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藤萝瀑布评课

Sc****h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50KB
约4页
文档ID:144811809
紫藤萝瀑布评课_第1页
1/4

听完了竹山中学的两位老师上的两堂各有风格的语文课, 我便来说说自己听完课后的感受,以我个人的见解来评论一番两位老师的课我打算大致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幻灯设计以及教师基本功这五个大方向首先对 《紫藤萝瀑布》这堂课进行评课 ?首先,从学习目标 上来分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这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所以非常重要这是作家宗璞的一篇语言优美又具生命感悟的课文, 因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将学习目标定为了: 1、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味作者生命感悟 从本堂课的整个过程来看, 他将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开头就以课本第 4 单元主题“感悟人生”开篇,以“人生”话题导入课文,引导学生触景生情,生发感悟教学手段也都紧密地围绕着目标,服务于目标他将知识与情感结合,在这堂课中,他将教学重难点都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难易程度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有感情的朗读、品读、感悟,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接着,我来评一评这堂课的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 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这是一篇初中七年级的课文, 结合初中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他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值得提倡的一点就是, 竹山中学的座位安排都是以小组形式组合,六人围坐在一起,便于上课讨论问题,同时老师还在小组之间设立了竞争机制, 小组间回答问题、 成员合作表现好坏都是以分值计数于黑板上因而在课堂中,出现了学生们对于课文问题“紫藤萝瀑布究竟‘盛’在何处” 、“从整篇文章描写紫藤萝花来看,文章描写有没有层次变化”等好多次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要回答自己寻找到的认为描写紫藤萝最美的句子, 以及对这些句子产生的自我理解与感悟, 不时还会生发出对课文独特的见解 因此在本课中,这位老师很好的利用了小组讨论形式的优势让学生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同时结合老师的赏析引导和多媒体展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到了更多 ?接下来,我从他的 教学程序 上来分析:这堂课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他首先通过《导学练》上的“预习问题讨论”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掌握进行问题填空: “课文以__为线索,全篇写了___”并通过多位同学的不同回答展开了讨论: 课文写紫藤萝花,究竟是从花的“形、味、色”来写还是从“赏花、思花、悟花”来写或者还是“忆花”而不是“思花”接着又通过“花”联想到“人”进行情感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人的心情变化,当然,让学生在寻找感情变化的同时也不忘培养学生的词语概括能力: 从喜悦到悲痛焦虑又到宁静喜悦,到最后的释然,心情差距极大。

最后,老师又通过同学们自己所找到的人生感悟的句子进行作者写作背景的补充, 以此又丰富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体会, 层层递进这位老师在课文情感方面由物及人的逐渐推进教学, 整体板块分配恰当, 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合理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他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充满鼓励, 夸奖的很恰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纠正 ?再来看看他的板书与幻灯片: 老师在课堂上主要以口头讲解和幻灯片展示为主,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总结感受时穿插了 “朗读要领”的讲解,通过幻灯片以三段阶梯形式形象的展示了朗读时“语音、语速、语调”的递进关系, “见缝插针”的帮助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同时,幻灯片中还配了大量的紫藤萝花的插图与背景图, 结合课文的朗读与课堂的讨论, 教学效果很好, 但是大片的背景花图案使教学幻灯片稍显凌乱, 容易让学生被花吸引而忘了幻灯片上的主要内容, 我想如果适当的将幻灯片背景换成朴素些的浅色可能效果更好 再来说说这堂课中很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整堂课黑板上除了学习目标和小组计分以外并没有一点板书, 老师反而在整堂课即将结束时给同学们布置了设计板书的任务。

这在我看来是个很新奇的任务, 学生定会对这样独出心裁的课后作业充满兴趣并且想要努力完成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再来设计一副合理的板书, 我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在思维上整理认知课文的内涵, 同时也起到了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最后,再来说一说他的教师基本功:教学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这位男老师的声音很浑厚, 但也不失亲和力,只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果能够把课上的再激情飞扬些,相信整个课堂气氛会更好另外,这位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比起我们自己在课堂上试讲时的紧张不安来, 实际教学中的老师更显老练自然,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也很有自信心,使得整个课堂都很稳定有序 ?总体来说,这是一堂真实完整的课, 让我们见到了现实教学环境中的课堂,其中存在着不足有待提高, 但也有亮点等待着我们发现与学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