 虔诚 偶然 荣幸D.义不容辞 诚恳 偶尔 荣耀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这一场大病,你依然安然无恙,身体真棒B.除夕的街市上拥挤不堪,而我的家中清炉冷灶,只有老母一人C.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挥舞。
D.他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件事有一定消极影响 B.天渐渐转晴,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C.同学们十分敬佩李老师,因为不仅他课讲得好,而且品德高尚,多才多艺D.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B.《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因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亦称韩吏部又因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 C.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D.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有没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 8.对下面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捋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A.“常插梅花醉”一句,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 B.“赢得满衣清泪”一句,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C.“故应难看梅花”一句,则写了词人晚年难以见到梅花 D.该词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二、阅读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一)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③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⑤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9.文章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对这一手法及作用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为了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B.文章以驳论为主,所以在开头先树立批驳的“靶子” C.拓展文意,使文章内容丰富,又产生波澜 D.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使人们汲取历史教训,从而引出“拿来主义”10.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1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二) 10年后,我们能烧“冰”?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10年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
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2.结合全文,给“可燃冰”下一个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A、“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B、“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C、“可燃冰”是一种能产生大量热量的能源D、“可燃冰” 是一种能清洁燃烧的新能源1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比较 举例子C、打比方 列数字 D、打比方 举例子1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主要原因是什么:A、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B、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造大型的勘探船,耗资巨大C、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D、“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5.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16.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17.从句式特征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师不必贤于弟子1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三、根据要求填空(16分)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译文: 20.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共10分)(1) ;行成于思,毁于随2)总之,我们要拿来 3)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爱而不见, 5)问君能有几多愁, 21.仿照下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写出句式、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请分别以“大海”“大地”开头仿写)(3分)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 五、作文(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的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第六课时复习目标:针对考试加强应考准备,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复习方法:讲评试卷参考答案:1. C 2.B 3.D 4.C 5.B 6.A 7.D 8.C 9. A 10.C 11.D 12.B 13.A 14.D 15.D 16.C 17.B 18.B19.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20、业精于勤,荒于嬉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知我者,谓我心忧 搔首踟蹰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仿写22.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