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骑行洱海(古城到喜洲)

ch****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0.02KB
约7页
文档ID:147533869
骑行洱海(古城到喜洲)_第1页
1/7

1/一路向北 从德钦坐20小时的汽车卧铺去到大理,感觉像又回到了天上人间德钦那边还是雪漫梅里,大理这边阳光普照,满街满墙的桃花,整个古城让人心里暖乎乎,酥痒痒的,我们几个行状狼狈的背包客大呼安逸,安排好了吃住,寻摸好了租车点,开始期盼早就计划好的自行车轻松踏青之旅 总的来说,三月份的云南还是看起来不够“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这里的旅游旺季一般从4月开始,绵延到11月,我们几个特意避开了人多的时段,图个难得的清净大理古城里,游客饱和度大概在20-30%左右,我们入住的春夏秋冬国际青年旅社,因为地段好,价格低廉的缘故,入住率接近50% 在大理,逛古城,爬苍山,游洱海,风景高低各不同对于不想耗费太多体力爬山,又想避开旅行团的常规项目的游客来说,骑车环洱海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听上去就很浪漫,而且无需花钱,扯远了说,还低碳:《LP云南》书上讲,坐那些旅游公司的游船的话,不仅消费不低,而且机动游船的排污对洱海水质肯定有负面影响环洱海的公路走一圈是120公里,通常骑行需要两天时间不过我们在青旅碰到个来自杭州的年轻小伙,他花一天就骑完了全程,耗时11个小时,代价是皮肤曝晒的变了深红色泽,甚至开始掉皮我们几个不那么年轻的老家伙虽然心里敬佩,无奈没那么大闯劲跟勇气了,休闲游而已,又不是玩铁人三项!所以我们还是坚持了既定的路线:从古城开始,终点设在离城18公里的喜洲。

 从大理古城一路向北,有两条公路都通往喜洲:214国道跟大丽公路大丽公路夹在214国道跟洱海西岸之间,距离上来说更接近洱海所以我们决定取道大丽公路,尽管LP推荐的是走214国道,理由是沿线可看的地方更多些 骑行那天老天开眼,晴空万里,气温适宜我们一行四人,两男两女,就在青旅隔壁的租车行租了四辆山地车,一车一天15块钱,普通自行车是一天10块,古城内的租车统一都是这个价钱,所以我们也没怎么砍价 我们出发的时候随身没带地图,因为隔夜预习了一下路线,其实骑行道路分布很简单,只要大方向正确,基本是不会走错路的我们略略吃了点早饭,备好了各自的水补给,鱼贯着就出城向北去公路两侧都是农田村庄,典型的白族民居,也是白墙黑瓦,散落在绿田黄花里,煞是好看正是农耕时节,当地农民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也是一道对城里人来说难得一见的好风景 骑行第一次休息的时候,车子停路边,我惊喜的发现农田里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植物是我小时候非常熟悉的东西,像童年的老朋友,快二十年没见它们了我下到那块绿色里,摸索了一把,摘了几个绿色狭长的果实回来,自己剥了一个,剩下的递给队友们让他们尝个鲜这些生的蚕豆,我还没剥开,脑子里已经反应出小时候经常偷吃它们时的那种味道:脆,嫩,带甜汁,跟煮熟的蚕豆味道完全是两样的风情。

 2/悄悄的进村沿着公路走了20分钟,我们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见农田不见海左手边的苍山一路伴随,右手边的洱海却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视线不能及我们决定改变策略,偏离公路,抄小路进村看海没有地图指引的情况下,只能靠瞎蒙了前方不远处路边立着一块大石头界碑,上写着:西城尾村界碑指引着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直直通往洱海的方向 后来我们非常庆幸及时选对了这条岔路沿着它一直骑到头,柳暗花明又一村:宽阔的洱海第一次这么近的铺陈在我们的眼前大概是为了今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村子在海边修建了文艺的木头栈桥,拐了几道弯,穿行在水边的树丛里那些树,或疏或紧,根部浸泡在水中,上身舒展出不同的曲线,像一群被定格的自由舞者大理明媚的阳光晒得湖水清澈见底,让人似乎能闻到温暖的水草的味道 我们从西城尾村的栈桥依依不舍的继续跨上车子,沿着湖边的村子北进没有地图指示也不影响,只要沿着每个村子里看起来最宽的那条主干道走当然遇到似乎要迷路的岔路口,及时向村民问路,以免多走冤枉路村子里一般都是水泥路,骑车很方便但是部分连接村与村之间是坎坷的泥石路,颠的厉害了,不如下来推车走 我们路过的村子有大有小,一路上与当地白族民居擦身而过,有新盖的,也有那些残破的,荒废长草了,无人居住,但这些即将被遗忘的老古董在镜头里更具表现力。

一路看过来,发现白族的民居建筑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他们喜欢在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上大做文章,一般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形象图案,常见的有白鹤青松、鹭鸶荷花、孔雀玉兰等,以及其他几何图案 在到达喜洲镇的一路,我们大概偶遇了三座古代石桥,其中有古生村的凤鸣桥,建于明代,全用石头砌成,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坐落在村中一个被遗弃的位置,石缝间长满了草,低调的沧桑着桥头两个黑色校服少年倚着各自的单车在闲聊,从另一头冒出一个中年络腮大叔,抽着烟,站在桥上闲看我们几个人拿着各种相机拍桥,波澜不惊的样子让我一刹那想到了诗人海子,有那么一点神似 古生村是个很文气的村子,除了石桥,我们还遭遇了村里的老戏台,建于清同治六年,也是一个重点文保单位听村里的老人说那里已经久不演戏了,只是个空台正面对戏台的是一棵300多岁的大青树,每年特定的月份这里会有很多鹭鸶鸟飞来在树上栖息大青树是古老的白族村庄通常都会有的风水树这种树通常与戏台一起组成村民们的集体活动中心 古生村往南的磻溪村也让我们眼前一亮该村有一个百年历史的老楼,也就是洱海四大阁之一的珠联阁,造型巍峨,古色古香,其设计出自亭阁大师韩珠之手。

珠联阁往北几十米,是磻溪村的一个渡口渔港,安静的午后,几十条色彩分明的铁皮渔船簇拥在一块,有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况味在磻溪村,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个铁皮船我们还有幸路过了村中专门打造铁船的一个铺子,生意不错走街串巷骑行的乐趣就在这里,可以像微型探测器一样,进入到一个有机体最细微血管里,体察他们最本质的生活构成元素 3/金花饭店 三个多小时的路程过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喜洲镇饥肠辘辘的我们站在喜洲四方街寻觅打食的地方,问了一个卖烧烤的大姐,大姐果断一指旁边的金花饭店,说:“那家不错  事实证明金花饭店确实不错,连老板自己都说他的店是喜洲最有名的饭店取名“金花饭店”,因为喜洲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老板姓杨,40多的年纪,喜洲土生土长的白族大叔,经营这家饭店已经20多年老板的热情有点让我们招架不住,他像个自豪的运动员展示奖杯一样给我们看他过去十多年积攒下来的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留言簿,好几个本子,上面写满了各种国家的语言,各种涂鸦类似的小资做法一般畅行于文艺的咖啡店酒吧,这样一间其貌不扬的小镇饭馆也朴素的做着这样的事,实属少见 杨老板会先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听说有几个来自北京,杨老板准确的翻到某一页,给我们讲述一位来自北京的署名叫“小强”的游客的故事;我们中有一位女孩来自湖南,他立刻又娴熟的翻到有湖南游客留言的一页给我们看。

 北京的小强是个好酒之人,他来到金花饭店,品尝了店里自酿的桃花酒,大呼过瘾,立马决定买走50斤回北京对于卖酒之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样本金花饭店除了传统的大理梅子酒,还有桃花酒,兰花酒看到留言薄里很多人对桃花酒赞不绝口,我们喊老板来了一瓶,典型的土特产包装:矿泉水瓶子倒在杯子里,呈现琥珀色入口甜香,没品出桃花的味道,倒是有惑人的清新口感,贪杯的话必然有醉意,但肯定不会上头连平时不大喝酒的姑娘都顾不得矜持,连喝好几口 我们吃饭的时候,老板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在一边热心的讲解喜洲的文化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最出名的是严家大院,为喜洲大商贾严子贞建于上世纪20年代,据说现在参观门票要50杨老板说喜洲还有其他几家白族大院可以参观,不收门票,但是需要他领路才能进去除此之外,喜洲还有一家由美国人开的客栈颇有名气,叫喜林苑客栈,英文叫Linden Centre,是由林登夫妇于2008年创办的,旨在保护和宣传亚洲珍贵的历史文化古镇 由于一上午骑行的疲惫,在金花饭店用餐后,我们放弃游览古镇的计划,决定立刻返回大理,与喜洲的文化古建擦身而过随后几天我在昆明看报纸,偶然发现有一条新闻说喜林苑客栈先后被中国携程网和Tripadvisor网评为“中国最浪漫、最神秘客栈”第一名和“中国最佳酒店”,当时肠子都悔青了。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